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民族傳統紋樣在美術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7-15 10:09:46

導語:百越民族傳統紋樣在美術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百越民族傳統紋樣在美術教育的運用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在浙江美術教育中,寶貴的民間美術傳統、燦爛的民間美術文化和杰出的民間美術成就較以往得到了愈來愈多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教學中偏重于簡單的技法介紹,缺少對傳統民間美術產生的文化背景、社會和歷史價值的了解。在課程的設計上往往是一課一練的“單科時教學”,容量太小,除了簡單的知識傳授之外,難以全面實現三維目標。在題材的選擇上,包括內容和制作材料的選用上脫離學生實際,一味遵循課本要求,使課程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如何開設民間美術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審美能力,初步掌握民間美術的表現手法,加強民間美術的實際運用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二、百越民族傳統紋樣獨特審美情趣的開發

1.如何運用深厚的百越民族文化內涵來體現審美意識

百越民族傳統圖形紋樣起源于遠古時代的圖騰文化,多以植物和動物為題材,表達祈福求安的圖形符號由此誕生。殷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越民族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伴隨著工藝水平的突飛猛進,豐富的思想內容得以通過客觀形式表現出來。例如,青銅器、漆器上的饕餮紋、鳥紋等各種紋飾,讓人感受到那個特定時代凝重典雅而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內涵。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佛教中的因果報應、道教中的長生不老、儒教中的陰陽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話傳說,極大地豐富了百越吉祥圖案的題材形式,也豐富了百越吉祥語言的意味形式。百越民族傳統圖形寓意豐富,極具象征性。以事物的自然屬性表現某一特定的思想內容,如石榴象征多子,圖形不以形象為表現,多為意向表達,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如何運用百越民族獨特的圖形語言來表現形式美

百越民族傳統圖形紋樣具有獨特的象征性與概括性,不受物象自然形態的制約,而是以創造者主觀意識進行造型設計,圖形簡潔,高度概括,具有平面裝飾的特點,這在民族剪紙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色彩的運用上喜“熱鬧”,強調色彩強有力的對比,視紅、黃、藍、白、黑為正色,與五行暗合。這些圖形紋樣的組合又遵循多樣統一、對稱均衡的形式美原則,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三、百越民族傳統紋樣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民間美術以培養學生的樂趣

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是本次國家美術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術教育理念之一,民間傳統圖形紋樣是民間美術的創作元素,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學習百越民族傳統圖形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二)降低操作難度,提高學生掌握作品的表現能力

1.題材的廣泛性

百越民族民間美術種類繁多,有年畫、刺繡、風箏、編織、玩具、剪紙、泥塑等,許多民間美術工藝性過強,難以讓學生掌握,以至于很難開展。只有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題材,降低制作難度,選擇學生易于表現的內容才能開展有效教學。高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讓學生運用民間傳統圖形紋樣結合現代裝飾風格來進行鞋樣的創作。在創作中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吉祥圖形的寓意,如石榴、魚、荷花等所包含的美好寓意。運用概括、象征、夸張變形等手法進行圖形處理。掌握形式美的因素和規律,如對稱與均衡、繁復求變,亂中有序等。

2.工具材料的針對性

充分考慮不同美術工具材料的特性,選擇既適合學生操作又有較強表現力的繪畫材料。利用粉彩筆(一種粉性彩色筆,可在深色卡紙上作畫,具有較強的覆蓋力)在彩色卡紙剪成的鞋樣上進行鞋墊紋樣設計。粉彩筆色彩豐富,具有水粉的覆蓋效果,還具有線描的表現力,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刻畫,使作品具有獨特風格。

3.造型元素和表現形式的創意性

在百越傳統圖形元素的運用上進行創新發展,將傳統與時代相結合,以現代表現手法進行創作。在色彩元素的運用上打破傳統的紅綠對比,而是主張色彩的協調統一,又不失變化,大膽使用紫色、粉色等色彩,使作品呈現出獨特風格。以兒童畫質樸純真的形式表現,圖形以線描畫的形式進行表現,圖形以現代裝飾畫的形式表現。學生畫的每一雙鞋樣都是一幅獨具匠心的藝術品,在創作中提升了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開展單元化教學

開展單元化教學,制訂單元學習目標、教學方案、學習進度以及運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進行美術創作。民間美術以單元化教學的模式開展有利于課程的深入研究,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研究和創作,更深入地了解百越民族紋樣所產生的文化背景和它的社會價值,更深入地進行創作與展示。由單一的圖形創作到圖形組合,再運用圖形紋樣進行鞋樣的創意設計。學生完成的鞋樣配合黑色剪紙圖形與印章使作品更具完整性與藝術性,提升作品的審美視覺。

(四)教師轉變觀念,由積累式轉向研究式,與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

讓美術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師在教學中協調教學的各種活動,在實踐和反思中達到教學目標。教師不僅是知識技能傳授者,更是美術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在百越民族紋樣的教學過程中,以百越民族的圖形為創作元素,運用現代美學原則進行創作。將教學設計納入教學過程,教師在問題診斷和教學設計之間持續互動,呈現出“非線性系統的動態特征”。

通過開展百越民族紋樣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了百越民族紋樣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表現形式,感受到百越民族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喜愛、珍惜、保護、繼承百越民族傳統紋樣,提升華夏民族的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鑒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學會運用百越民族紋樣創作的作品美化校園、美化生活。

作者:張煉 黃芳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紹興市少兒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