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性教育問題及關愛建議

時間:2022-11-05 10:30:36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性教育問題及關愛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性教育問題及關愛建議

1留守兒童性教育的現狀

1.1我國傳統文化的束縛

中國人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時候羞于談性、恥于談性,在我國農村這一現象更為嚴重,所以很少有人在公共場合談及性及其相關內容。小孩子受身邊成年人的影響也很難接受正式、規范的性教育。大家都認為對于“性”沒有太多的東西需要進行教育,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了,不需要進行學習。這種情況存在并不是說我國兒童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不需要接受性健康教育,而是傳統思想和傳統文化對于性的禁錮,使得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難以接受正式的性教育。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得他們從小就認識到性是下賤的、不可言說的。10歲的兒童已經有了對性知識探究的渴望,正規渠道無法獲得,就只能通過媒介偷學,而偷學的性知識中消極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不利于兒童的成長。

1.2家庭認知能力不足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不能很好的陪孩子,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輩或者其他親戚朋友照看,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導使他們的成長環境與其他同齡的兒童有較大差距,再加上家人又缺乏對于性教育的認識和相關的知識儲備,致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庭認為性教育有沒有是無所謂的,如果要有的話也應該由學校來完成的,如果在家進行性教育還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效應,把孩子給教壞了。現如今留守兒童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呈現出多樣化,如果家人沒有在事先對孩子開展相關的性教育,反而容易讓孩子對于性產生一些負面認識。

1.3學校專業資源較為匱乏

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性教育發展較為緩慢,無論是教材方面還是師資力量都相對短缺,在一些農村學校更沒有一些穩定的課程設置?,F在我國農村學校的相關性教育課程在小學幾乎沒有,初中也只是主要安排在七、八年級的生物課上進行,缺乏系統的教材,并且有部分農村學校并沒有相關的專業老師來教學,生物課大多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其他任課老師代替。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這些老師很難落落大方的給孩子們講課,有些老師自己看了一些圖片都會臉紅、害羞,無法較好地傳授學生知識。

2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性教育的關愛建議

2.1父母和家人在對留守兒童性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父母在外出打工的同時更不可忽略留守兒童生理上與心理上所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認識到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性教育的意義,提高自己的硬件條件,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的性知識和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盡量做到在無形中向留守兒童傳播性知識;當孩子提及有關性方面的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簡單明了的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回避;指導孩子都過正規途徑獲取性知識;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還應從社會責任、倫理道德等方面來指導留守兒童避免過早發生不適當的性行為,并積極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性觀念及社會責任感。

2.2農村學校應更重視對于留守兒童的性教育

農村學校要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要更關注留守兒童的素質教育,長期開設一些生理衛生課程;學校應大力引進相關專業教師以彌補其師資力量不足的缺陷,通過視頻、圖像等多種手段向留守兒童傳播性知識;引導留守兒童通過一些正規途徑來學習性知識并向孩子們提供心理咨詢及生理問題解答等服務場所。

2.3社會應加強兒童性知識的傳播

正處于青春期的農村留守兒童對于社會還不具有清楚地認識,所以社會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這個弱勢群體。我國各級教育機構和衛生保健應加緊研究的步伐,盡快研制出一套活潑、生動并適合兒童學習的性教材。與此同時,各地的相關組織還應積極引導家長、學校充分全面地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性健康教育,讓留守兒童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國家也要出臺相關政策來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性健康和其受到性教育的權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也為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者:史智鵬 李知義 王玥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