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研究
時間:2022-08-13 10:58:17
導語: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他們既是科技、文化的傳播者,又是科技、文化的創造者。一方面,他們直接面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傳承文化。另一方面,他們從事科學研究,開發科研產品,進行文藝創作,提供精神產品,推動社會文明發展和進步。菁菁校園,精英薈萃,高校也是匯集青年的地方,天南海北的學子,為了共同的目標,來到這里。高校義不容辭地要為這些青年學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務,使他們不僅在學業上獲得提高,在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行為修養等各方面都得到升華。這就需要一大批業務技能精湛、思想素質過硬、師德高尚的教師。目前,從全國高校來看,青年教師比例過半,在教書育人方面擔當著重任。但中組部、教育部近期在湖北、安徽等省的一項調查表明:高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黨員數量較少,大多數高校的青年教師黨員數量占專任教師數量的比例偏低,高校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各高校必須切實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黨員發展工作。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黨性修養,不僅是為了讓青年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的需要。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高低,事關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事關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辦學方向的正確與否。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多數非黨員青年教師對時事政治較為關注,對政治問題的認識也很到位,他們關注國內外熱點問題,對黨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處理臺灣問題的原則立場表示支持,體現了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數青年教師都能洞悉時局,緊跟時代潮流。但另一方面,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缺乏成熟的思考和理解,對一些敏感問題,仍存有各種疑惑和糊涂的認識。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熱愛事業,專心工作,努力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有良好的師德,有教化、引導他人的優秀品質,他們能夠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然而,也有部分非黨員青年教師抱著功利心,把目光放在提高業務水平上,漠視政治,政治意識淡薄。尤其是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之下,物質利益原則和追求利潤最大化時時刻刻沖擊著人們的思想,這些客觀因素導致青年教師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與老一代黨員教師“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奉獻精神相比,非黨員青年教師的人生價值觀出現差異,市場經濟的重利性給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沖擊。一部分青年教師過分注重自己的業績和成果,把精力完全放在寫論文、搞科研、考取高學歷、高學位之上,忽視了實踐能力和政治素養的提高,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上少了一道保護傘,缺乏政治免疫力,在社會不良思潮襲來的時候,他們很容易被輕而易舉地拉入其中,甚至走向極端個人主義。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出現偏差的教師,很難能給青年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價值觀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強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高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形成長效機制。加強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定期組織他們學習黨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引導他們認真研讀馬列原著,讀毛選,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督促他們不斷提提高理論素養。建立優秀黨員教師與非黨員青年教師“傳、幫、帶”制度,從生活、工作、思想政治上關心非黨員青年教師,使他們積極向上,向黨組織靠攏;同時各方面營造良好環境,促進非黨員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讓廣大非黨員青年教師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一、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形成長效機制
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黨委的一項重要職責。在青年教師尤其是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堅持“學校黨委領導,院系黨總支負責,院系主任引導”的原則,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工作重點落在院系黨總支和院系,明確各方責任,重在真抓實干,重在落實和見成效。發揮各方面積極作用,提高、改善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一)院系黨總支發揮基層堡壘作用,做好指路燈。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注意在生產、工作第一線和高知識群體、青年中發展黨員”,對于非黨員青年教師,各高校黨組織要特別關注,培養、吸納一批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高校黨委要把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落實到各院系黨總支,總支委員各自負責聯系一兩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對已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中青年骨干教師,指定一兩名正式黨員作為培養聯系人,定期與培養對象談心、交流,負責培養教育工作。積極鼓勵、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入黨,不僅能使廣大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業務等方面全面進步,在教學科研中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且能夠擴大和加深黨在青年教師中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青年教師向黨組織靠攏,使院系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高校各級黨組織如果充分認識到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黨員發展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群策群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高校高級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的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成效,獲得突破性進展。(二)院系主任發揮引領作用,做好引路人。院系主任是科研團隊的負責人,對團隊的組織、建設、規劃、發展及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負有直接責任。青年教師如何在團隊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快地成長,需要院系主任給予幫助和正確的引導。院系主任對每位青年教師在業務上給予指導,根據青年教師的專業方向和學術旨趣,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優勢和不足之處,確定主攻方向,明確發展目標,讓他們承擔院系科研、教學的相應任務,既壓擔子,又予以相對自由、寬松的環境,使其在歷練中快速成長。(三)老教師發揮傳幫帶作用。,做好指導人青年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要順利完成角色轉換,需要更多的交流平臺,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實踐機會,讓他們在迷茫中明確目標、在浮躁中沉淀下來,注重自身修養和業務能力的積累?,F在的青年教師,博士畢業已近30歲,工作時年齡普遍偏大,以家庭“個居”、“蝸居”、“宅居”居多,缺少過去青年教師一起住在高校的“筒子樓”里“群居”時集體交流的機會和平臺。青年教師要快速成長,院系要給與更多的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以一批師德高尚、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老教師建立導師團隊,定期面對面交流,以老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教學能力和良好的師德風范,言傳身教,給與青年教師在業務發展和為人處世等以指導。老黨員教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來感染非黨員教師,通過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似的教育和熏陶,讓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得到升華。(四)院系領導班子發揮表率作用,做好貼心人院系黨政主要負責人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化激勵青年教師。院系領導班子要與青年教師加強情感交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真誠相待,分享他們的喜悅,分擔他們的痛苦,做他們的知己和貼心人。青年教師事業、生活剛剛起步,事業心強,扮演著多種角色,家庭負擔重、責任大,處在各種需要的旺盛期。工作、生活中的突發事件,住房、孩子的入托入學等眾多生活瑣事的處理和解決并非青年教師輕易之事。做好新時期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給青年教師以熱情的理解和關愛,盡量滿足青年教師正當、合理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有感情的,其行動往往受感情的支配。人們希望自己付出真情,也能得到別人真摯的感情。領導干部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認同,心靈深處的溫暖,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對青年人的關心、愛護是無聲的,但卻是動人心弦、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二、營造良好環境,提攜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科研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把他們培養成為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的教育工作者,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根本內容沒有變,我們的優良傳統也還是那一些,但是時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的確如此,當代非黨員青年教師所處的時代環境與以前大不相同,價值觀念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因此務必要聯系實際,來研究相關對策,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一)形成既重視業務能力,更重視政治素質的氛圍。各高校要特別重視青年教師全方面發展提高,把青年教師業務水平能力的提高與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視,組織相關專題的系列講座,利用教職工大會、青年教師座談會、青年教師談心會、業務培訓會等機會,強調師德師風的極端重要性。學術無禁區,上課有紀律,要加強政治覺悟,給與學生以正確的方向引導。政治素質、道德品質作為教師的基本素養,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社會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道德坍塌,方向跑偏,其他的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百害而無一益。課堂上散布與黨的方針政策相違背的不當言論,經過查實,一票否決。對于那些師德師風有問題的教師,學校有權把其清除出教師隊伍。(二)營造積極上進、風清氣正的工作風氣。加大軟硬件投入,創造良好條件,搭建學術交流、學習平臺,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掛職鍛煉、調查研究、學習考察、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優秀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為青年教師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特別重視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管理情緒的能力,是青年教師為人為師處世的前提和基礎。搭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平臺,杜絕職稱評聘、評優評先中的各種不正當風氣,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青年教師成長特點的高校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成長環境,讓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關心幫助青年教師處理和解決生活問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和任務,各級領導要為廣大青年教師辦好事、辦實事,解除后顧之憂。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有價值。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快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是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標。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努力滿足青年教師的正當合理的需要,就一定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三)制定多種獎勵辦法,激勵青年教師成長、進步。學校采取各種方式激勵教職工努力上進,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在評選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時,適當加大青年教師比例。加大投入,積極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改善學緣、學歷結構,擴寬學術視野。支持他們出國留學深造,制定青年教師提升計劃,定期派出一定數量的青年教師出國訪問學習。針對青年教師科研項目經費不足的情況,建立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設立學術著作出版資助基金,每年擇優資助青年教師的學術著作出版。通過各方提攜、關愛,讓青年教師能盡快進圈子、步正軌、入主流,更好更快地成長。(四)提供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成長。讓青年教師兼任研究生和本科生班主任、兼職輔導員、本科生的學業導師或論文導師,指導和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社會實踐、創新創業項目等等,發揮他們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青年教師學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由此,就會在教學中積極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思、所求,從而自覺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授課,提高教學的感染力和水平。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社會考察、帶學生去改革第一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接觸社會、了解社情民意,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中增強代入感和社會責任感。總之,只有做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踏踏實實地從點滴做起,對人真心,對事用心,事事落到實處,件件看到成效,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為建設高水平大學保駕護航。
三、積極發揮主人翁意識,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
青年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在于奉獻,在政治覺悟、思想道德素養方面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和榜樣,教師自身要愛黨敬業,這樣才能感染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一)自覺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關心國內外時事,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只有教師自己把黨的方針政策融進頭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才能把黨的最新指示精神及時帶進課堂,融進學生的頭腦,引導他們思考。關心國內外時事政治,關注學術前言和發展動態,要有國際視野,今天的學生已經成長在世界舞臺的中央,教師更要有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把專業最前沿的動向及時傳達給學生。錘煉高尚的師德,以高潔的品格、坦蕩的胸懷,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行為示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二)樹立主人翁意識和擔當意識。非黨員青年教師將自己的成長、發展與學校的前途緊密聯系起來,認識到只有每位教師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勤勉工作、教書育人,學校才能良性發展,長足進步;而學校的發展進步又為教師個人的成長發展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臺。關心學校、院系發展規劃,為學校和院系發展出謀劃策,積極參與學校院系舉行的各種活動,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三)嚴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學生以正面引導。青年教師不僅在業務上注意提高,刻苦鉆研;在思想政治學習方面更不可敷衍塞責,流于形式。只有教師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在課堂上才能正確引導,給學生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非黨員青年教師不像黨員教師那樣有專門針對性的政治學習、民主生活會等,所以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加強學習,多向黨員優秀教師請教,多與同齡人溝通學習。深入學習掌握馬列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用這些偉大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奠定正確的人生道路??傊咝7屈h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不斷探索出新規律、新手段,既要在理論上有所啟發,又要在實踐中積累一定的經驗,使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更加穩固。重視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接受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讓他們快速成長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棟梁之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在各高校黨委的領導、引領下,在院系領導班子和老黨員教師的關心、提攜下,在非黨員青年教師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會卓有成效,青年教師一定會健康快速成長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事業做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振力,高峰.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
[2]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08.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
[4]陳煒,陳葉梅,閔光輝,劉玉,許進.論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J].教書育人,2012,(30).
[5]高永強.論高校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與改進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10).
作者:馬翠蘭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
-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困境及出路
- 下一篇:移動學習在審美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