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
時間:2022-06-08 08:54:36
導語: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分工的不斷細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調整高校既有的培養模式并擴大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培養規模,業已成為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國家教育調整的重要舉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特征表現為"學以致用,以用為主".在人才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首先應明確人才培養的"概念范疇"及"培養途徑"這兩個問題,同時,推動專業學科和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并制定相關的質量考核體系和教學方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
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分工的不斷細分,促使市場業態愈發呈現出專業與小眾化趨勢,那些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并能夠熟練應用和操作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成為最受市場歡迎的人才門類,并得到社會愈發廣泛的能力認同,此種人才需求反應在就業市場,每年都會出現求賢若渴、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因此,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在不斷優化學科專業類型的同時促進學科間交叉與融合,擴大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培養規模,從而使教育匹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其主動適應國家教育戰略調整的必然選擇.而正確認知應用型人才這一概念范疇,加快制定與此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已成為本科高校工作的當務之急.
1本科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內涵
1.1應用型人才概念
概念的提出與社會分工密不可分,隨著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科學技術獨立于傳統產業并以獨立姿態成為社會發展重要推動力,而科技工作所需的支撐人才,就其專業性質來說,可以分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高水平的創新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具備轉化專業知識到社會實踐中的應用型人才;站在行業第一線執行和完成具體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在此,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內涵即為在一定的理論規范指導下,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其任務是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將知識應用于實踐[1].現實看來,經濟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尤其是專業知識牢固、實踐技能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他們在科學理論和現實生產力的轉變中承擔著重要橋梁的作用,是高校教學成果價值實現的重要介質,更是“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關鍵所在.
1.2應用型人才類別
相對于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肩負著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重任.因此,依據教學成果的轉化進程,通常將應用型人才大致劃分為“工程應用型人才”、“技能應用型人才”、“技術應用型人才”三種人才類型.[2]其中,工程類應用型人才范疇涵蓋那些能夠將科技知識衍化為現實工程或產品設計、工作規劃及運營決策等方面的人才;技術類應用型人才指通過實際操作,在第一現場將計劃、方案以及圖紙等信息直接轉化為具體產品的人才;而技術應用型人才則處于工程應用和技能應用人才之間,他們不從事具體操作,屬于組織管理職責,負責組織監控、設計、服務等相關銜接工作,諸如規范、標準的制定、設備運營維護或產品、服務細則的改進與更新等.屬于技術服者人才或管理服務人才范疇.可以說,以上三種人才在教學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責任并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三類人才教育培養至關重要.在知識結構層面,三類人才上既有共性,亦有相對個性存在.從專業基礎知識角度來看,它們均要求具備穩健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但專業側重點并不相同,通常來說工程類的應用型人才其知識屬性具有系統性和模塊性,強調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性;而技術類應用人才的知識屬性自由度更加靈活,一方面會與工程類人才的工作緊密聯系,將其相關的勞動成果轉化為具體物質形態,一方面又與技能型人才相聯系,為其具體的生產操作進行指導;技能應用型人才則更加注重知識轉化的現實性與可行性,此類人才素養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夠在生產實踐中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進行合理操作.
2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各大本科院校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時間較短,個別院校教學部門或教師群體對于此種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方法、學科體系建設和應用能力培養、課程設置或教材建設等教學環節都缺乏一定的經驗借鑒或規律遵循,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進而起到規范和目標明晰的作用.
2.1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
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人才的崗位適應性和職業適配性,強調在通識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專業應用,即通才層面上的專才.在知識結構層面以社會需求與行業需求為依據,重視行業技術知識的充分掌握與有效應用,在能力要求層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崗位操作能力,能夠在短期內迅速適應崗位工作,面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運用一定的專業技巧與方法來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對個人綜合素質要求上,除了要具備精湛的業務素養和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應具備安心于工作崗位的愛崗敬業精神、具備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行業創新精神和專業鉆研能力.在工作過程中展現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同時能夠具備一定的一定道德、誠信和社會責任感.這是對應用型人才的本質要求.
2.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
2.2.1培養體系建設
相對而言,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其他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在總體規劃上存著諸多不同之處,基于此種體系建設的差異,必須有針對性的制定并實施新的培養計劃并建構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隨著經濟轉型的進一步升級,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將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到應用型人才培養領域,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他們結合國內本科教學實際情況,借鑒歐美國家的先關培養體系,提出了一定獨到見解.概括起來,可以將這種體系表述為:在遵循本科人才培養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習規律要求的基礎上,以市場形成的行業規律和規范為人才培養擬定標準,在強調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注重人才知識結構的創造力和實踐力,將應用型技術體系作為課程內容的基本架構支撐;在師資領域,強調能夠勝任人才培養的“雙師”型人才,同時強調教師隊伍多元化,以培養學生的行業從業和實踐能力為目的.而以上所有的要求,必須是在堅持理論實踐結合,產學研相融合,并深入開啟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礎上達成.
2.2.2課程內容建設
“課程是教學的科目,是教學的內容和進程,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單元,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的”[3].相對于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高校課程設置并沒有單純架構于學科體系上面,而是強調課程內容中的技術性、實踐性.在強調“堅實基礎、突出能力、強化實踐”的課程目標指引下,注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性與所掌握技術與行業發展的適配性與時效性.專可以說,業領域內的市場需求趨勢、技術要求動態是決定本科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助推劑.因此,整體課程內容設計的市場需求達成,以及各專業教學環節中知識技能的可實踐性,是此類課程體系區別于傳統本科學術性、研究性和理論性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征.
2.2.3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質量依托于優秀的師資隊伍建設,一線教師隊伍除了學歷、職稱等常規要求要適配于本專業的教學發展外,還應該強調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和教學轉化能力,能將專業理論轉化到具體工程實踐中,尤其是后者,要求教師個人必須具有一定優秀的行業從業經歷,或能夠掌握相關匹配市場行業需求的職業技能.長久以來,本科院校的師資引進往往來源于應屆畢業人才,此類人才的共性特征即為高學歷,低實踐;剛畢業又就業,除了身份的轉變,其知識素養并沒有經過市場實踐的檢驗與鍛煉,因此,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也應該多元化、多層次,教學人員不僅包括本校教師,也要聘請企業精英人才或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授課或進行學術講座,以此完善師資結構,豐富教學內容,應該加大力氣做好“內培外援”這一優化師資結構的合理舉措.“內培”即通過學校內部那些沒有行業實踐經歷、其職業發展歷程是從畢業院校直接轉入就業院校就職的教師、或者雖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還不能完全達到應用型院校對教師實踐能力要求的部分教師,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將此類教師送向相關公司或研究院所鍛煉進修.而“外援”,側重于外部引入那些即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教學能力,又兼有相關從業實踐能力的教師,或者直接聘請企業工程師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相關工作.
2.2.4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質量評價體系是確保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提升學校品質、學生良好就業率、創業競爭力的決定因素;[4]相對于學生而言,它起到了明確學習方向、學習目的指引性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質量評價體系,立足點在于強化學生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解決的基本能力,一是針對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評價推行過程考核法,將平時成績考核與結課成績考核掛鉤,單門課程成績考核與畢業設計考核掛鉤,注重過程知識的掌握與考核,并將其納入教學總體考核范疇.同時倡導考核方式多樣化,不僅存在理論卷面考核,還要推行專業知識實踐性轉化考核與行業應用可行性考核,進而在學的過程中就使學生注重知識的適用性與實效性.為了保證考核效果,可以組建同專業范圍下的考核評閱小組,利用組內教師不同的專業特長從不同角度進行考核評價,以此確保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完整性.在實踐教學考核方面,要真正將教學實踐貫徹落實,畢業設計或學位論文階段應突破傳統教學束縛,大膽求新求變,從浮于表面的理論研究向針對行業問題開展的的市場探索轉變.在總體質量評價中,強調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以市場中行業發展為導向,以專業需求為目標,立足于不同課程,強調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堅持市場是檢驗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專業人才的市場就業率為重要的考核參照目標.應用型本科人才教育質量,用人單位最具有發言權,可以說,在企業中的從業能力才是檢驗人才培養的最終陣地.因此,將人才在企業中的從業成績與市場評價納入到應用型本科人才質量評價體系,以期作為質量評鑒的關鍵指標具有重要意義,而教學實踐環節中的企業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設計的過程與考核標準,均應該建立在學校與企業間相互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這既是改變傳統評價體系的具體體現,也能夠為學校獲得良好聲譽,為學生謀取更富于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素養.從而進一步為本科應用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
2.2.5校企合作
拓展校企合作新通道至關重要,學校要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與市場信息反饋,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并以此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發展接軌.同時強調人才培養的是時效性與實用性;利用企業與學校的信息資源共享打造雙贏的教學模式.這也是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及提升應用型教學質量的新途徑.可以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征決定其培養模式不能離開校企合作這一新途徑,合作模式的具體內容應包含以下幾項;一是要在專業設置中大力開展應用型學科方向,緊密聯系市場行業需求,努力提高行業門類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水平,以此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與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間做好協調對接,用心傾聽企業根據市場變化所提供的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建議,以此為基準來制定相關培養方案規劃,并進一步與企業達成人才雙向培養的戰略協議,共同組建大學生實訓基地和教學平臺與教學團隊,共享教學資源,通過建立協同創新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等校企合作平臺來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的有效對接.
3結語
現實看來,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是處于經濟轉型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培養模式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必須立足于“適合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匹配用人單位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方向,深化學生專業素養與職業競爭力”等相關培養目標,同時要堅決摒棄傳統培養模式中重結課考試、輕過程考核;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操作的現狀,將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崗位操作能力、行業適應能力和專業研發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以此滿足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
作者:程瑤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江蘇高教,2009(1):7-10.
〔2〕王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應用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5):76-81.
〔3〕曲法義,魯佳,韓俊.以課程建設為契機全面深化教學改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14-18.
〔4〕張應強,蔣華林.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14(06):56-61.
- 上一篇:創新人才培養與小學德育教育綜述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