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留守兒童的現實意義

時間:2022-05-12 10:51:36

導語:朝鮮留守兒童的現實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朝鮮留守兒童的現實意義

一、關注朝鮮留守兒童現實意義

1.關系到朝鮮族地區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多元文化環境的日趨深入,國內近20多萬(占朝鮮族總人口的10%)朝鮮族人口流入內地及沿海發達地區,而流向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人數達到60萬人,占朝鮮族總人口的32%。[1]大量的朝鮮族家庭中的父母雙方或一方迫于生計或為了改善生存條件外出打工,帶來了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留守老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首先,對留守兒童自身的影響?!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會為其接受學校教育奠定基礎,家庭教育是連接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紐帶。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導致孩子過早失去應有的關懷,體驗不到家庭的溫暖。長此以往家庭教育的缺失,必將對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產出巨大的負面影響,如叛逆、任性、孤僻、內向、抑郁、仇視社會、失去安全感、產生輕生的念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次,對流出地的影響。大量的朝鮮族青壯年外出打工,使得當地農忙時節缺乏勞動力,沉重的擔子無形地落在了老人身上,既要從事勞作,又要照顧孩子。最后是對流入地的影響。大量的朝鮮打工大軍涌入內地以及沿海發達城市,雖然為流入地補充了勞動力,但使得流入地人口數量超出城市的承載力,導致住房和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加劇,打工子女的入學難等問題。大量的留守兒童,如果得不到適時、適當的教育與照料,容易出現心理、生理、安全、教育、成長、道德、法律等發面的問題,做出極端行為,容易違反倫理道德或者觸犯法律,破壞社會秩序。同時留守兒童也可能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影響社會治安。

2.關系到民族團結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大量朝鮮留守兒童的存在,是影響朝鮮族地區不穩定的潛在威脅。缺乏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當留守兒童面對生活和學校壓力時,無人傾訴,缺少學習的幫手和指導,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情緒。厭學、棄學成為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不利于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更不利于其一生的持續發展。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擺在朝鮮族教育事業發展歷程中的一道障礙,也是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只有解決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才能保證基礎教育的質量和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普及。

3.關系到朝鮮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朝鮮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有著愛干凈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朝鮮族學生在學校接受系統的教育,逐漸形成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養成熱愛本民族的情懷。廣大朝鮮族青少年成為朝鮮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力量,留守兒童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據保守估計,朝鮮族留守兒童占朝鮮族學生總數的55%,已經普遍超過了學生數的一半,甚至有些學校高達77%以上。[2]朝鮮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弘揚朝鮮傳統文化是朝鮮族青少年、兒童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低下,有的不能順利完成學業,過早的接觸社會,因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護,容易沾染不良的社會風氣,養成不良嗜好。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缺乏理解,缺少有關民族飲食、服飾、禮儀、信仰、傳統節日等方面知識的系統學習。認識不到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己身上的使命,加上老人的過分溺愛,致使學生的性格偏差,不利于處于青少年時期兒童的全面發展。

二、解決朝鮮族留守兒童問題應從源頭治理

1.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切實改善生活條件

朝鮮族留守兒童產出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其目的就是為了多掙錢,轉變貧困的生活狀況。要想解決朝鮮族留守兒童問題,必須抓住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大力發展朝鮮族民族地區經濟,從源頭遏制外出打工人口的流動。第一,依托民族特色,大力發展旅游業。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風格與裝飾、獨特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和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可以以此為依托,大力發展當地的旅游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客商投資。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行多樣化的籌資渠道,為國內外客商投資搭建平臺,提供優惠的政策,從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第三,以民族政策為契機,促進社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朝鮮族要以國家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為契機,吸引人才,打造民族品牌,積極研發高科技產品,以質量和信譽占領市場。第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就業人員的培訓。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可以為民族地區輸送大量的實用型人才,推動企業和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加強就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基本的業務素養,為就業創造條件。

2.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合力,共同解決朝鮮族留守兒童問題

要想解決朝鮮族留守兒童的問題,必須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新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3]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涉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涉及社會教育,是三者的綜合作用體。首先,社會層面:一是國家要加大朝鮮族留守兒童教育經費的投入,充分保證留守兒童在學校享有充分的學習時間。二是社會要做好關心留守兒童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鼓勵更多的人為留守兒童獻出一份愛心。三是社會福利機構要發揮自身職能,組織廣大志愿者深入留守兒童居住的環境,定期開展社會公益性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料理家務和生活起居。四是當地政府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和教育問題,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區民族的合理性政策。五是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結合朝鮮族留守兒童的現狀,使政策法規具有可行性。其次,學校層面:一是學校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要修建宿舍,為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區的孩子提供安全的住宿條件,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吃飽、穿暖,體驗到社會和學校的關愛,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二是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室,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教師要注意觀察學校中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善于發現其中心理波動或異常行為,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矯正。三是學校要對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師進行培訓,引導教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做好與撫養人的溝通,定期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抽出更多的時間與留守兒童一起學習,成為其學習和生活上的“朋友”。四是學校要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留守兒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學習的動力,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五是學校為留守兒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其業余生活,在活動中讓留守兒童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學??梢越M織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組建幫扶對子,每到節假日或雙休日邀請留守兒童到家做客,解除其思念父母的悲傷之情。六是學校要注重朝鮮族傳統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各級朝鮮族學校要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把民族的文化傳統搬進教室,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讓留守兒童真切的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最后,家庭層面:一是留守兒童的照料人要轉變觀念,單純給留守兒童經濟上的滿足,容易導致虛榮心的膨脹,不利于兒童健康發展。照料人要在滿足其物質方面需要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二是照料人要盡照料的義務,確保留守兒童的安全。無論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還是親人、兄弟、姐妹,甚至是鄰居都要全心全意的完成自己的照料任務和撫養責任,不能隨意打罵、虐待留守兒童。三是要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寄養家庭氛圍,雖然父母不在身邊,被寄養在親人家里,照料人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留守兒童,盡可能為其營造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環境。四是照料人做好與教師的聯系,按時參加家長會,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并把學生在家的表現反映給教師,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五是照料的老人因身體各方的原因,行動不便,對留守兒童的照料不周,應及時向當地政府或學校反映,政府要對這樣的家庭提供更多的資助。六是留守兒童之間以及留守兒童家庭之間要相互幫助與關心,因情感上存在共同的缺失,留守兒童之間更容易發生交往。照料人之間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照料的經驗。(本文來自于《邊疆經濟與文化》雜志?!哆吔洕c文化》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趙元猛工作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