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16 02:54:21
導語: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隸屬于藝術的范疇。因此,美術教學過程就更需要符合其美術獨具的個性化特點。而占據美術教學大部分內容的色彩教學,是整個美術教學的重頭戲。對色彩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基礎的色彩知識和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色彩藝術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對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以及對藝術作品的賞析都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的中職美術教學環境下,教育的大多數內容都以對美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色彩知識對應技能的提升。因此,目前中職美術教育出來的學生的實際技能情況并不樂觀。如果要完善中職教學的最終目的———培養優秀的技能化人才,就必須在教育過程中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色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學生缺乏扎實的基礎。我國教育存在的現狀就是重文化課而輕藝術課,尤其是美術、音樂等課程常常成為主課的附帶課程,導致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學習不夠全面、具體。而偏重文化課的觀念也間接影響了家長。所以,他們很少去花時間和費用專門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導致學生步入中職后,展現出基礎知識認知不足,無法消化后期色彩教學的內容。(二)理論學于實踐。目前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理論為主的,美術學習也不外。中職美術教育不同于常規的學校教學課程,是培養職業化人才的教學過程。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傾向于書本課程的教育,而忽略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則會嚴重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思維和創造力的養成,進而呈現的作品往往模仿多于創作。(三)教學過于程式化,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每一個藝術作品背后都包含作品設計者的創意和個性。通過不同的構思模式和獨具個性的表現形式,其作品更能獲得觀賞者的青睞,然而,在中職美術教育過程中,對色彩的教學,表現出過多的傾向于理論知識的情況,而忽視了作品及色彩結合所表現出的感性知識。進而無法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審美能力,缺少獨創性和發散性的表現,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四)教學技術落后??萍嫉倪M步也帶動了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一些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軟件,給教學增添了強大的助力,讓學生的學習不單單只來源于課本,也可以通過網絡的相關教程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設計軟件的應用,也對學生的實操能力大有裨益。然而,我國中職美術教育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并不理想,加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內容死板,缺少活力。
二、提高色彩教學的積極措施
(一)加強、鞏固基礎知識。鑒于中職學生缺乏美術基礎,想要打造技術性的人才,就必須從基礎抓起。利用科學、專業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以及藝術創新方面的能力。通過利用學生的興趣點來引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關注度,也能加強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和規律的掌握。(二)注重教學的個性化、多元化。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獨立的個性,而這種個性也會延伸到他們的學習以及作品表現中。而美術是一種開放的、多元化的且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形式。所以要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就必須不斷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從自身出發更好地了解色彩,學習色彩。譬如,在對校園實物進行描繪的練習中,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出發點。其在過程中就會產生具有自身個性心理的表述。(三)多教學模式的應用,使課堂更具吸引力。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展現教學課程的內容。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的互動、交流。多媒體技術的加入,使案例更加直觀,能夠更加具體、形象地讓學生感受教師所描繪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及自身感悟的提升。
總之,色彩教學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存在的意義在于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能力以及藝術構思的發散思維。教學過程是雙方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對色彩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才能讓學生創造出優秀的、獨具特點的作品。
作者:蔣春花 單位:四川省商貿學校
參考文獻:
[1]吳玲.當代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1].商,2015(52):289.
[2]姜濤.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認識和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20):126.60
- 上一篇:教師與學生心理距離研究
- 下一篇:人文素養對高中美術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