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27 10:30:55

導語: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研究背景

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自獲得廣西中職示范特色專業以來,一直以積極的態度、周密的安排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各項任務。按照《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制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意見》教職成廳【2012】5號文件精神,堅持以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為專業建設工作的重心,在充滿探索、創造和建設的氛圍中,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項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相關工作。

2研究的目標

專業著重培養為IT行業、金融業、加工制造業、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網絡建設與維護、網站搭建與管理類崗位服務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知識,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中小型網絡的搭建、配置、維護和桌面技術支持工作的;從事網站的建立、、維護與管理以及網頁的設計與維護的;從事計算機網絡配置與測試、管理與維護及管理方案設計的;以及從事計算機公司的網絡產品的銷售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據專業網絡搭建與維護和網站制作與管理兩個方向分別培養IT產品營銷與技術服務員、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硬件維護員、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師、網絡設備調試員、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員、網站內容編輯網頁設計工程師等。

3研究的主要內容

3.1“項目引導,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跟企業共同探討開發與就業崗位實際切合的,與職業能力需求一致的工作項目作為教學載體,將工作任務融入教學內容,在實施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與創新,基于實際工作任務為引導的教與學。按照“面向企業、發展學生”的要求,充分調研企業崗位能力標準,制定全新課程體系,突出教學情景與工作任務一致性,突出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逐步構建以項目課程為階梯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學做一體化,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3.2“項目引導,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

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職業素養全程化培養與滲透,形成企業場景與教學情境相融合,崗位需求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用人標準與評價標準相結合的格局,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學做一體,任務驅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主線,開展項目化教學,在課堂中積極應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做”為一體,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取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自主合作學習等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探索活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為實現“項目引導,學做一體”式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現有實習企業的基礎上,新增5家校外實訓基地。發揮企業的優勢,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群實踐要求,培訓一支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較強帶隊能力的實習指導老師隊伍,為專業教學實現課堂與工作任務“零距離”提供保障。不斷完善學校、企業聯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習教學管理體系。

3.3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結構

結合學校實際,構建工作導向的課程體系,實現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的全過程培養。課程體系設計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從職業出發,以網絡搭建與維護和網站制作與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系統設計課程結構。公共基礎課程任務是引導學生對人生樹立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需要。專業技能課分為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課,以實習實訓作為專業技能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形式。專業技能課應立足崗位需求和專業建設方向設定,突出實踐操作能力。專業拓展課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發展需求,擴寬就業渠道,開設了專業選修課程;非專業能力拓展課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寬就業面,開設了選修專業拓展課程,其中《書法》的開設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堵殬I禮儀》、《形體》課程則是為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個人氣質,為學生踏上社會奠定基礎;就業銜接課中《崗前培訓》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心態,做好入職前的充分準備。為保證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的形成,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以典型職業活動課程為主,輔以相關的理論知識體系、技術方法體系課程。建立教學管理組織協調機制,學校各部門緊密協作,建立學校督導組、專業部、教研組三層分級管理機制,實現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采用教學檢查、問卷調查等教學質量管理的方法,深入教學環節中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質量進行評價。

3.4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促進專業發展,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過各個方面的評價反饋,建立完善的信息體系,為人才培養、專業改革提供衡量的依據。按照項目的開展進程,實施過程性考核,結合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一起進行考評,形成綜合性的教學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能夠真正的反映學生能力素質、知識掌握情況,以便進一步分析學生個性差異與潛能所在。為了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順利開展,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有效的保證。專業帶頭人要對專業發展方向把握準確,同時具備專業改革、教學科研、組織協調等能力,能帶領專業教師團隊學習掌握先進職業教育理論與專業技能,開發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展行動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骨干教師基礎理論扎實、教學能力較強、具有計算機專業教學經歷的教師作為專業雙師素質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進行重點培養,要參與課程的建設與課題的研究。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類技能競賽、教科研項目開發、企業崗位掛職鍛煉,積累豐富的行業相關經驗。同時也邀請行業中的能工巧匠走進課堂,承擔部分課堂教學任務;負責學生教學實習、頂崗實習期間的現場指導,要求選擇典型案例進行教學。這些都將促進高素質技能型中職計算機網絡人才培養模式有效開展。

作者:廖子 泉 單位: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梁爽,楊云.論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構建[J].價值工程,2013,8.

[2]楊雨鋒,段曉丹.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