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時間:2022-09-23 08:35:05

導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摘要:針對進行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需求、勞動實踐活動等問題,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采訪,根據結果了解到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學生的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綜合素養不強、缺乏積極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從學生成長需求的視角提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問題的新措施,探究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效性,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個人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學生成長需求

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眲趧咏逃歉呗殞W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勞動教育幫助高職學生全面發展。以大學生成長需求作為勞動教育發展的落腳點和著力點,以學生為主體,搭建大學生勞動教育方面的學習和展示平臺十分必要[1]。根據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勞動教育現狀,對該校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進行隨機調查和分析,從學生勞動價值觀、學校勞動理論教育、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三方面分析大學生在校期間對勞動教育的認知以及需求情況;探討不同年級、專業在勞動教育認知和需求方面是否存在差異。研究主要通過自填式紙質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67份,問卷最終有效率為94.5%。問卷隨機發放給不同學院、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同學,其中男生186人,約占比32.8%;女生381人,約占比67.2%。大一年級學生360人,約占比63.5%;大二學生207人,約占比36.5%。農村戶籍學生214人,約占比37.7%;城市戶籍的學生為353人,約占比62.3%。調查問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個人勞動價值觀的調查;第二部分為學生視角下學校勞動技術培養、勞動教育思政課程等開展情況;第三部分為學生個人勞動教育的需求調查,如是否需要增添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等。同時,通過面對面聊天、網上在線采訪等方式對個別學生進行采訪,就學生個人勞動價值觀、個人勞動教育需求以及現在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層次調查采訪。

1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分析

1.1高職學生勞動素養不強

結果顯示:在認為該校勞動教育中思想教育與勞動實踐比重如何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了勞動實踐大于思想教育,說明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中,學校較為重視勞動技術技能的培養。例如,該校十分重視會計專業、烹飪專業等專業技能培養,但容易造成過于注重勞動技術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對勞動認知的培養[2]。問卷顯示:多數學生表示有關于勞動價值觀的課程開展較少,恰好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十分缺乏這方面的認知。此外,部分高職學生勞動素養不強、勞動意識薄弱、缺乏勞動認同感等。這些問題的產生來源于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智能化與便利化。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勞動素養培育長期處于被異化、弱化甚至是缺位,造成的勞動教育養成效果不佳。

1.2高職學生主動勞動意識不足

勞動意識是勞動教育目標中勞動情感的體現,樹立勞動意識是勞動素養培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根據調查問卷顯示:本人是否具有主動的勞動意識,在三個選項“不具有主動的勞動意識”“有一定的勞動意識”“基本具有主動的勞動意識”中,56.1%的學生選擇了中間的選項,21.5%的學生選擇了“基本具有主動的勞動意識”。根據問卷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勞動意識相對淡薄,勞動意識較為被動,大部分學生缺少主觀能動性。此外,高職院校缺乏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價值觀。根據問卷結果顯示:40.8%的學生在問卷中選擇將勞動的“體面感”放在了首位,其次才是勞動的“幸福感”,并且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這兩個選項中選擇更認可的勞動方式;73.3%的學生選擇了“腦力勞動”,說明了高職學生對于體力勞動的勞動價值并不太認同,更加追求勞動中所能獲得的“面子感”。在“什么原因會促使你勞動”的問題上,39.3%的學生選擇了“勞動收入”,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這也側面說明了部分學生存在勞動價值觀功利性強的問題。

1.3勞動實踐活動參與不夠

針對校內外是否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問題,38.2%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較多,25.1%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較少,還有少部分學生并不清楚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對于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參與情況,調查顯示47.6%的學生表示這一學年比較積極地參加過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但是這里面絕大部分填寫者都是大一學生。說明勞動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基本以大一新生為主,二年級學生基本很少參加勞動實踐課程,但是高職二年級學生將面臨著實習踏入社會,應當多參加勞動實踐課程??偟膩碚f,勞動實踐活動參與情況還是不足,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說明了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

2學生成長需求視角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發展策略

2.1學生成長需求視角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發展策略——激發學生勞動學習興趣

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他們主動勞動意識和勞動理論素養最直接的辦法,也更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個人勞動教育需求。目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形式較為單一。教師應豐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路徑,激發學生勞動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勞動意識。比如通過勞動技能實踐周、第二課堂加分等形式加強勞動教育與日常養成教育相結合。學校日常教學中也應當滲透勞動教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勞動,如召開勞動實踐班會或增添勞動課程,在教室外上一節生動的勞動實踐課程。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勞動,一起通過澆灌校園內花草、擦公共區域玻璃等集體勞動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在勞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澆灌花草,以及勞動工具的辨別和使用。通過生動有趣的授課激發學生勞動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勞動課程中的勞動成果換取素質學分的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根據學生的勞動表現給予學生相應的學分,并教育學生辛苦勞動產生勞動成果從而產生勞動價值。同時,可以通過相關校級榮譽,激發學生主動勞動意識,比如舉辦疫情下的家務勞動短視頻大賽、勞動知識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多參加志愿者活動,體驗各種勞動角色的轉換。在志愿勞動中服務社會,創造價值,實現學生自身的成長需求。

2.2學生成長需求視角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踐方略——拓展學校勞動教育形式

因為勞動教育的實踐性較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發展應以“線下教育為主,線上與線下教育結合”的方式實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勞動教育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線下。和線下勞動教育相比,線上勞動教育擁有豐富的勞動資源和便捷性。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的勞動教育能夠及時宣傳、搜取信息,也可以更直觀地展示勞動后的成果。例如,線上勞動教育課堂、線上勞動知識競賽、勞動教育宣講等。因此,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要結合勞動教育的目標,搭乘新時代網絡飛速發展的“順風車”,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方式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并注重引導和規范開展勞動教育。

2.3學生成長需求視角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完善學校勞動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重要的實施途徑之一是使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化。高職院校應當發揮職業技術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優勢,推進勞動教育與高職專業課程相結合,促進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發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在理論上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先導,加強馬克思勞動觀和總書記關于勞動與勞動教育系列內容的學習,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思政課堂中。思政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勞動觀的教育。結合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等思政內容,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專業學科教育中推動勞動教育發展。在課程中宣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和觀念。此外,為了得到更好的勞動教育效果,構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應當分層實施,滿足每個學生的成長需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級、戶籍所在地所受到的勞動教育有一定差異性。因此,勞動教育應針對不同年級、專業、戶籍所在地,實行精準的勞動教育,完善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層次性原則。一是結合高職學生自身的專業,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把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習、專業實踐相結合,在加強專業實踐的同時提升勞動教育的效果,保障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的實效性。二是滿足大學生成長不同時期的階段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構建由低到高的勞動教育體系。一年級學生剛進校時,應當側重于養成勞動價值觀、勞動觀,在新生入學時,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勞動、公益勞動、服務志愿者等活動,培養一年級學生積極的勞動觀和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實習、走向社會,勞動實踐能力為勞動教育的重點,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平臺,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校所學的勞動技術,鍛煉學生勞動實踐能力。通過打造有特色、有層次性的勞動教育體系,既滿足勞動崗位的需求,也滿足了學生的成長需求,最終保障高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偉.“雙創”背景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問題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1):177-179.

[2]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與體系建構[J].中國高教研究,2019(2):73-77.

作者:何蓉蓉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