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能力提升

時間:2022-10-10 05:35:13

導語: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能力提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及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美術教育的創新教育。加強對高校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且在重視學生自我主體性發展及加強教學活動的實踐性的基礎上,針對高校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策略予以分析,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互動性、豐富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分析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能力提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意義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提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升

高校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育行業培養美術人才的重要途徑,還是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活動水平的一門教學科目。創新思維作為目前社會發展中人才發展的重要能力,其不僅能夠幫助人才系統性地分析判斷問題,而且還能夠幫助人才創新解決問題的方式,拓展思路。因此,當下市場競爭激烈發展的社會中,優秀人才必須具備創新思維能力。高校美術教育根據美術教學的特性,教學中對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鍛煉占據獨特的優勢。而在高校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中,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學術教育學科的優勢,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校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及行業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美術寫生課程與創作課程中的思維能力,并能夠以多元化思維方式配合動作完成美術作品創作,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與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為學生在美術創作中提供靈感來源,賦予美術作品靈魂性,所以美術教育能夠為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和能力提升提供教育平臺,繼而借助創新教育實現高校美術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的。第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學重點主要是加強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熟練實踐操作,掌握實踐技能,所以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利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以及創作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創新靈感的角度出發,將知識充分地應用到實踐中,實現活學活用的目的,進而為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專業能力提升奠定基礎。第三,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最終的教學成果需要根據學生的美術作品予以評價,只有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充分地考慮到線條、造型、工具、材料等內容,形成學生自我的畫作風格,靈活應用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水平。由此可看出,美術教學中創新教學的重要性。

二、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原則

(一)學生自身主體性的重視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隨著教育事業不斷深化改革,美術教育已經得到了創新,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在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應試觀念與傳統教學觀念無法在一時間調整。在美術創新教育中,學生將自身的學習地位還定位在被動式的學習,無法適應當下創新教育,甚至有一些學生對創新教育還產生反感心理。而創新教育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所以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并根據自學提升自我對知識內容的進一步探索。同時想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美術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鍛煉。因此,針對學生的自身主體性,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認知,轉變教學方法,堅持學生為教學主體,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靈活應用主體性思維,加強對知識體系的思考判斷,為學生的個人判斷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礎。

(二)教學活動實踐性的重視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作為創新思維的主要體現形式,其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靈活應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有著重要性的作用。所以在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學生只有將創新思維轉換為實踐操作創新能力才能夠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因此,針對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教育的實踐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在創新教育中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三、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現狀

(一)教學目標

在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雖然大多數高校都已經完成創新教育,但是僅僅將創新教育的表現予以實現,致使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及能力提升無法有效得到改善[4]。同時高校美術中的創新教育目標不夠明確,造成高校美術教學中,學生漫無目的學習的狀態以及學生對未來規劃的缺乏性,影響到學生對美術學習中創新思維培養及能力提升。此外,由于高校美術教學中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導致對創新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及能力提升產生錯誤的認識,影響到高校美術教育自身原有特性的發揮。

(二)教學模式

在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專業,其自身的特點更加鮮明,所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想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實踐能力提供基礎,只有良好地應用教學模式。但是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與學生一樣還未適應創新教育,所以教師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提升,而忽視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而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會根據自身的喜好或者個人理念去影響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左右搖擺,進而影響到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體制

在高校美術創新教育中,隨著教師事業的不斷改革,美術教育中的一些傳統理念已經被摒棄,但是目前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大,所以造成一些高校只是樹立創新教育的發展目標,卻不知美術教育如何創新,造成高校美術教學創新教育還仍處于探索過程。其中教學體制作為教學的保障,學校過于重視創新教育,迷失在創新教育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能力提升中,忽視教學體制,造成當下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教學體制無法適應創新教育發展,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實踐的能力培養,進而造成美術教學無法完成預期目標的結果。

四、加強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想要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學校針對創新教學應該明確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對創新教育的接受度[6]。其次,教師制定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提升的小目標,每節美術教學課堂制定小目標,像通過教學內容創作一幅簡單的理想中的自我,并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實踐,促使學生突破思想的禁錮,提升創新能力。

(二)創新優化教學模式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在對一些名畫展示以及講解中,教師不要過多地融入自身的思想觀念,采用討論式學習或者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教學方法將問題留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從問題中獲取創新靈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課堂模式,將大自然作為學生的教學課堂,促使學生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取更多的創新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

(三)創新改革教學體制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教育不僅指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能力的提升,還需要教學體制創新改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自身的師資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培訓,而且在教學實踐方面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造成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基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再加上目前的一些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考核成績,而對日常學習中的藝術研究與教育教學研究過少,造成教師自身綜合素養水平不夠,影響到學生的創新教育學習等問題。因此,從良好的師資水平對學生的創新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出發,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社會實踐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合理地設置實踐教學活動,讓美術教學課程豐富化。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自我教育,促使教師正確認識到創新教育,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提供保障。最后,針對高校美術教育形式,筆者建議應采用小班教學方式,這樣有利于教師觀察、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及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想要提高教學效率,高校美術教育首先需要創新教育,繼而將創新教育融入到美術教育中,促使學生能夠提升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快速吸收掌握專業實踐能力。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的實踐中,只有明確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教學目標,創新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改革教學體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實現高校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提升,促使學生提升綜合能力,提高專業綜合素養,成為社會發展中有用的綜合性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小克.大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9):118-120.

[2]應芳.美術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J].藝術科技,2017,(5):345-346.

[3]連文靜.淺談如何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能力[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7):251.

[4]王妍.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61.

[5]楊偉欣.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探討[J].藝術科技,2017,(7):367.

[6]孫雅倩.淺談如何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

[7]史琳,秦長濤,周學增.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升途徑研究[J].內江科技,2017,(6):95.

作者:呂越 單位:河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