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探析

時間:2022-04-16 10:39:31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探析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將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到戰略高度,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戰略抓手和核心內容。高校青年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指導者和引路人,其理想信念認同關乎高校立德樹人之根本,加強其理想信念教育尤為關鍵。新時代通過對其認同途徑、考量、狀態的研究,切實把握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特點,對增強其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認同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多種場合反復強調牢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高校青年教師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生力軍,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大政治使命,指出:“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盵1]因此,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尤為重要。當今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導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的認同。而把握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的特點,對指導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認同途徑上表現為習得性和內省性的統一

1.認知進入階段:習得性。所謂“習得”是指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自發和不自發的后天學習來獲取知識、技能及價值觀念的一種方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盵2](P524)后來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他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3](P76)。這些論述都從理論上指出了人的意識、思想和價值觀的重要來源。理想信念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屬于認知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不是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人只能在社會化的成長過程中通過后天的學習、培養和教育養成。青年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甚至有海外留學深造經歷,學習和思考的獨立性、自主性較高,學習欲望和能力較強,在移動互聯網普遍化、快速化發展的新時代,受到中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接觸和學習到的新奇事物和思想觀念更多。在這多種因素作用下,青年教師接收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變得更加復雜,深刻影響著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認同,習得性成為其認知進入階段理想信念生成的重要特點。2.認同建構階段:內省性。內省指對已獲得的價值觀念進行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辯證運動的心理作用過程,這是心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人的思想運動是一個從理性認知發展到價值認同的邏輯理路,理性認知是價值認同的前提和基礎,價值認同是理性認知的必然結果。人獲得理性認知需要內省,從認知走向認同更需要內省,認同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對所獲得價值觀念加以運用、比照和檢驗的心理過程,通過知、情、意、信、行的內省催化作用,價值認同得到逐步強化穩固。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盵4]任何價值認同都必須以一定的學識文化為基礎。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文化程度高,接觸的思想文化多元,往往面臨著思想上的矛盾斗爭,在主流意識形態與國內外價值觀念激烈碰撞過程中,對各種社會思潮的理性分析與選擇上,內省機制發生的作用更為明顯和關鍵,在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建構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把握認同途徑上習得性和內省性的統一。高校青年教師在理想信念認同途徑上表現為習得性和內省性的統一。實現理想信念認同,習得性和內省性是辯證統一、同向發力的過程,沒有后天的學習獲得,理想信念認同就成為無源之水,自我教育就缺乏外在的強化動力;反之,理想信念認同也離不開主體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只有主體自身對外來認知進行理解、消化和吸收,才能真正為主體所接受,從而形成穩定的價值認同。因此,開展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既要積極營造并改善有利于主流價值觀念生長的社會環境和外部生態,保證其學習獲得的信息資源和價值觀念積極健康;同時又要關注青年教師的自我教育,調動其內省的能動性,積極引導其價值認同的正確方向。

二、認同考量上表現為現實性和超越性的統一

1.理想信念認同的外在現實性。理想信念本質上屬于思想上層建筑的內容,受經濟基礎決定和制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盵5](P82)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也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因此,當下面臨的社會現實環境往往會對其理想信念認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青年教師進校時間短,資歷尚淺,職稱低,其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對較低。他們剛參加工作,處于事業的打拼期,正面臨著結婚、買房還貸、贍養雙親、撫養子女等現實問題,生活開銷較大,因此,青年教師群體普遍承擔著較大的經濟生活壓力。另外,他們不僅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而且考慮到自身事業發展,不得不整日忙碌奔波于評職稱、發論文、迎考核等其他事務,原本憧憬向往的高校工作舒適感嚴重下降,使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落差,甚至部分青年教師漸漸產生了趨于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保障不健全、房價物價上漲過快、腐敗現象滋生等等。這些現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的外在因素。2.理想信念認同的內在超越性。所謂理想信念認同的超越性,是指主體改造現實存在狀態使其趨于理想目標的一種穩定持久的超現實性精神力量?!靶叛瞿耸侨祟惔嬖诘囊环N生存方式?!盵6](P59)由于人的欲望追求應然性與現實世界實然性的永恒矛盾,人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理想信念往往寄托著人們超越現實的情感需求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并在實踐中給予人以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是人們確立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礎。理想信念源于現實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高校青年教師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獨立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他們不是社會現實環境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改造者,在對現實世界認知和判斷基礎上,往往生成超越現實、引導現實、面向未來的理想信念。這種理想信念既體現了現實世界的存在基礎,又彰顯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終極關懷,并為青年教師確立人生方向、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力量。因此,人的理想信念形成,不僅是對現實的思考和判斷,而且是建立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之上,主觀引導實踐,實現對現實超越的自覺選擇?;谏鐣F實而又對現實和自我的超越是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的又一重要特性。3.把握認同考量上現實性和超越性的統一。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體現著人類的終極價值追求,共產主義為我們描繪了美好生活的理想圖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7](P53)。這種理想信念基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嚴密邏輯論證下,科學地揭示和把握了物質世界、人類社會和社會主義運動規律,是指導我們改造現實世界的科學思想武器,具有深刻的現實超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共同精神支撐,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公約數,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具有強大的現實指導性。因此,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現實性與超越性有機結合,既要善于用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引領其思想和精神,還要立足現實,敢于回應其現實利益訴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凝聚共識,增進青年教師的情感認同。

三、認同狀態上表現為易受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1.理想信念的易受性。青年教師在理想信念認同上表現為易受性,是指在主觀與客觀、理論與現實的多重影響因素作用下,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接受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具有客觀的優勢和條件。首先,“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8](P550)。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力量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和教育,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中國有很好的生長土壤,這為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經歷了實踐檢驗,歷久彌新,到今天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這是青年教師堅定理想信念認同的理論基礎;再次,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具備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理論基礎較強,且有一部分已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受到嚴格的黨性鍛煉,對主流話語和價值觀有更好的接受基礎,這是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主觀條件;最后,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在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各方面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以中國夢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這為其理想信念認同奠定了堅實的現實根基。2.理想信念的可變性。所謂可變性,是指由于網絡新媒體下信息傳播更加便捷,人們的理想信念認同越來越容易受到紛繁雜亂的價值觀念侵蝕和影響,導致理想信念認同表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微信、微博、論壇、直播平臺等新媒體新技術快速崛起,自媒體生產盛行,每個人都是觀點的者,人們的話語表達變得更加即時、開放和自由,龐雜的網絡輿論下傳遞的信息更是紛繁復雜,區分難度加大,人們客觀上接觸到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概率增大、頻率加快、數量增多,主流理論話語往往容易在情緒化的網絡輿論中被掩蓋和稀釋。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新自由主義、、狹隘民族主義、“新左派”、政治冷漠等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在我國交織泛濫,在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下,人們在接受各種價值觀影響時呈現出快、淺等特點,人們對于主流核心價值觀認同漸漸趨向于淺層化、情緒化、懷疑化的感性認同。青年教師學歷高,善于使用社交媒體和網絡新技術,熱衷于了解新奇事物,關注學術前沿動態,在主流的、西方的、正確的、錯誤的價值觀泥沙俱下的網絡環境中,由于其社會經驗尚淺,辨析各種社會思潮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可能造成對主流價值觀的動搖和不信任感,這些因素又增大了青年教師理想信念認同的不穩定性。3.把握認同狀態上易受性和可變性的統一。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力和掌控力明顯增強,我國社會輿論環境有所改善。然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仍然不能有絲毫懈怠。西方敵對勢力的顛覆滲透一刻沒有停止,也不會停止,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實踐中會遇到新問題、面臨新困惑,在思想觀念上往往很快就會遭到其他各種觀點的反對和質疑,因此,培養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真正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同極為關鍵。深刻指出:“教師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提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盵9]基于理想信念認同狀態的易受性和可變性,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敏感和作為,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建立理想信念長效教育機制,不斷培育和鞏固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認同。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0]。總之,加強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根本主題,結合其理想信念認同途徑、考量、狀態上的特點,綜合分析、積極引導、辯證施策,使其融入高校青年教師的育人實踐中,為實現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基固本。

參考文獻:

[1]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1).

[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德]馬丁•海德格爾.路標[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N].人民日報,2013-01-06(1).

[1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報,2017-10-28(1).

作者:潘 曄 王 維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