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美術教育提升兒童審美能力
時間:2022-07-27 03:32:16
導語:淺談家庭美術教育提升兒童審美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與藝術的關系最為密切,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術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良好的家庭美術氛圍是兒童建立審美能力的基礎。家庭美術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家庭中讓父母對子女進行美的教育,并培養兒童對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家庭美育;家庭美術;審美能力
家庭美術,是家長通過藝術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途徑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以提高孩子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培養孩子對生活和自然的欣賞能力及審美情趣,使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道德觀念[1]。2018年,福建省接受了一次小學生藝術教育質量檢測的洗禮。當接到通知后,所有學校都聞風而動,美術、音樂教研組的教師更是忙得不亦說乎。教師調整優化以往的教學風格,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安排,探究豐富的教學方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風格,更加注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對藝術的理解,以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使學生樂在其中。然而,對兒童進行美育,很多家長存在認識不清楚、理解不全面的問題,缺少美育中的重要部分。眾所周知,全面提高兒童的美術素養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良好的家庭美術是兒童建立審美能力的基礎[2]。家庭美術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抓住歷史機遇,進行有效實施,是教育工作者尤其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以崇高之美啟迪思想,誘發主動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美育,越來越多的兒童也開始投身藝術學習。這說明家長不僅關注孩子的成績,還希望孩子能夠生活得更加幸福。美育就是實現“更加幸福”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國家重視、學校深度參與、家長觀念轉變的背景下,打破教育的“唯分論”,給兒童創造一個“享受美育,全面發展”的美好環境尤為重要[3]。令人擔憂的是,很多家庭缺乏對審美教育的正確認識以及相關知識,有的忽略審美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有的過于熱衷讓兒童參加各種藝術比賽,讓孩子在沒有分辨美丑能力時,過早地通過技藝追求功名。在家庭美術實踐過程中,以崇高之美啟迪思想,提升家長的美術素養,誘發主動性,以身作則,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兒童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創造美[4]。如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將家庭美術納入計劃,開展各種活動:第一,知是行之成——家長講座:由學?;蚣椅瘯M織,邀請家庭教育或藝術教育方面的專業人士給家長開設美術講座;第二,行是知之始——家長講壇:由學?;蚣椅瘯M織,邀請有特長的家長或專業教師給家長和孩子開設親子“美藝”興趣班;第三,知行合一——家長志愿者:活動項目包括假日小隊、主題活動,由學?;蚣椅瘯M織,走出學校,走近老一輩藝術家,活動前期籌備、活動中期組織、活動后期總結提升,培養家庭美術素養。階段性的家庭美術活動,能引導家長形成主流、健康的審美觀,使其懂得美術是一種長期、系統的教育。它不是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而是讓人們獲得認知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運用到任何行業和生活場景中,能夠讓人的一生受益匪淺。
二、以藝術之美提升素養,強化感受性
美是教育的本質,是教育面對的永恒主題。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家庭美術聚焦“缺少發現”的問題,強化感受性,引導家長以藝術之美啟迪孩子,讓家庭美術伴隨兒童的成長[5]。如孔子所倡導的,“興于詩,利于德,成于樂”,王國維倡導的好的教育是“始于美育,終于美育”。將家庭美術與校園文化同步,與課程改革同拍,探究開發“家庭美術”校本課程,以“美”為境界開設親子“年段美術大單元”課程,利用班隊會,由學?;蚣椅瘯M織,邀請專業教師開展親子美術主題活動。它融文學、藝術、家教為一體,構建家庭美術的課程結構,以美引善,育美于德。如一年級(行文化):讀繪本+編畫故事+品作品+談感受;二年級(茶文化):讀古詩+茶葉作畫+品作品+談感受;三年級(畬文化):聽畬歌+創意畬畫+品作品+談感受;四年級(古文化):賞音樂+國畫建筑+品作品+談感受;五年級(紅文化):看電影+學畫名作+品作品+談感受;六年級(廉文化):品名畫+創畢業季+品作品+談感受……創設具有藝術美的大情境課堂,或聯系兒童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的美感;或利用兒童聯想,對藝術鑒賞及親子創造出的作品進行“美”的判斷??傊挥兴囆g美的情境大課堂,能讓家長以及孩子感受到美,聯想到美,從而追求美、領悟美。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年段“美術大單元課堂”正是具有這樣的作用[6]。
三、以自然之美浸潤心靈,貫穿實踐性
家庭美術教學不可“閉門造車”。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利用大自然進行藝術教育,能讓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家庭美術以自然之美浸潤心靈,強調“貫穿實踐性”,兒童不通過自己的實踐,知識就難以轉化為能力,如學生遠足、登高、美術館、文化館、少年宮等,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活動課程和藝術欣賞機會,通過觀察、感受、欣賞大自然,聽取有關傳說、趣聞、歷史故事,讓學生從欣賞美過渡到展現美,把最美的東西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出來[7]。聚焦自然美。以學校春秋游為契機,以研學實踐為形式,以假日小隊為單位,以年段美術大單元為主題。如一年級行文化——禮相伴,畫春景;二年級茶文化——茶花朵朵,我來描繪;三年級畬文化——彩繪畬美,畬韻滿園;四年級古文化——訪古三賢,繪古建筑;五年級紅文化——紅色精神,少年發揚;六年級廉文化——崇廉敬潔,少年傳承……親自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研學實踐基地進行美術綜合性活動,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知識,實際運用知識,有效培養和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如二年級以茶文化為主題,能幫助學生對茶文化有所了解與認知,弘揚茶文化,并圍繞茶文化這條主線,開展以下活動。第一,感受茶之美——習茶進課堂。兒童在教師和家長志愿者的引導下,開展“學茶史吟茶詩”活動,徜徉在詩詞的海洋里,了解感受茶之美。第二,觀察茶之美——茶園采茶忙,雛鷹假日小隊。在教師和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家長和孩子走進茶園,或看色彩,或聞茶香,或唱茶歌,觀察品賞茶之美。第三,創造茶之美——巧手采茶趣,“巧剪明霞成片片,欲笑還顰,金蕊依稀見”。通過前期觀察,感悟茶之美,學習茶文化,在怡人的春色中,激發家長和孩子的創作熱情。他們或畫或剪或捏,用自己的方式將一束束茶花綻放在春天的眉眼里,定格在心中,在輕松快樂的茶趣大情境中感受美、觀察美,從而創造美。年段美術大單元主題實踐強調與社會多層面、多維度地接觸和聯系,在動中學、趣中學、做中學,能產生獨特的美術教育效果,寓教于樂,提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8]。
四、以生活之美激發情感,滲透教育性
美可以啟智,可以育德,美育的價值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9]。家庭美術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滲透教育,并通過美術情感提升人的審美境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受到美的熏陶,通過美術情感的抒發引導興趣,借助情感充分發揮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將愛國主義熱情貫穿于實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讓“美”去占領學生的心靈,激起美好的情感,播下善良的種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引領學生走向愛美、樂善、求真。
美育是心靈的潤澤,是塑造美好人格的教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對孩子實施審美教育的天然搖籃,起到了學校和社會無法替代的作用。家庭美術不可缺少,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和提升家庭成員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力,形成美好的情感、習慣、行為,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有效的家庭美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育是心靈的潤澤——專訪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尹少淳[J].湖南教育,2019(01):7.
[3]王俊.傳統文化、地域文化與家庭文化情境中的兒童美術教育——基于四個家庭的兒童啟蒙實驗[J].美術觀察,2020(04):76-77.
[4]董東.淺談原生家庭在美術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9(27):200.
[5]武潔.家長參與兒童美術活動模式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6]凌長明.校外拓展——小學美術教學途徑的新探索[J].教書育人,2018(13):58.
[7]范卓.如何推進家庭美術教育的有效開展[J].漢字文化,2018(03):108-109.
[8]彭燁.基于親情培養的中小學美術教育[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6.
[9]魏廬思雄.家庭環境對美術生成長成才的影響性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176.
作者:陳麗 單位: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富陽校區
- 上一篇:西藏班美術教育專業教學策略研究
- 下一篇:名畫資源在美術教育的開發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