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青年教師論文
時間:2022-03-30 03:49:51
導語:縣域青年教師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日常接觸中,我們能強烈地感覺到縣域青年教師對于專業成長的渴望,這種感覺在教師培訓活動中得到了印證:參加培訓最認真最投入的必定是縣域青年教師。但是,教師培訓機構要開展大面積大力度的培訓培養工作,也面臨許多實際困難,如培訓資源不足、工學矛盾等,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為此,必須尋求更為有效的促進縣域青年教師整體提升的方法和途徑。
二、以示范性群體的培養引領縣域青年教師整體成長
示范,本指做出可供大家學習的典范;示范性群體則指對于某一更大的群體或者是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人們具有典范借鑒意義的一群人??h域青年教師示范性群體的意義首先在于它的示范性,這個群體內的縣域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水平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們的專業成長速度、成長途徑、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以及他們本身所具有的精神特質都為類似人員所仰慕并學習。要使縣域青年教師示范性群體具備足夠的示范性,就必須使其具有足夠的數量和一定的覆蓋面,就是在人員數量和學校、學科上要兼顧。針對縣域青年教師數量較多又普遍具有專業成長強烈渴望的實際,通過適當的培訓來打造一個在縣域內具有較強示范意義的縣域青年教師群體,并使其引導全體縣域青年教師專注于專業成長,走上更快更好的專業成長道路。寧海縣教育局開展的縣域青年教師培養“苗子”工程就是基于這樣的意圖。
三、縣域青年教師培養“苗子”工程的實踐
1.明確培訓目標
通過此項工程培訓,旨在建立骨干教師梯級后備人才庫,并逐步形成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同時,縣域青年教師“苗子”工程實施方案還確定了三年培訓的具體目標,如要求每位學員加強基本功練習,能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能講一口標準普通話,并有一定的辯論能力;讀三本理論書籍,記讀書筆記3萬字以上,在省級以上刊物1篇或縣級以上獲獎論文2篇;縣級以上觀摩課3堂以上,縣級以上立項課題1個;積極參加縣級以上教壇新秀或教學新苗評比,并要求獲二等獎以上??傮w目標:經過三年培訓,使學員的基本素質、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得以較大輻度提升,使其達到骨干教師的基本要求,為成長為名師奠定基礎。
2.嚴格遴選優秀苗子
2011年初,縣教育局為了加強師資后備力量的建設,提出了縣域青年教師培養“苗子”學員公正、公開的選拔意見,做到在各校物色年齡30周歲以下、教齡滿3年、有一定潛質、工作表現出色、敬業愛崗的年輕教師,加大力度進行培養。這些“苗子”由各學校提名推薦,作為考察對象,由區域研訓共同體初審,符合條件的才有初選入圍的資格??h教育局為此專門成立相關學科專家小組,又深入學校對初選的“苗子”進行全面測評。如小學語文學科由兩位特級教師擔任首席導師,組成以縣級名師為導師團成員的專家組,對各校擇優推薦人選從文化知識測評、師德考核、綜合能力測試、面試、現場上課、說課等環節全方位地考核。經過層層考核,全縣共選拔出中、小、幼80名“苗子”,進行三年不少于360學時集中培訓的階梯式成長磨練。
3.全方位多舉措的培訓實踐
一名年輕教師從教學新手成長為骨干教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外部條件和內在因素的合力。我們應該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采取措施,精心“育苗”,通過扎實的培訓活動來幫助他們獲得比較迅速的成長,并成為全縣縣域青年教師成長的帶頭人。
(1)注重理論培訓,提高自身素養。為了讓“苗子”們在肥沃的土壤中博采眾長,順利進入第一次專業成長期,寧??h憑借“領雁工程”、90學時培訓的“導師+基地”的培訓模式,把本縣各學科的特級教師、名師、教研員等頂尖專家作為理論指導導師,為“苗子”們搭建一個“富養”的平臺。為了讓“苗子”學員盡快吸納新的教育理念,一是強調自主學習,嚴格要求學員按規定選擇讀三本教育理論書籍,做到選讀、粗讀與精讀相結合,做好讀書筆記3萬字以上,撰寫讀書心得,制定成長規劃;按要求訂閱業務刊物,了解教學動態;舉行不定期的讀書沙龍,分享讀書心得;定期拿出高質量的教學論文。二是設置理論課程,如《教師成長密碼》、劉永寬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四大領域解讀》《小學數學三類課型簡析》,吳衛東教授的《發達國家教育現狀分析與中外教育比較》,潘紅娟老師的《幸福課堂與翻轉課堂利弊分析》等,給學員不斷地“充電”,讓學員開闊眼界、拓展視野,同時要求學員結合自身教學且思且行,以提升理論功底,確保“苗子”在較高的起點上快速前行。
(2)加強基本功訓練,夯實教學功底。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學習者、研究者,教師這種職業最需要與時俱進。有人說:“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苯虒W基本功是教師規范教學的基礎,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更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保證,而新教師往往缺乏扎實有效的基本功訓練。如小學數學“苗子”工程在培訓安排上,加強了教學基本功和常規的教學訓練課程安排,邀請了縣內外有專長的教師加以輔導,如楊啟莉教師的《學寫粉筆字》專題,楊秀聰老師的《如何說好普通話》,潘林偉老師的《小學數學教材系統疏理》,仇海浪老師的《數學課件制作及實際操作》,鄭水忠老師的《我的口才與課堂教學》等。并在各個專題培訓后,布置了相應的作業要求,學員們在課余時間加以訓練,導師組加強檢查與督促,幫助學員自我檢查。同時,加強了與學員所在學校的聯系,了解學員在本職工作中的情況,特別是教學常規方面的落實情況,使學員們的教學基本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3)注重課題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教科研能力與水平是教師成長的標志,課題研究過程即是教師成長過程,教學研究成果是教學水平提升的催化劑。為此,本次培訓十分重視對學員們教科研能力進行培訓。一是目標定位中明確了對每位學員三年內的課題要求,要求學員選擇立意新、切口小、符合教學實際,能解決日常教學難題,具有推廣價值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并要取得相應成果,如獨立研究有困難,也可同伴互助,或參與到學校發展和改革的課題中去,這樣,充分發揮了團隊作用,挖掘出了“苗子”的潛能。二是開設教育科研課程。如邀請縣教科室葛錦文主任作了《如何進行教育科研》的課題輔導,小學語文“苗子”學員的《作業隨堂化》課題,首席導師王海虹老師從選題入手,再到制定研究方案等,都細細指導,并要求學員們留心與課題相關的每一個教學細節,積累第一手資料。三是安排了學員課題開題報告介紹與評析。四是進行了簡單、規范的課題答辯,使學員的教科研水平得以提升。
(4)拓寬培訓渠道,創設學習機會。參與各種活動既能領略名家風范、了解最新動態,又是自我對照、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最好載體,有時能使自己的困惑豁然開朗。三年中,凡是縣、市、省、全國的重大活動,只要有機會都爭取名額,讓部分或全體學員參加,明文規定“苗子“工程學員必須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活動,寧波市特級教師帶徒活動,在縣外的選擇對口學員參加,在縣內的讓全體參加,省、市的重大活動,安排部分學員參加,全國級活動,選拔優秀學員參加,如2014年華東六省一市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活動在杭州舉行,我們讓全體學員全程參與。同時,做好學員所在學校的工作,爭取學校的經費支持。并要求學校在推薦、選派教師外出學習時,優先考慮“苗子工程”學員,使學員們有更多的觀摩學習機會,讓他們走進名師課堂,攝取最前沿的教改信息。
(5)立足課堂教學,歷練執教能力。在本次培訓中,課堂教學能力與水平始終是主旋律,貫穿于三年培訓始終,并一再強調,形式服從效果,理論要看效益。挑擔是增加年輕教師內壓和自我磨練的原動力,為了落實壓擔培養,導師們除了讓“苗子”們完成設定的基本任務和定量目標外,三年培訓的主要時間安排在課堂教學實踐研討上,共分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學員自主課展示及評析。由學員根據研究和特長自行選擇課題進行設計,小組研討后上課實踐,然后由學員互評、修改,最后由特級教師、名師點評。二是同課異構,由導師選擇研究課題,先由個人獨立備課,再分組展示。學員人人點評,最后導師點評。三是在自主展示和同課異構基礎上選擇部分學員進行縣內教學展示,讓全縣相關學科的教師了解學員學習情況,由聽課教師現場點評。四是激勵學員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展示和評獎活動。如校內展示課、區域研訓共同體研討課、縣級教研活動展示課、縣教壇新秀評獎課、縣教師素質提升“2+1”工程評獎課、市教壇新秀評獎等。使學員們在各種活動中磨煉、展示,得以快速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四“、苗子”工程成效卓著
“苗子”工程采用首席導師總負責,導師團成員分塊落實的方式進行,采取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本地培訓與外地學習觀摩相結合的方法。三年來,“苗子”們不斷磨練,享受著“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幸福與快樂,不負眾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員的論文紛紛獲獎,在各類教學比賽中嶄露頭角。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苗子學員共153篇,獲得各級各類先進榮譽67項,省、市、縣教壇新秀47人次,省、市、縣業務榮譽205項,縣級公開課平均每人5堂以上自。2011年9月以來,不管是市、縣、區公開課、教壇新秀評比還是90學時培訓等活動,都有他們亮劍出鞘的身影。
1.理論素質得以提升
經過三年共同努力,學員的理論素養逐步提升,無論是教育理論、教學基本知識,還是教學技能技巧、教學藝術水平都有較大進步。大部分學員已從適應型、學生型教師轉變為能手型、專家型教師,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教育的認識已不再停留在教學層面,已初步形成全面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二是對學生的認識已充滿愛意,從把學生當成工作對象轉化為學習的主體。三是對課堂、教材、教學方法的認識已有質的變化,特別是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已有深刻認識。
2.教學水平突飛猛進
回顧三年前,學員們的教學顯得十分稚嫩,對教材的把握片面,教材處理簡單化、教學過程僵化,教學效果不夠好。而現在他們已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教材、理解編寫意圖;能獨立處理教材,較好地設計教案和學案;靈活把握教學進度,十分關注教與學的關系,注意教學效果;也重視教學的藝術性、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堂節奏明快,課堂氛圍融洽,課堂的“兩張皮”現象已不復存在。教學能力和水平都呈上升態勢。
3.工作能力開始嶄露頭角
80名“苗子”學員中有3名考進市級名校任教,其余學員已成長為各學校的教學業務骨干和學校管理人員,其中擔任校級教科室、教研組長、年級段段長等業務骨干的有72人,擔任學校中層領導的有21人。三年來,通過名師指導、讀書提高、教學反思、業務競賽等多種實踐舉措,縣域青年教師“苗子”的基本素質、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苗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增強,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有向更高教育教學水平發展的潛力。學員的學習主動性更強,表現出十分難能可貴的進取性和上進心。許多學員自身素質較為優秀,領悟能力也較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通過有效的培訓,大部分學員開始步入“教學新手——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市、縣名師”的階梯式成長軌道,并輻射引領著全縣縣域青年教師素質整體提升。
作者:葉秀婉單位:浙江省寧海縣教師進修學校
- 上一篇: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
- 下一篇:工科院校青年教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