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通識教育路徑

時間:2022-08-05 11:18:28

導語: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通識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通識教育路徑

【內容摘要】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商科為主、法商融合、技術支撐、人文滲透、多科協調”的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德、智、體、美、勞為基點,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探索以“通識必修+通識選修+通識實踐”為主要內容,構建貫穿大類、專業、多元教育階段的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通識課程體系。

【關鍵詞】新商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一、通識教育理念革新在新商科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高校通識教育始于199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召開的“高等學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研討會”,經歷了“專才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兩個階段,至21世紀后得以重視并實施,以滿足學生成長成“人”需要。通識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國家意志層面,體現于“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表述“探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隨著新時展,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要對教育和學習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高?!罢n程思政”建設,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立德樹人目標?!顿F州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特色教育強省實施綱要(2018~2027)》提出,“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020年11月3日,全國有關高校和專家共同“新文科建設宣言”,達成“新時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須加快創新發展”的共識。作為立志培養商業流通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的貴州商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的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貴州商學院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8~2025)》明確提出要建設“商科為主、法商融合、技術支撐、人文滲透、多科協調”的新商科,構建新商科人才核心素養體系。構建高級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堅持德育為本、德才兼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交叉融合、協同創新,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總引領;分析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應有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要求,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具體化、明晰化新商科理念,以便各二級育人機構協同配合,推進校政、校企、校際深度合作,提高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由此,通識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過程中,革新通識教育理念,構建通識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二、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目標

貴州商學院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框架,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一定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有社會責任感,深厚人文底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在總體培養目標基礎上,將人才培養規格分解為知識要求、素質要求、能力要求三個方面,構建了“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但是,現行的通識課程體系基本能夠達成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但卻無法滿足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商科為主、法商融合、技術支撐、人文滲透、多科協調”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核心理念中,“人文滲透”是重要的培養目標。如何推動人文滲透,如何優化通識課程體系,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新商科人才培養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一)價值引領。新商科通識課程體系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最新指導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準確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及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追求,在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通識教育價值導向的功能和作用,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二)能力提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相互關聯、互為轉移。從大學生崗位勝任力的角度,有學者提出素質與能力兩個維度的勝任力構建模型,也有學者提出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為大學生崗位勝任力的主要構成要素,并將基礎能力分解為與人溝通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臨時反映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方面。事實上,無論是兩個維度中的素養,還是三個要素中的基礎能力,通識教育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圍繞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發展定位,構建層次清晰、內容豐富、教法創新的通識課程構建體系。(三)知識延伸。通識教育的目標,旨在培養具備核心專業知識及健全人格的人,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自然、藝術等看似與商科專業不相關的知識拓展是為了挖掘“人的能力”冰山模型中冰山以下的部分,即人的潛能。人不是機器,通識教育進行的知識延伸是基于學生個性化愛好與特長的核心知識延伸,學生的多元發展和潛能激發應當成為高等教育本科階段優化培養模式的著力點。通識教育通過知識學習達成生命成長,轉識為智,化識為德。新商科通識課程構建應當全面統籌各二級育人機構、各基礎教學部門的育人力量,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構建豐富的課程庫,對教育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革新,對海量線上教學資源進行甄別及創造性轉化,加強授課實效,形成通識教育構建系統化長效化機制。

三、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通識課程體系的立體化構建

(一)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通識課程模塊及培養目標。圍繞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德智體美勞”的通識課程模塊。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德育模塊以“立德樹人”為價值追求,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組成,培養學生政治立場、思想觀點及道德品質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商事法律教育及商業倫理教育。按照《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智育模塊以“創新驅動”為價值追求,由知識(基礎知識)、技能(聽說讀寫算)及智力(感知觀察、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構成,包括人文精神的培養、社會知識的教育、科學素養的培育及創業創新教育。按照《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體育模塊以“身心健康”為價值追求,由身體健碩、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組成,包括體育訓練、心理輔導、軍事訓練、團隊融合等方面。按照《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模塊以“塑造美好”為價值追求,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由審美觀念、審美能力及藝術創造才能組成,使學生懂得欣賞美、促進美及創造美,構建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按照《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育模塊以“敬業奮斗”為價值追求,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由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共同組成,包括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勞動周實踐課程及職業規劃、就業指導。(二)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階段及通識課程階段性培養目標。根據《貴州商學院新商科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方案》規劃,擬將學生在校期間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針對性培養,即大類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分型培養階段。大類培養階段,在大學1~2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性學科知識,開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基礎性課程,強化如數學、外語、經濟學、管理類、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通識性課程,為新商科人才成長奠定堅實理論基礎;專業培養階段,在大學2~3年級深入將“技術+法律+人文”與專業教育進行深度滲透,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德、智、體、美、勞教育內容,為新商科人才培養扎實推進和實現多科協調;多元培養階段,在大學3~4年級,在學科和專業建設框架下凝練特色和優勢,設置多樣化選修模塊,鼓勵學生從中進行自由選擇,實現應用型本科人才出口的多元化,增強人才對市場需求的動態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將德智體美勞意識結合學科和專業積極融入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刻道理。(三)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通識課程設置。圍繞整合完善通識必修課程,補充通識選修課程,同時,將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機補充、作為新商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推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互補,互相促進,擬構建通識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表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通識課程體系,旨在進行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德、智、體、美、勞為基點構建教育模塊,以“通識必修+通識選修+通識實踐”為內容,貫穿大類、專業、多元教育階段的立體化構建,構建過程以目標引領、整體推進為原則,頂層設計、制度保障、有序開展。

四、創新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通識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實現通識教育課程構建目標,在教學實施中,需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實現從知識到行為的轉變,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學生為中心,大力推進通識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可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爾雅線上教學、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等方式開展。大力鼓勵在教學形式上利用互聯網技術支撐教學全過程,在教學內容上采用案例式、體驗式學習模式,鼓勵頭腦風暴、任務驅動、情境模擬等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主張創新性、批判性思維培養,使線上學習及線上討論相銜接、線上專題及線下見面課相銜接、個人學習與團隊學習相銜接;強調多元評量,針對不同內容設定不同的評量方式,高頻次多角度全方位肯定學生,挖掘學生潛能,學生學習興趣大幅提高,并能量化評量學生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邵海威.財經類本科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20

[2]劉筱.論通識課程質量提升體系的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36(5):11~17

[3]劉偉.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群建設初探[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11:73

[4]馮衛梅.基于大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策略[J].亞太教育,2015,22:243

[5]崔延強,衛苗苗.超越自由教育的邏輯架構:大學通識教育的結構性轉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11):69~77

[6]馮勇,宋麗麗,康鵬,王嶸冰,朱珠.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良性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和電子商務導論課程互動為例[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4(4):377~380

作者:張勇 龔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