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與美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6 02:40:07

導語:歷史教學與美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與美育教育論文

一、結合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肓,使學生不僅具有審美能力,而且具有創造美的能力

1.進行歷史課教學的同時,運用歷史課強大的學科教育功能啟發、教育學生,增強學生體驗美、感受美的能力。在歷史課教學中,首先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美的學習環境,明凈而整潔的教室;溫文爾雅、服飾得體的授課教師,干凈漂亮的板書,以及教師藝術化的授課語言,都會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這個審美的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相互作用,從而使學生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和體驗,為進一步深入教學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歷史這個審美的客體本身是美的。人類歷史由低向高波浪式向前發展,該過程中有一馬平川的大踏步前進,也有歷史的迂回、反轉或倒退。歷史教育中可以滲透許多美的教育。在歷史課堂上,教師既講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背景的壯麗美,又講歷史人物人格的崇高美,使學生產生各種心靈的體驗和美的感受,促使學生在美的伴隨下學習和探索歷史規律,主動學習。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原理進行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結合歷史發展規律,培養學生辨別歷史上的美與丑的能力。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既有美的事物,又有丑的事物,美與丑的斗爭始終存在。教育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的唯物主義觀點辨別美丑,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什么是歷史的美呢?符合時代精神、正義的、進步的、積極向上的事物是美的,相反,保守的、反動的、邪惡的、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事物是丑的。美與丑的斗爭無時不在,而且在美與丑的斗爭中,代表美的力量開始時是渺小的、幼稚的,代表丑的力量往往是空前強大似乎堅不可摧。隨著歷史的發展,丑與美的力量此消彼長,丑惡終究逃脫不了歷史的審判,美的力量會變得強大起來,勝利終究屬于美的一方。另外,美和丑不是絕對的,丑的東西往往用美的外表裝扮,撥開迷霧見本質。在歷史教學中通過對歷史的丑惡事件的分析,幫助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辨別美丑是歷史課的任務之一。例如:在講世界史德法西斯勢力形成時,介紹希特勒打著“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發展勢力,大量民眾被口號吸引并被綁上對外侵略的戰車。隨著歷史的發展,納粹反人民的本質逐漸暴露,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打擊下失敗,丑惡被美的事物取代,但是美和丑的斗爭還在延續。

3.發揮歷史學科的史鑒功能,引導學生創造美的人生。歷史教育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培養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和價值觀。學習歷史知識和觀點,鑒古知今,并不是歷史教學的全部,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以史為鑒,用歷史美武裝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他們成為高尚的人,成為具有創造美的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則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二、結合美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美育的任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通過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品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真善美的合一是為美育。把追求真、善、美相結合,從而提高作為審美主體的學生修養。著名的美學教育家朱光潛認為:“美感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美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情感教育,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崇高教育等高級情感教育,是歷史教育的重頭戲。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的明天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是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是歷史課要培養的學生的高級情感。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首先要有情感意識,否則教師很難將學生帶到應用語言等手段創設的歷史審美情境之中。如果教師以一個“講解員”的角色講解祖國的歷史,則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就無法喚起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緒,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喪失,德育教育更無從談起了。愛國主義教育還應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起來,一般來說,認知越豐富,情感體驗得越深刻。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認知有促進作用,但是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并非適合任何時間和地點,而要選擇合適的“啟情點”。例如:我在講述“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節課時,先講解歷史背景,將學生帶到抗戰前中國面臨的巨大危機的情境中,日軍的鐵蹄已震動了國門,中華兒女為救亡而奔走,學生深深地被打動了,師生一起低聲唱起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學生的情緒激昂,紛紛表示不忘國恥,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學習。以情感人、以情導學、以倩促學,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強化。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美育在開闊學生視野,增長智慧,訓練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有特殊功用。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歷史教學改革的目標。我在課堂上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識,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開端。在教學手段上,我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學生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對攝取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抽象概括,形成規律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分析復雜的歷史事件時,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和用換位法進行思考,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思維的成果既合理又有新穎性,學生的創造力被激發出來。美育可以調劑精神,愉悅身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總之,在歷史課教學中充分重視美育教育,既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又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使學生在美育中快樂地學習成長。

作者:魯紅單位:滕州市至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