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生態美育分析
時間:2022-03-04 03:00:21
導語:學校管理生態美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校長,劉昕融美學于學校管理之中,使冷峻的監管化為和諧的溫馨。劉昕堅信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創新精神取決于其靈性是否伸展,而靈性的生長,毫無疑問要依靠美育的功效。劉昕的學校管理,既遵循美育的基本特點,又致力于獨特的創造。認知與情感的統一、規范與自由的統一及個體與群體的統一,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創造,以此構成學校環境、氛圍與人際間的良好生態。眾所周知,美育的顯著特征是富有情感性。無論是一朵花的美,一個人的美,還是一件藝術作品的美,審美的感受都伴隨著情感的愉悅。
魯迅先生說:“一切美術之本質,皆在使觀眾認為怡悅?!眲㈥恐缘玫浇處熑后w的尊重、悅納,關鍵在情感上的體貼入微。她以豐富的情感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以生動感性的方式表達她對教師的關心與愛護,使教師有一種人情美的感動并由衷產生職業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形象性是美學的基本原理,也是美育的基本特征。劉昕在學校管理中決不訴諸抽象說教,因為她知道,耳提面命的嘮叨、玄虛高邈的說教是教師最反感的。教師群體不同于一般的認識對象或管理對象,他們具有敏銳的感性直觀與自覺的審美創造,校長在管理過程中要切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誘發他們的主動性,尊重他們的創造性。校長對于教師的教育引導,其理性的內容不能脫離感性的形象而存在,而應溶化于感性的形式之中的。正如李澤厚所說,“美是自由的形式”,即“自由”的理性內容積淀于感性形式之中。美是依靠感性形式表現出來的。通過形象去進行思索,通過直觀的感性來把握理性,這樣便為人們提供了可以直覺到美的可能性。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回歸生活,要讓教師直接地感受到生活之美,真切地領略到教育之美,由衷地體驗到生命之美好,關鍵在于讓教師獲得真正的解放思想———才華有馳騁的天地,創意有展示的空間,過失有容錯的機制,與校長對話可以隨意而率性。這就需要校長放下架子,以平等態度對人,如劉昕所言,“解放‘顯示存在感’的領導思維”,真誠營造出校園溫暖和煦的氣息。
學校既要有群體共識,又要有情感共鳴。情感依賴于認識,隨認識的發展而變化。反過來講,任何一種行為模式都應以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學校管理并非僅憑直覺就能把握,校長需要帶動教師一起去思考、判斷,只不過這種思考、判斷不同于純粹理性判斷,它仍然自始至終伴隨著形象來進行,通過形象讓教師獲得心靈的滿足而得到愉悅,使認知與情感達到統一。劉昕認為,學校管理也要自覺遵循美的規律。什么是美的規律呢?美的規律要與自由的創造聯系在一起;美的規律一定要和內在的精神需求聯系在一起;美的規律與物質、精神的統一相聯系?!白杂傻膭撛臁保@需要在規定中有所突破,在限制中尋找自由,在規則中凸顯人性,這是教師的自我確認。舍此一點,就沒有教師的主體地位與職業尊嚴。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人都是在既定的歷史下創造歷史,每位教師都要受到社會規范和學校規章的制約。然而,教師在接受規范的同時,另有自身活動的目的性,能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一方面,解放自在的自然,使自然向人生成———佐助兒童的生命成長,完成兒童的社會化進程;另一方面,解放教師自身———使教師成為自由的人、“人化的人”,有“人”的尊嚴,也體驗到立德樹人的職業尊嚴。讓每個教師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創造生活”,這是劉昕學校管理中美育的基本原則。
“內在的精神需求”,這是在生活中體現文化的自覺,在創造中凸顯生命的價值。人之區別于動物,在于物質的需求之外,更重精神的需求。教師的職業更需要精神的愉悅與理智的滿足,校長尊重、學生愛戴、同事稱贊,這是教師心理最為向往的期待。教師需要用自己的言行證明自己的存在,以自己的創造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校長管理學校重點不在用規定限制教師,而是構建平臺、創設情境,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出彩。校園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校長要努力讓每一個個體認識到其生態審美的價值,明白個人行為在整體生態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的審美能力與精神境界構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但不同個性與行為風格又能互相學習、相互借鑒。從校長到教師,人人都身體力行,校長尤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為示范與表率,于是學校就成為個體與大眾良性互動的統一體?!拔镔|與精神的統一”,意味著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審美與功利的統一,也意味著在具體的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需要把悉心指導與傾情關懷結合起來。人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的,促發美感的精神功利性和物質功利性有時既混合在一起的,又交錯發生在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中。因此,追求精神性的美感而完全排除物質的功利性,這是不全面的。
“美是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美感具有社會功利性,但個人在審美時往往又要排除那種狹隘的物質或實用的功利性,這種個人審美的非功利性與美感的社會功利性需要得到辯證的統一。諸如表彰、獎勵、榮譽獲得,職務職稱的提升,這些既包含社會正面評價所帶來的精神滿足,又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利益。學校管理中需要二者兼顧,但價值導向要明確,即讓教師感覺到自己的本質力量在對象中被發現、被肯定,從而獲得美感,而不是對利益榮譽的斤斤計較。自由性、自覺性、審美性,這是劉昕學校管理美育的邏輯預設?!白杂伞笔菍ΚM隘物欲的超越,“自覺”是“在自己創造的世界里觀照自己”,“審美”是“在對象里認識到自己的人格”而“欣賞”或“喜悅”,審美是心靈的自由與精神的解放。校長有審美的自覺,教師才有自由的創造,兒童才有幸福愉悅的感受。
作者:葉水濤
- 上一篇:成人計算機教育改革研究
- 下一篇:大提琴教育與青少年審美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