中學后勤管理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時間:2022-09-23 08:24:35

導語:中學后勤管理勞動教育實施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后勤管理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摘要】“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理念下,勞動教育是新時展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實踐途徑,中學后勤管理不僅需要為學校五育融合提供后勤服務,也可以在管理中發揮勞動教育的重要功能。廈門二中后勤管理實施勞動育人的具體途徑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后勤隊伍服務育人,以“勞”育德;二是后勤管理智慧育人,以“勞”育智;三是后勤勞動實踐育人,以“勞”育體;四是校園優美環境育人,以“勞”育美。

【關鍵詞】五育融合;勞動教育;后勤管理

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時代完善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總書記提出,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原則、開展勞動教育的總體規劃和實踐途徑。勞動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健體、育美的重要價值,也是學校五育融合實踐的重要突破口。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廈門二中”)結合校情,發揮勞動教育的融合作用,推動各項工作從五育并舉到五育融合,并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創新管理理念,從家校社三個層面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把勞動教育融入學校管理的細節中。本文從勞動教育融入學校后勤管理的角度,探討五育融合理念在學校后勤管理中的實現途徑。

一、中學勞動教育的新定位

中學曾經是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基地,但由于社會和教育機構對勞動教育的定位不清晰,特別是學校引入物業管理后,把一些原以“班級包干區”形式存在的校園保潔工作、課桌椅等物品的搬運工作、校園值日等事務統統交給物業人員,學生到校只要全身心投入學習就行。在應試教育和考試焦慮的驅動下,家校形成某種默契:學生的所有時間都應該用到學習上,以免影響成績。為扭轉教育中存在的這些社會問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2013年提出“一勤天下無難事”,2014年提出“學生努力學習時,要樹立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2015年8月,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等單位《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涵。2020年3月,《意見》強調了勞動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

(一)勞動教育的內涵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由路徑,是中學開展教學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教育強化了思維邏輯等腦力勞動的培育,淡化了勞動教育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不斷推進勞動教育理念的革新,強調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全面育人的重要內容,并且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的內涵。新時代勞動教育不僅包括教會學生日常生活的簡單勞動,還應該包含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的勞動精神、創造性的勞動技能。新時代勞動教育要適應現代科技發展需要,形式上需緊跟生產與教育的融合,培養學生“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的勞動意識。通過勞動實踐,學生能夠樹立尊重勞動者和勞動成果的觀念,體會勤勞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礎,理解勞動沒有貴賤之分,能夠成為一名積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勤懇勞動者。

(二)勞動教育的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勞動教育從學生坐在課桌后面讀書時就開始了。他認為,學習就是勞動,那么學生每天都是在學習勞動,還需要再強調勞動教育嗎?答案是肯定的。學生知道就一定能夠做到嗎?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現代教育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檢驗的過程。另外,追求實用性的社會容易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按價值的高低對立起來,認為低層次的人群才要從事體力勞動,從而導致一些學生懶惰、游手好閑,對自認為無價值的事情持敷衍態度??梢?,勞動教育重在“教育”,重在“全面教育”。那么,我們該如何實踐呢?眾多研究者對新時代勞動教育政策從理論、功能和實踐的角度進行了解讀。例如,班建武提出,要重視學校閑暇時間的勞動教育,重“質”輕“式”,賦予個體勞動的存在感和價值感[2];吳遵民認為,實現勞動育人要集合家庭、學校、社區的力量,形成“三教融合”,破除“手工作業”的簡單形式[3]。新時代勞動教育也是國家的戰略需要,徐長發認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關鍵是各類保障條件的完善,并建立長效機制。

二、廈門二中后勤管理實施勞動育人的途徑

廈門二中設計五育融合實施方案,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和育人方式的不斷創新。后勤部門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創新勞動育人途徑,形成以下實踐路徑:后勤隊伍服務育人,以身作則育美德;優化后勤管理體系,參加學校的管理過程,培育職業生涯規劃的智慧;參加物業、食堂的實踐活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體味生存之道;校園優美環境育人,以美景、美境培育良好的美感。

(一)后勤隊伍服務育人——以“勞”育德

學校后勤人員的主陣地雖不在講臺,但要育人也先要有良好的師德、態度端正的工作作風和關愛學生的情懷。[5]學校總務處對后勤人員提出以下三個要求:一是為人師表,做學生生活的師長;二是衣著得體,舉止文明;三是工作態度端正,做好以人為本的服務工作。同時,學校每年都會從物業、食堂等后勤部門中評選出一到兩位年度服務標兵,給予榮譽獎勵,為廣大師生樹立道德模范。學生對后勤人員的態度直接反映了學校勞動教育的層次。如果學生隨意扔垃圾、浪費糧食、對待打掃衛生的服務人員態度惡劣,就很難說這所學校的勞動教育是成功的。廈門二中后勤部門采用了人物敘事的方式,用小卡片形式記述每位勞動者的人生閱歷,幫助學生認識每位勞動者,也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食堂聘請營養專家從健康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如何平衡膳食、減少食物浪費;綠化師傅提供多肉類植物,協助校本課程教師完成植物類校本課程教學工作。后勤人員的積極付出,換來了學生對后勤工作的認可,有學生寫感謝信,有學生自發參與到美化校園的勞動中。

(二)后勤管理智慧育人——以“勞”育智

中學的后勤管理人員較少,物業和食堂管理又采用固定周期的承包形式,人員流動性較大。為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管理監督能力,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加入后勤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成立膳食委員會監督食堂物業的管理,并且定期參加食堂衛生監督檢查。膳食委員會不僅幫助學生了解食堂、物業后勤管理,還可以把學生喜歡的飯菜及時反饋給食堂,建立起學生與食堂的直接聯系。膳食委員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食堂勞動中,幫助洗菜、切菜、洗碗,觀摩大廚的廚藝展示等。與一線勞動者的親密接觸,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對不同崗位的認識提供了幫助。二是成立各班級承包區。每年的植樹節,學校都會組織各班級參加植樹活動,并按班級安排綠化監督區,負責小樹苗的澆水、施肥工作。對于成活的樹木,學校組織學生為其命名,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和集體意識。每學期,學校也會安排各班級的衛生包干區,對校內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理。簡單的體力勞動增添了學生學習之余的生活樂趣,也增強了他們愛校護校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三是組建衛生醫療小縱隊。學校醫務室定期開展應急醫療培訓,組織學生參加校級紅十字會,在運動會、沙灘接力賽等大型活動中承擔簡單醫療任務。后勤部門還充分利用學生會的生活部等組織,對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進行考評。學生的積極參與,一方面使他們有了更強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大家群策群力,碰撞出管理的智慧火花,幫助他們熟悉組織管理的一般知識。

(三)后勤勞動實踐育人——以“勞”育體

后勤部門不僅承擔著學校后勤服務任務,也承擔著創建勞動實踐基地的工作。目前,學校形成了三大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通過勞動,強健學生體魄。一是種(養)植實踐基地。學校后勤部門在打造后勤信息化的同時,完善勞動教育的硬件場地,以學校原有綠地為依托,把教工宿舍后的空閑區域分割為班級專屬種植基地、綠植培育區、養殖區等功能區。每個班級在專屬種植區內,可以根據各班意見種植喜歡的綠色植物并定期澆水、除草、施肥等,綠化工人定期對班級植物情況進行反饋。二是食堂食品實踐基地。食堂是學生生活技能培訓的絕佳場地,學校定期在食堂的會議室開展校本課程,以便于使用食堂的現有設施和剩余原料。食堂配合學校開展了“五一”勞動節服務活動、助力高考“包粽子”“送粽子”活動、“包餃子過春節”活動等,成為學校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基地。在組織“包粽子”實踐活動中,食堂結合學校的日常工作,把包出的粽子送給高三學生,寓意“高中”等;在組織的“面食面面觀”實踐活動中,學生動手制作各種面食,體會到面食的百變和美味。三是垃圾分類實踐基地。廈門二中是廈門市教育系統垃圾分類試點校,學校形成“垃圾減量、積分考核”的工作策略,將垃圾分類工作與德育常規工作緊密集合。每個班級每日定期匯總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重量,并融合創意大賽,把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初中打造的環保公益市場,成為學生交換閑置物品、共享書籍的重要場所。

(四)校園優美環境育人——以“勞”育美

學校優美的環境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美德價值觀。廈門二中形成了“五園一場”的景觀布局,百友園、院士園、軍英園等飽含學校的歷史文化,地理園、生物園、足球廣場又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賦予了學校師生較高的實用美觀和美學品味。學校每學期安排一周的“無物業日”,讓學生承擔校園的保潔、綠化等工作,增添了校園的青春氣息,也讓他們在勞動中孕育美感。學校每年還會組織圍繞校園的攝影展、設計標識大賽、最佳創意大賽等活動,把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有效的育人方式。學生在環境優雅、綠樹成蔭的校園內,浸染于廈門二中“勤誠智潔”的校訓。潛移默化的勞動教育形式,正是廈門二中五育融合的特色所在,用環境培育涵養,使春有綠葉、夏能遮陰、秋會吐香、冬能常綠,濃郁的人文氣息才能讓學校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較高境界。廈門二中把五育融合的理念內核化,學校后勤部門也把勞動教育的育人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將其精細化和實踐化。同時,后勤部門不斷反思,對勞動教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學校在勞動教育中應融入生存技能的教育、生活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把“德智體美”的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6]后勤部門是校內體力勞動密集區,自然成為學生體力鍛煉的最佳部門。后勤部門可以通過衛生勞動讓學生體會勞動者的艱辛,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通過策劃專題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通過種植綠色植物、養金魚等活動,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感,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態意識??梢?,學校在勞動育人方面,要重“形”,更要重“質”。

參考文獻: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1):21-26.

[3]吳遵民.“五育”并舉背景下勞動教育新視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視角[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0(2):3-9.

[4]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長效機制亟待建立[J].創新人才教育,2020(2):5.

[5]王勝本,李鶴飛,劉旭東.試論服務育人的新時代內涵[J].中國高等教育,2020(11):47-49.

[6]王雙佳,趙成知,王運生,羅昊.新時代高校后勤與勞動教育的實踐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9):82-84.

作者:陳建軍 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