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作用研究
時間:2022-01-28 09:07:45
導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作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青年導師制對病理生理學教研室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作用。方法選取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2013級-2015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班-8班共1176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分別由青年教師或其導師進行獨立授課,授課結束后進行考試。結果青年教師組學生病理生理學期末考試得分與導師組學生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青年導師制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期。
關鍵詞:青年導師制;病理生理學;教學能力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職能,而培養人才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1-2]。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個高校對人才越來越重視,各所學校均大力引進青年教師。而這些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大多數是剛畢業的碩士或博士。雖然這部分高層次人才科研能力很強,掌握著最先進最前沿的科研技術和方法,在讀期間也經常進行學術報告,但畢竟做科研及學術報告與授課不同,如何使這部分青年教師盡快從學生向教師轉型,盡快成為一名可以勝任教學崗位的專任教師是各個學校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為此,不少學校制定出青年導師制,以期通過青年導師制的培養模式來加快青年教師的轉型,使其盡快成為一名具有良好教學水平的教師[3]。目前采用青年導師制的學校很多,但是還沒有看到有文獻報道關于青年導師制對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面比較客觀的數據。因此,本研究以病理生理學教研室為例,著重探討青年導師制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2013級-2015級臨床專業共1176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分別由青年教師或其導師進行獨立授課,其中青年教師負責2013級臨床專業5-8班,2014級及2015級1-4班學生病理生理學課程的授課,其導師負責2013級臨床專業1-4班,2014級及2015級5-8班。授課結束后統一進行病理生理學期末考試,然后對兩組學生期末考試得分進行分析。
二、青年導師制培養的內容及方法
在青年教師入職后一個星期內,由教研室指定一位學識淵博,教學理念先進,具有良好師德師風及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作為導師在教學方面給予青年教師為期一年的“一對一”指導。在教學方面的指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學示范課:在培養期內青年教師要全程跟班聽課,觀摩教學,學習導師在課堂上如何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跟班聽課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課后,青年教師在教研室中對相關內容進行試講,導師在聽課中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修改的意見。青年教師在每次試講后都要進行教學反思。2.集體備課:建立完善的集體備課制度,熟悉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要做到對重點內容講透,難點內容講清。3.PPT的制作:制作精美的PPT是上好課最基本的條件,PPT字體大小要合適、字體顏色與背景對比要鮮明,PPT內適當插入圖片、動畫、視頻以吸引學生的注意,緩解學生視覺疲勞。4.教案、講稿的書寫:教案、講稿并不是單純對教材的復制、粘貼,而是在對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點的提煉,包括知識點間的過渡、銜接要自然,只有把教案、講稿寫好才能組織好教學內容,才能使課堂內容更具有邏輯性及連貫性。5.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病理生理學是一門與臨床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臨床上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是根據病理生理學所研究的發病機制進行的,可盡量采用案例法教學。對于在課堂上無法講授的內容如第十章《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可以以慕課或者微課形式,把相關視頻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相關內容。另外,開設PBL討論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6.對教材中的難點進行輔導:青年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把教材相關的知識點理解透徹。對于教材中的難點,如第四章酸堿平衡紊亂中的“若SB(標準碳酸氫鹽)正常,而AB(實際碳酸氫鹽)>SB,表明有CO2潴留,可見于呼吸性酸中毒;反之,AB<SB,表明CO2排出過多,見于呼吸性堿中毒?!边@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導師需要指導青年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講解。AB受呼吸和代謝兩方面影響,而SB不受呼吸因素的影響,只反映代謝因素。兩者變化方向一致時,說明是兩者的共同因素在起作用,方向不一致時代表呼吸因素在起作用。那呼吸如何導致血漿HCO3-的濃度升高?當呼吸減弱時,CO2潴留,CO2與水生成碳酸,碳酸解離出HCO3-,導致血漿HCO3-的濃度升高,故AB>SB。在培養期內青年教師需與學生一起參加期末考試,考試分數為95分以上方可認定考核合格。
三、青年教師教學水平考核
一年的指導期滿后,教研室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試講,由學校的督導組以及學生共同對青年教師試講的情況進行打分,試講合格后方可進行獨立授課。在培養期后三年內,青年教師及其導師各自負責不同班級學生的授課。
四、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學生期末考試得分之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五、結果青年教師組學生得分與導師組學生得分比較:青年教師在指導期滿后三年均進行獨立授課,青年教師組學生病理生理學課程從第一節課開始到最后一節課均由青年教授授課,而導師組學生則全程由其導師授課。對比兩組學生連續三年期末考試得分情況發現,兩組學生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六、討論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中堅力量,代表著學校的未來,是學校發展的基石。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必須是全方位的,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及科研水平等方面,其中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而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又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工程,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的提升比科研方面見效慢,所以采用何種措施在短期內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高校一直探討的問題。近年來,高校普遍采取青年導師制這種“一對一”的指導模式。病理生理學教研室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也是采取“青年導師制”。青年教師培養期滿并且考核合格后開始獨立授課。通過對比學生連續三年的病理生理學期末考試成績后發現,青年教師組學生與導師組學生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青年教師經過青年導師制培養后授課水平明顯提高,與導師之間的差距明顯縮短。青年導師制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助推器,有利于青年教師快速融入工作環境,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4]。與此同時,青年導師制也有利于活躍教研室氛圍,促進同事之間的交流,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值得高校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導師制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124-127.
[2]田俊,王德永,屈天鵬,蘇麗娟,宋濱娜.本科生導師制在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6,3(29):107-108.
[3]陶懷,陳夏,周芳亮,何迎春,宋嵐,程莉娟.青年教師導師制實施的幾點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09):772-774.
[4]梁春艷,汪蔓,袁翠紅,王林.導師制帶教模式對高職護理專業青年教師成長的意義[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8):69-70.
作者:陳燕玲 羅 婷 高昕樂 凡 棟 李金秋 吳秀香 靳俊峰 單位: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
- 上一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對策研究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隊伍選拔和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