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幫扶機制研究
時間:2022-08-21 03:16:10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幫扶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社會的發展重心更多地集中在城市。繁榮的經濟、便利的交通,吸引了更多農村人口前往外省外市務工,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謀得一席之地。而往往在外務工人員的子女因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不得不留在當地由老一輩的親屬照顧,因而逐漸形成了留守兒童群體。教育,人的成長之源,一直以來是國家關注和發展的重點。提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受教育的質量與水平,自然成為了農村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英語作為兒童教育的新興學科,基礎學習顯得尤為關鍵。
1留守兒童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1.1留守兒童的注意力不夠集中
在輔導留守兒童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出現走神、厭煩、同輔導學生打鬧等情況。類似情況的出現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使學生的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1.2留守兒童的自尊水平較低
由于留守兒童英語基礎薄弱,致使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著障礙。而且因留守兒童群體心靈的脆弱性,久而久之,降低了留守兒童的自尊水平。個別留守兒童甚至出現了自卑的情緒,使得孩子對于英語學習產生了一種抵觸情緒,不愿意把時間花在英語學習上,導致英語成績不斷下滑。
1.3留守兒童性格較為沉悶
留守兒童在英語學習上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但是孩子們往往不愿意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反映給輔導學生,與輔導學生的互動次數較少。他們更愿意自己默默地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當尋找無果后,自己又會陷入較為焦慮的狀態中。這種狀態不僅影響了英語學科的學習,也影響了留守兒童的生活,使他們不愿意與人溝通,形成了較為內向的性格。
2影響留守兒童英語學習狀態的因素
2.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由于其家庭結構的不穩定性,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一年很難與父母見上幾面。更多的時間是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生活在一起,親屬無法扮演好天然教育者的角色,缺少了對留守兒童的看管和教育。這使得留守兒童不能獲得源自于父母最本質的關愛與教育,繼而出現性格孤僻、內向、不愿意與人溝通交流、缺乏自信等情況[1]。另外,由于缺少了日常學習的監督及行為習慣的培養,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學習成績差、討厭學習等情況。行為習慣的缺失也會造成留守兒童道德觀念的淡薄,道德水平低下,也使得這類群體更容易被來自外界的新興事物誘惑,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個別父母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心灰意冷,對孩子失去信心,進而鼓吹新時期的“讀書無用論”,使孩子自暴自棄,這也是家庭影響兒童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2教學資源因素
農村地區教學資源明顯落后于城市,城市中英語教學所必備的多媒體、音頻設備很難在農村地區的小學中找到。而且由于農村地區交通不便,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較少,使得農村地區無法掌握到全新、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比較死板,不能夠帶給學生很好的上課體驗。再加上英語學科的難度,使鄉村地區的兒童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許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高齡”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教學也無法做到精益求精[2]。
2.3外部環境因素
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即使是農村地區也不例外,一些娛樂方式也開始進入農村,比如網絡游戲。相對于其他兒童,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成績不理想等原因,造成了他們滿足感的缺失。而網絡游戲正是他們在虛擬世界中尋找滿足感的最佳途徑[3]。一旦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僅會影響兒童的學習,甚至生活也會被這些虛無縹緲的事物所占據,引發一系列連鎖性的弊端,對一個人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校外的環境同樣值得關注,一些未成年人過早進入社會,沾染上了社會的不良風氣。而一旦心思尚未成熟的孩子被這些人所利用,誤入歧途,也使得留守兒童無心學習,造成學習成績差甚至是輟學的后果。
3提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受教育質量與水平的方法
3.1建立“心對心”的輔導機制
留守兒童的心靈大多比較脆弱,需要并渴望來自他人的關心。這就需要每一個輔導學生在進行英語輔導的同時,從社工的專業視角,關注圍繞著每個留守兒童發生的事情。對于留守兒童遇到的困難,要盡可能予以回應。不斷與留守兒童進行互動及交流,分享彼此之間的喜與憂,排解其不良情緒,與其成為生活上的伙伴,從而取得留守兒童的信任。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懷的溫暖,保證留守兒童穩定的心理狀態,便于關系的建立及輔導的進行。在日常的輔導過程中,也可以傳授給留守兒童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其道德水平[4]。
3.2注重留守兒童的家庭聯系
針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及行為習慣,定期向情況特殊的留守兒童監護人匯報情況,必要時進行慰問與走訪。同監護人交流兒童的近期情況,給予監護人一些教導兒童的技巧與方法,使監護人重視兒童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并建議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監督。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的聯系,與其父母保持暢通的交流,讓父母了解到家中孩子的具體情況。定期組織留守兒童親子“見面”活動,以視頻通話的方式,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系,降低孩子的孤獨感以及長時間未見面形成的陌生感[5]。
3.3加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傳統的英語教學多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在英語基礎薄弱的農村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利用英語輔導站在課余時間進行趣味英語輔導,通過動嘴說、開口唱、表演英語短劇等方式,提高留守兒童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6]。并設置英語學比拼,對成績優異的孩子進行獎勵。通過這種趣味活動與積極的引導,讓其主動參與到有關英語的活動中來,激發其創造性,開拓思維。
3.4著力于良好學習環境的營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杯h境影響著人的行為。通過建立英語輔導站的方式,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場所。在學校英語教學結束之余,可以到輔導站來繼續鞏固英語,加強英語方面的記憶與理解,保證持續且穩定的英語學習狀態。并將這種狀態延續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高效并輕松地完成日常的學習任務。通過與輔導學生的交流溝通,培養其人際交往能力,使留守兒童能夠輕松快樂地學習。
4結語
盡管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還面臨著諸多不可預知的困難,但情況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已經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逐步完善農村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硬件設施及師資力量。與此同時,應重視發揮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將社會工作專業與英語教學輔導聯系在一起。在幫助留守兒童學習的同時,關注其內心世界,定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其快樂順利成長。相信在國家、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與水平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作者:周明昊 郭 晶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 沈陽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參考文獻
[1]聶英芬.農村留守兒童“英語難”研究綜述[J].新西部,2016(8):168-169.
[2]李琪,杜桂娥.從英語學習動機談農村留守兒童“英語難”問題的解決[J].才智,2015(8):154-155.
[3]徐多云.農村留守兒童英語學習的障礙分析[J].考試周刊,2015(86):83.
[4]柳曉霞.農村留守兒童英語學習習慣養成初探[J].吉林教育,2016(9):42.
[5]杜維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時效性[J].學周刊,2015(5):85.
- 上一篇:醫學生養成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 下一篇:留守兒童留守狀況與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