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03 09:36:17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外出務工成了當下貧困地區農民謀生的主要途徑,城鄉二元結構已經形成,盡管城鎮化進程比較快,城鄉差距逐漸縮小,但是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筆者通過特崗教師計劃招聘考試進入農村學校任教七年來,深知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這一問題嚴重性。為此,提出符合本區域的一些建議和對策,為阜南縣農村義務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做出應用的努力。
一、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現狀
當前經濟發展迅速,區域發展極其不平衡,造成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大量流出,留守兒童急劇增加,關于留守兒童相關問題逐漸增多,據統計,筆者所在地青少年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留守兒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凸顯各種心理問題,尤其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源。筆者結合自身一線工作的經歷,對于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對策和建議。
二、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
(一)監護人思想觀念陳舊。此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為此,筆者專門設計了四個方面的調查項目。為了更好更深入的調查研究,使調查數據更具有可比性,我把非留守兒童的情況也一并加入調查。調查內容有監護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文化程度等。監護人或者父母對兒童的指導情況:監護人或者父母對兒童的學習和日常監護情況等。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知識水平較低,監護人也出現差異性,監護人的教育觀念也存在問題,即:對教育不重視,對子女看護只是滿足物質需求,精神層次的教育是空白,而且監護人與留守兒童之間交流出現障礙,甚至零溝通。(二)地方社會環境較差。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趨嚴重,雖然社會各界紛紛表示關注,筆者發現真正長期有效的關注特別少,農村留守兒童自制力特別差,在沒有父母監護下,極易染上社會各種惡習,再加之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監管不到位,會給兒童未來帶來極大的傷害。其次社會關注可持續性比較差,有的企業或者個人只是一時表現,去慰問他們,對他們關愛缺乏制度性和專業性人員的幫助,導致留守兒童出現異常行為。
三、解決策略
(一)政府方面關愛之策。在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上,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主動出擊,想辦法找到可行對策,留守兒童的產生是與父母分離產生的這一社會群體,那么政府就應該深挖父母子女分離的深層次原因。以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融合各有關職能部門,研究制定并實施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把這種好的政策和方案建成長效機制,讓全社會的正能量注入到留守兒童的心里。另外相關部門可聯絡愛心企業或人士進行贊助,利用寒暑假組織留守兒童探親。每年我縣也可以拿出經費做這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公安部門應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對那些違法經營的網吧和娛樂場所,要嚴罰,以免影響到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地方經濟,可以解決農民工當地就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政府應該關注企業和發展路子,農民增收了,富足了,當地農民就不會和子女分離了。更是解決農村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核心手段。(二)家庭中的監管對策。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父母(監護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各個家庭自己要積極解決問題,不能一味地靠著學校教育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是家里的寶,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只要孩子健康的發展,一個家庭才會有希望。筆者以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主要是思想問題,其次是環境問題。只有思想上足夠重視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就很容易適應,父母有了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就會尋求合適的教育方法,從而提高自己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三)學校的管理對策。學校要為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寄宿制學習環境,同時配有專門的娛樂、鍛煉、活動的場所,開設心理課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留守兒童之間可以相互幫助,,使同學之間像親人般的感受。同時也要組織教師定期走訪留守兒童家庭,建立走訪臺賬,對于學習成績差的留守兒童,要聯合監護人做好幫教引導,把學校教育與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還可以啟用撤點并校之后的那些閑置學校,作為關注留守兒童放學后和周末的第二個家,這樣重啟這一現資源,可以設置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興趣活動,營造溫馨和諧快樂的課外生活。同時把本土化的校本課程真正開起來。(四)社會的協助對策。以愛心人士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系統的建立??梢越㈥P愛兒童之家———“媽媽之家”,給留守兒童“家”的溫暖。志愿者可以定期走訪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一對一幫扶,幫扶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長期關心留守兒童,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新媒體移動大數據。開發專門以愛心資助為主體的公眾號或頭條號等,將會對全國留守兒童的現狀有個很好的掌握。通過開發關于閱讀的公眾號,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提升家長的文化水平,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學,也能增進彼此的感情。另外平臺可以免費推送家鄉發展情況,以及家鄉用工情況,還有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用于家鄉的哪些地方。筆者認為這是社會和政府各部門都需要配合才能做到的,所以任重而道遠,希望有天能成為現實。
作者:肖成虎 單位:1.安徽省阜南縣朱寨鎮中心學校 2.安徽淮北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中職生安全教育思考
- 下一篇:微課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學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