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活動改進對策
時間:2022-08-21 03:33:36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活動改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1.蘇北地區留守兒童家庭學習現狀
眾所周知,蘇北地區經濟條件較為落后,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青壯年都選擇到東部較發達地區打工,所以就把子女留給了家里的老人。我們經過走訪調查發現,當地兒童的家庭學習情況不容樂觀,一些低年級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基本上不會在家寫家庭作業,有一部分在家寫作業的孩子缺少必要的家長指導,完全憑自己的能力完成。同時我們還了解到,該地區大約90%的孩子沒有適合自己年齡的課外讀物,放學之后在家中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孩子們基本沒有形成在家中預習、復習功課的習慣,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的已經是好學生了。走訪中我們采訪了一名9歲的小女孩,她告訴我們班里的學生放學后要么幫家里干活,要么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少有在家中學習的。
經過對蘇北地區多個村莊的走訪,我們有意識地對留守兒童的相互協作學習的組織情況進行調查。大部分地區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教學質量和教學理念也與發達地區有所差異,所以在調查走訪中我們發現很少有學校會重視孩子們相互協作學習,近一半的校長和老師都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學習模式,有一部分老師雖然聽說過但很少去引導學生們相互協作學習,所以并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教學理念。更有一部分地區的留守兒童根本就沒有過相互協作學習的經歷,他們認為相互協作學習僅僅是幾個小朋友一起完成作業,許多家長也不了解相互協作學習的真正內涵。
3.蘇北地區留守兒童協作小組校外學習情況
協作小組校外學習一般指學生在課余時間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一起協作、共同學習,利用放學時間通過合作來學習或者實踐。在走訪調查中,我們對蘇北各地留守兒童協作小組的校外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更是不容樂觀。農村的孩子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家庭住址相近,生活在同一個村中便于相互交往,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學校里很少特意為學生們分成小組學習,更很少組織留守兒童結成小組進行校外學習。在調查中可以看出,距離城市較近的地區會有較少的學生參與校外的小組協作學習,越是偏遠的貧困地區越是很少有學生參與校外小組協作學習。
4.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校外業余活動協作情況
由以上三個調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認識到,蘇北地區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從學校到家庭都很少注重校外協作活動,所以在調查該地區留守兒童的校外業余活動協作時,情況仍然很不理想。雖然,孩子們在放學后或在假期時會一起組織玩耍,但是很少組織比較有意義、能夠對他們的思想和心靈起到提升作用的活動,學校也很少會組織學生們在放學后或者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和有意義的活動,所以從整體上說,該地區的校外業余活動的協作情況也是缺乏有效的組織與引導。
二、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活動存在問題
經過多次的走訪調研以及采訪,我們認識到蘇北地區的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情況存在很大的問題,這種現象是教育的失誤也是社會的失責,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學習成長,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下面簡單總結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活動存在的問題。
1.缺乏有效的組織
在調查中我們很明顯的認識到蘇北地區留守兒童的校外協作情況并不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組織,這包括學校的組織和家庭的組織。從學校角度來看,很多學校并沒有認識到校外協作活動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都是在放學后給學生留一部分的家庭作業,并不會引導學生結成學習小組,有目的的為學生布置一個或幾個實踐活動的主題,讓學生在小組協作中完成活動的主題。同時,貧困地區的教學質量比較落后,當地的老師教學水平欠缺,缺乏專業的教學技能,甚至還有少數是從村中找的“較高學歷”的人來代課,這樣很難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資源,更不用要求有校外小組協作的意識。從家庭角度來看,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有時間來管理孩子的學習,對孩子有意識去結成小組進行校外協作活動缺乏有效的引導,更有一些家中的老人會認為這是沒有用處的,不理解這種活動的作用。
2.缺乏有利的環境
蘇北地區的農村條件較為艱苦,絕大部分的人們要為生活而四處奔波,很少有人會關注和支持孩子們的校外協作活動,再加上農村本來就條件落后,缺乏孩子們進行校外協作活動的基礎設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為孩子們的校外協作活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由于留守兒童家中的長輩都是歲數較高的老人,在體力上不能完全承擔家中的勞動,所以這些孩子們在放學之后還要幫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校外協作活動,這也是一種環境的缺失。
3.缺乏外界的配合
學生的校外小組協作活動大部分都是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例如參觀考察、動手實踐等,有時還需要家人或者社會上的人進行指導。由于農村地區的人們對這些不是特別理解,而且整天忙于勞動,他們很少有時間對孩子們的校外協作活動進行支持與配合。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一些學生反映他們在校外協作過程中需要家長或者社會上的人的配合時,很少得到較好的回應,所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校外協作活動還需要外界人士的積極配合。
根據上面的調查情況可知,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情況不太樂觀。為了找出比較適宜的方法,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對策并進行小范圍的試驗,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1.加強引導,促使學生自主完成家庭作業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蘇北地區的留守兒童很少有學生重視家庭作業,并且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抄襲家庭作業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蘇北地區的某個村莊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改進措施試驗,引導學生們自主完成家庭作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從學校了解到,學生日常的家庭作業量并不是很大,一般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而且內容一般是與當天所講內容相關的題目,所以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比較簡單。結合這種情況,我們和教師進行溝通,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作業,也就是按成績將學生分成幾個層級,每一個層級的學生有不同的作業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抄襲作業的可能性。同時,因材施教也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多的困難。除此之外,我們還和家庭進行溝通,雖然家庭里的成人一般都是老人,但是也要向其傳遞學習重要的理念。我們聯系當地的村干部,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意圖,由他們出面來協助我們向老人們講清楚學習的重要以及在生活中不要溺愛孩子、及時督促孩子學習的必要性。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一家地給老人們做工作,建議老人們在孩子放學后先給孩子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寫作業,期間不要打擾他,讓孩子做完作業后再去干其他的事情。老人們非常理解我們的建議,并且盡可能地配合我們的工作,這樣孩子就有了時間和精力做家庭作業,并且作業的難度也符合自身的學習能力。半個月下來,90%的學生都能放學后在家獨自完成作業,并且在成績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2.合理安排,加強學生課外活動合作意識
鑒于學校缺乏對學生進行校外協作活動組織的情況,我們積極與學校進行溝通,并且為學校的教師提供校外協作活動的成功案例,讓教師認識到這一行為的重要性,并且向他們傳遞這一行為的注意事項以及教學經驗等,在征得學校的允許后,我們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試驗。由于當地的條件比較艱苦,校外實踐活動所能利用的資源也很有限,我們打算就地取材,結合當地的特色設置課外活動。例如,學習語文書體育藝術教育與學生成長中的《荔枝》一課時,蘇北地區的孩子們大部分都沒有見過荔枝,但是當地盛產柿子,我們利用課本中文章的思路讓學生們到柿子園中去仔細了解一下柿子的特征,并且回家問長輩柿子從開花到結果的整個流程,以及在培育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將自己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很好地利用了課余時間。經過幾次課外實踐活動的試驗,學生們普遍反映,非常喜歡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僅沒有在課堂上學習的那種壓力,而且更能夠切身體會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小組,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農村地區的孩子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同一個村莊里的孩子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溝通交流中不會出現任何的障礙。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蘇北地區的留守兒童大多數只是放學后一起結伴玩耍,很少有幾個同學結成一個小組共同學習的情況。所以我們聯系當地的部分學校,建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放學后回到家中一起學習、互幫互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家庭住址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每一天放學后一個小組的同學要一起完成家庭作業,并且每一個小組的組長負責教會小組成員中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會著重對這些學生進行提問,以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今天留的作業是兩頁數學練習題和背誦課文,放學后同一小組的學生都到一個人家中去共同學習,先自己完成練習題,然后有不會的題目再拿出來共同討論,互相講解,在確定每一個題目都沒有問題后,小組成員要互相檢查背誦課文,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經過實踐檢驗,課下小組協作學習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激發其更加努力;另一方面節省了老師在課堂上挨個訂正題目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反響非常不錯。
4.加強配合,改善學生課外活動環境
由于處在偏遠的貧困地區,當地的人們對于教育并沒有發達地區的人們重視,更不清楚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支持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蘇北地區留守兒童開展校外協作活動時配合度不高的問題,這是整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改變農村地區人們的觀念非常重要。我們選取了一個村進行實驗。先向村干部們講解校外協作活動的主要內涵以及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隨后,建議村干部通過廣播、村民會議等方式向村民傳達這樣的理念,并且動員村民們支持學生的校外協作活動,當村里的孩子有任務需要人配合和支持時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同時,家庭中要支持孩子們進行校外協作活動,盡量減少學生們干農活的時間,使其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去完成自己的校外協作活動,解決學生們的后顧之憂。經過講解,許多村民都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支持自己孩子學習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孩子提供便利。蘇北地區由于經濟原因,在教育上落后于蘇南地區,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更應得到高度的重視。本文在對蘇北地區留守兒童校外協作活動的研究中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通過實踐找到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提高該地區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水平做出貢獻。當然,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相互配合。
作者:楊軍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四河實驗學校
- 上一篇:學校養成教育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