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干學結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8-16 10:35:37

導語:論“干學結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干學結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培養具有扎實專業技能、良好職業道德,并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知識的專業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機構。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日趨多元化?!案蓪W結合”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會計專業作為技能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更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干學結合”,才能實現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所培養的學生才能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企事業單位的需求。

一、構建“干學結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干學結合”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所謂“干學結合”,就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工作與學習相互結合、互相促進”。通常,“干學結合”是職業院校、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機結合、密切協調的合作過程。“干學結合”的根本意義,在于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事業單位的需要?!案蓪W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的科學選擇。構建“干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實現學習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也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在企事業單位的影響力,實現“校企共贏”。作為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會計專業,“干學結合”在其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職會計專業需要掌握一定的經濟學常識和會計類專業經驗,需要熟知會計工作流程和會計賬本的編制,其人才培養具有“專業性、實用性、規范性、綜合性、服務性、創新性”等要求,更需要構建“干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干學結合”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專業教師和學生圍繞具體的工作任務、工作目標而實施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干學結合”的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和實踐操作,強調理論知識學習服務于專業工作實踐的建構,要結合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計專業學生培養成為備受社會歡迎、能有效服務于工作單位的應用型人才,這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趨勢,更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干學結合”視角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招生和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盡管用人單位對職業院校畢業生需求數量不斷增加,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卻不斷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一)教學觀念上重教輕學、重學輕用。受“學而優則仕”等傳統、封建觀念的影響,我國傳統教育的目標,就是為“入仕”而讀書,從而形成了應試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容易造成教師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自主學習,造成學生重視理論知識學習而輕知識技能運用,學生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難以有效結合,灌輸式教學成為了知識學習、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生、創新性被整個“填鴨式”教學模式所掩蓋,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思維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開拓。特別是對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而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有效地將專業技能運用到帳務核實、財務處理、風險評估等工作實踐中,也就難以適應巨大的社會壓力和工作環境,難以成為合格的專業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二)高職會計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不科學。從高職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選擇、教學內容確定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特別是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存在一定程上的交叉、重復,直接導致課程設置過多、過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從而擠占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時間,影響了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也為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以專業課程設置為例,高職會計專業理論教學課程包括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等三大類,在制定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時,如果忽視不同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內容重復,就有可能造成教學內容的混亂,既影響了理論知識教學的效果,也會擠占學生的實習實訓時間,影響“干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踐行。(三)高職會計“干學結合”的實踐難度大。“干學結合”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從理論層面來講,“干學結合”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會計教學實踐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充分考慮其可行性和具體運作模式。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干學結合”的教育方式,對高職學校同樣具有較大挑戰性:學校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實習實訓機會和具體工作崗位,是否有足夠的、合格的實習實訓指導老師,等等。另一方面,從高職會計專業的實習實訓過程來看,部分學??紤]到教學經費、實習安全、學生管理等諸多實際問題,有意識地控制學生外出實習(或頂崗工作),取而代之地增加課堂理論教學。學生由于缺乏實踐操作經驗,也就很難獲得實踐操作技能,所學理論知識也就難以在實踐工作中得到體現,造成“干學結合”難以付諸于教學實踐。

三、重構“干學結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

針對傳統教學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重構“干學結合”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關鍵是要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完善專業課程設置,強化學生就業指導,并積極尋求多方合作,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設置會計專業的目標,是要培養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與普通高校著重于培養研究型人才、強調理論知識傳授不同,高職院校應利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為學生打造“干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平臺,促進學生應用能力、工作能力的提升。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高職會計教育就必須以此為目標,構建具體的“干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在“干學結合”中強化對學生的社會能力培養,包括危機處理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為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能力奠定基礎;其次要在“干學結合”中強化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會計理論的應用能力;最后要在“干學結合”中強化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尤其要強化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二)完善專業課程設置,強化學生就業指導。構建“干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業院校要積極推進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的結合,徹底融合傳統的課程分類模式,構建素質型教學課程體系,在密切結合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加學生實訓教學、頂崗實習的課程安排,幫助會計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鍛煉自身素質和能力,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務工作之中,為步入具體的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在構建“干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同時,還要強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應該貫穿于整個職業教育過程始終,要遵循“全程化、個性化、課程化、網絡化”原則,構建系統、全面、有序的就業指導流程。只有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強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就生才能明確自己將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學生才能更加重視“干學結合”的重要性,“干學結合”才能得到學生的參與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三)積極尋求多方合作,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案蓪W結合”離不開學校與社會、學校與企業的協調與配合。構建“干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客觀上要求高職院校為會計專業學生提供充分的頂崗實習工作機會。因此,作為高職院校,要主動出擊,積極尋求政府、企業等多方力量支持,為學生的“干學結合”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和工作機會。同時,要結合“創新、創業”的時代要求,構建鼓勵創新、崇尚創業的高職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自我創造“干學結合”的煅煉機會。在積極尋求多方合作的同時,要結合“干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育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改變過程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模式,強化對學生實習實訓的考核,增加用人單位在考核、評價過程中的權重,打造包括高職院校、實習企業、社會評價等在內的多元一體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

作者:王威然 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