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時間:2022-10-17 09:08:41

導語:“全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摘要:媒體融合是一次深度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業態,必須從根本上培養適應新形勢下事業發展的新聞從業人員,為他們營造能發揮個人才智、激發個人潛能的環境,打造適應新型媒體發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模式。推行項目負責人制度則是當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最佳選擇?!靶C饺诤稀睂⒚襟w、高校、學生三者融合在一起,從源頭開始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早日發現人才。

關鍵詞:媒體融合;“全能型”人才;“校媒融合”

媒體融合發展到今天,迫使紙媒打破傳統思維,對其內部的人員、機構、管理模式、體制、機制等各方面,都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媒體全面深度融合的當下,必須從根本上培養適應新形勢下事業發展的年輕新聞工作者,更要重視對現有的新聞從業人員進行科學管理和使用,為他們營造能發揮個人才智、激發個人潛能的環境,打造適應新型媒體發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模式。本文僅就紙媒的采編業務改革提出一些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個人陋見,希望能為業內同道提供一點點思路,為我們共同的事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動搖

當前,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前所未有的挑戰,受眾群極速分化,傳播力日趨下滑。一些新媒體刻意迎合人性的弱點或陰暗心理,熱衷傳播“三俗”,搞亂了人們的是非觀,特別是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這也是當前傳統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時期受到的最大困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的系列講話精神,他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1]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他再次強調,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2]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這種形勢下,作為黨領導下的主流媒體,必須要迎難而上,學會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占領輿論制高點,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大陣勢。

二、搞好“校媒融合”為要務

媒體融合不僅是技術的融合,更是人才的融合,這種融合也給新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以往,新聞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由高校的新聞院系承擔,隨著媒體深度融合,業界對新聞人才的培養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新聞教育也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教育改革,其中“校媒融合”就是新聞單位與高校雙方在傳媒業發展到新業態下所達成的共識?!靶C饺诤稀笔切C铰摵系男掳l展、深融合,它將媒體、高校、學生三者融合在一起,共同參與到新聞教育、培訓和實踐中,從源頭開始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早日發現人才,縮減人才培養周期。相對校媒聯合,“校媒融合”更強化了育才的全面性。新聞業一直就是一個自律性嚴格、個性化很強、實踐性突出的職業,院校提供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在新聞實踐中不斷消化、探索總結;在新聞實踐中不斷充足業務知識、社會知識、社交技巧和經驗積累,最終形成自己的新聞風格。而這種培養實踐能力的任務,由媒體負責實施完成是最恰當的不二人選。媒體提供的培訓從業人員實踐經驗豐富,媒體的實踐平臺多、設備專業、信息豐厚,這些都是院校難以提供給學生的?!靶C饺诤稀钡闹攸c是協同育人,同時也是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高校教師和新聞從業人員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各取所需,揚長避短。教師可以通過進修、交流、掛職鍛煉等方式,掌握新的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成為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媒體通過選派優秀從業人員擔任新聞院校的教師,提供專業指導,使學生逐步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近年來,教育界也曾呼吁,要加強優秀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培養工作,加快“校媒融合”,在這方面,吉林省主流媒體勇于改革、積極實踐,2016年4月,省委機關報吉林日報社(吉林日報報業集團)與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共同創建了股份制二級學院——吉報數字傳媒與創意學院校媒雙方經過三年多的探索,開辟出行之有效的育才新路,如今,學院學生通過在吉林日報社的學習,成長迅速,成為新媒體的有生力量。實踐證明,“校媒融合”使雙方充分發揮了黨報和高校的資源優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量身定制新聞出版人才培養計劃,實現了教、學、研、用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培養移動互聯網時代和新媒體形勢下緊缺、稀缺型人才。通過人才培養、人力資源開發、技術服務、科研成果轉化、新聞理論與實踐等,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開創了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同步、與行業人才儲備發展同步的雙贏局面。

三、建立人才融合機制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他還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總書記的講話,提綱挈領地為新時期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媒體發展的新路。對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剛性需求”,促使媒體轉變機制,從人員管理、使用,用人體制、機制上進行全面改革,打造適應“全能型”人才發展的環境。(一)改革傳統采編模式。在媒體融合的情況下,現行主流紙媒為適應發展雖然做了一些調整,但在采編業務上還是分為傳統紙媒和新媒體兩個部分,相當一部分媒體還沒有形成新聞產品從生產到傳播、反饋完全融合的局面,這就導致了機構設置重疊,機動性不強,生產率不高,更不適合新媒體時效性強、互動面廣的新需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從事人員素養和工作效率,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打破條塊管理模式,提高全員機動性,就近、就快、就熟、就能地安排記者去完成新聞一線的采訪工作。(二)推行項目負責人制度。媒體融合是一次深度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業態,筆者認為,推行項目負責人制度則是當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最佳選擇。在編輯委員會的統籌下,建成若干個項目中心,中心負責新聞的策劃、采集、撰寫、編輯、、推介、反饋,以及員工的績效。中心的項目負責人直接對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委員會負責監督產品的質量、政策把關,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工作人員則由中心自選自定自聘,這些人員可以專任,也可以同時受聘多個中心,還可以聘用體制外的人員。這種形式便于管理,能有效、有度地提高人才使用率,提升產品質量。(三)鼓勵創辦自媒體。在推行項目負責人制度的同時,還要為有專長的“全能型”人才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鼓勵個人創辦自媒體;同時尋求與各行業的專家、學者合作,吸納社會人才參與,為他們提供自媒體的平臺和技術支持。通過這些方式聚積廣泛的人氣,從而達到吸引投資的目的。

四、提供技術保障

現在,各地主流媒體都斥巨資搭建網絡平臺,在保證信息高效傳播的同時,也為多種經營和創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所以,培養、引進網絡技術人才,也是當下新聞業需要充分重視和及時解決的問題。在媒體不斷融合的今天,技術保障作為后臺支持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即使是有了AI技術,人工智能走向前臺,寫稿機器人及VR、AR、無人機等技術,深刻塑造了媒體融合的技術和產品路線,人工智能仍然無法將“全能型”人才的特性整齊劃一。

五、結語

媒體的競爭與發展,說到底,最終要靠人才這一最為重要的支柱,網絡技術只是一種輔助,一種解放人的體力的工具,新聞事業的發展還需要我們新聞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這也是新聞事業之所以能夠吸引我們并甘愿為之奮斗終生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杜尚澤.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2-20(1版).

[2]張洋.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8-23(1版).

[3]王衛明,劉文浩.淺析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J].傳播與版權,2016(09).

[4]王婷婷,林文,孫志偉,駱雁.“互聯網+”背景下新聞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

[5]師靜.傳媒轉型背景下的美國創新創業型新媒體人才培養[J].傳媒,2016(07).

作者:趙富強 單位:吉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