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服務農村留守兒童探索

時間:2022-10-07 11:56:26

導語:中醫藥服務農村留守兒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服務農村留守兒童探索

1“中醫藥繼承者”項目概況

1.1項目組建“中醫藥繼承者”。關愛留守兒童成長項目,是以“弘揚中醫文化,服務大眾健康”為宗旨,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的新方向———健康教育志愿活動,將愛心支教和中醫藥文化教育相結合,將愛心助學與健康扶貧相融合,努力創建“大醫精誠,青春志愿行”中醫藥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項目于2013年正式啟動,主要依托辦學歷史悠久、學科特色鮮明的湖南省重點建設中醫藥高等院校湖南中醫藥大學,借力大學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建立起一個專業而穩定的工作團隊。團隊成員由骨干教師和來自學校中醫學、針灸推拿、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等多個專業兼具中醫藥高等教育背景與醫者仁愛之心的學生志愿者組成。1.2項目重點本項目重點是實施。“21天健康養成計劃”,通過體質辨識、課堂教學、實踐體驗和反饋互動等4個服務環節,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健康生活觀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掌握簡單的防病治病方法。“21天健康養成計劃”主要包括:1)體質辨識(1天)。編制《兒童中醫體質與判斷自測表》,收集孩子們成長數據,跟蹤項目效果;2)課堂授課(6天)。編寫《預防通識》《中醫藥小妙方》《中醫藥文化》等系列健康教育繪本教材,帶給孩子們健康的生活觀念;3)實踐體驗(11天)。開設中醫藥傳統保健、中醫適宜技術、中草藥辨識等實踐課程,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4)反饋互動(3天)。通過中醫藥文化匯報演出、中醫藥標本制作、中醫藥特色圖書館建設、中草藥種植園建設,鞏固學習內容。1.3項目成效本項目著眼于將中醫藥健康知識融入支教、植入童心,先后赴湘黔兩地共7所學校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截止到2018年,項目募集公益資金和物資近200萬元,惠及留守兒童。1039人次,有效幫助留守兒童提升了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項目先后獲湖南省第二屆志愿服務大賽和第四屆中國志愿服務大賽金獎,并成功入選2019年共青團湖南省委青年志愿品牌升級項目。項目成員分別獲得“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湖南省雷鋒式青年志愿者”“湖南省雷鋒式當代大學生”“湖南省最美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2“中醫藥繼承者”項目特色

2.1目標定位精確化。綜觀已有的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行動,主要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城市感受和愛心捐贈等主題展開,很少關注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基本忽視其養生保健治病防病的意識和技能的培養。項目組在長期的三下鄉支教中,發現留守兒童不僅學業失教、親情失落、健康失管,而且普遍存在發育落后、生長遲緩、體質欠佳等問題。697萬留守兒童,不光牽動1394萬務工人員的心,也牽動著全社會的心。因此,該項目積極推廣以中醫藥為主的健康教育,將愛心支教的關注點從“有學上”“上好學”轉變為關注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著重提升孩子們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2.2服務內容多元化。項目組秉持“預防為主,減少疾病發生”的原則,通過課堂教學、體質辨識、實踐訓練、資料發放等多元化方式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實施“21天健康養成計劃”,幫助留守兒童建立健康生活觀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掌握簡單易行的防病治病方法。與此同時,項目組依托中醫體質辨識收集孩子成長數據,跟蹤項目效果;編寫了湖南省第一套中醫藥健康教育繪本,有中醫文化、養生保健、預防通識、中醫藥小妙方等內容;開展了涉及中醫傳統保健、中醫適宜技術、中草藥辨識的實踐課程,增強兒童的學習興趣;設置了包括中醫藥文化匯報演出、中醫藥標本制作、中醫藥圖書館和中草藥種植園建設的反饋互動環節,鞏固學習內容。多元化的項目實施,向受益兒童打開了通向“中醫藥文化”的門,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種子。2.3資金籌措社會化。項目立足自身思路與要求,不斷創新幫扶理念,豐富幫扶載體,與社會各醫療機構、醫藥公司、教育機構等廣泛開展合作,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多方聯動發力、多渠道經濟保障的良性循環模式,確保了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后發力和生命力。同時,項目組與幫扶學校建立志愿活動長期合作關系,簽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保證項目持續深入開展。

3“中醫藥繼承者”項目經驗啟示

3.1創新項目實施模式,健康行為養成確有效項目組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建立起課堂、體驗、互動“三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動手、觀察、思考、探索中感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前所述,項目實施“21天健康養成計劃”,通過體質辨識、課堂授課、實踐體驗、反饋互動4個服務環節,有效幫助留守兒童建立健康生活觀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掌握簡單的中醫防病治病方法和養生功法。項目還對部分受益兒童進行了體質辨識回訪,結果發現生機旺盛質孩子的占比有所提高,孩子們的衛生習慣明顯好轉,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逐漸養成,因病缺勤率呈下降趨勢。3.2規范項目評估體系,項目深度發展更可行。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志愿者根據兒童中醫體質的劃分,制定了《兒童中醫體質辨識表》,采用表格式對生機旺盛質、熱滯質、濕滯質等7種不同體質進行了精準量化,通過志愿者對留守兒童的信息采集、專業老師的數據分析,了解兒童學習后對健康體質改變的效果,并積極組建以服務地老師為骨干成員的常駐志愿者團隊,結合駐地志愿者的情況反饋和學生反響進行項目整體效果評價,基本形成了規范化的項目效果評估體系,為項目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基本框架。3.3推動健康檔案信息化,項目長期服務更精準。以中醫藥繼承者項目開展為契機,借力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嘗試留守兒童中醫體質檔案庫的建立,采集留守兒童健康信息,以健康檔案為載體,根據個體差異制定防治原則,進行“因人制宜”的個性化干預。志愿者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研究,初步制定了《兒童中醫體質保健方案》,通過數據對比,對服務對象進行長期跟蹤,確保長期服務的精準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中醫藥繼承者”項目將開設“杏林課堂”在線支教項目,提高留守兒童健康檔案的建檔率,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兒童健康教育服務,推動中醫藥文化和科普知識的進一步傳播。

4結語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不僅關乎家庭幸福,而且關乎社會和諧和健康中國建設。因此,全社會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開展健康服務?!爸嗅t藥繼承者”項目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的新方向,通過重點實施“21天健康養成計劃”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提升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無疑是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的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的新舉措。

作者:焦珞珈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