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生人文教育策略淺析

時間:2022-01-19 01:58:27

導語:職校學生人文教育策略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學生人文教育策略淺析

1職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實踐

1)重視教改課題研究,堅持教育改革實踐。筆者所在的江蘇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2001年就撰寫了《關于理工科大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立項報告》,并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支持與肯定,被確認為“江蘇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省立項資助項目。從項目啟動、實踐、總結、不斷循環更新,堅持把教改主題思想即對理工科大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具體的教育管理和教學組織實踐之中,開展了一系列教改實踐活動,使得教與學的環節在新的素質教育思想的背景下有序展開。根據素質教育培養的目標,按照工科學制2~3學年進行循環組織落實,并設計活動的總體安排進行教改實驗;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在學生中提倡創新精神、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實踐過程中推動和提高學生的政治、文化、技術素質。;在整個活動的布局上,緊扣目標;在活動的指導上充分體現教育教改的科學性、嚴肅性和規范性,進行教改內容的重新排列與組合,開展一系列課堂教育和“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教改活動安排堅持課程選擇“三大原則”。教改活動的難點和焦點主要集中在人文學科的選擇上,主要是堅持三大原則:①注重人文課程與理工科課程的“相關性”,注意知識的互補性,最基本的人文課程主要有人文社會科學概論、思維科學、文化概論、科學美學與科學方法論、管理學概論、法律基礎知識、大學語文等。②人文課程開設上堅持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使工科學生所接受的人文教育形成知識、素養和方法的統一體,美學欣賞與創造學課程穿插進行。③在課程的具體安排上堅持必修與選修的結合、理論修養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注意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泛性以及時間、地點、方式等方面的靈活多變性。通過為職校工科學生開設一系列人文課程及講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積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3)從知識傳授到技能應用,完善職校工科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針對各專業設置,根據生源的差異化,即成高生、普高生、對口單招生、五年制高職生等不同情況,在知識面與專業面上加寬加深,體現寬基礎、重應用的人文特色。通過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分析,實用第一,拾遺補缺,促使學生具備多方面知識。與此同時,從知識的傳授延伸到技能實訓,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最終完善學生的能力結構。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外語口語、聽力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科技文學藝術等課外活動能力、自學更新知識能力、專業技能操作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

2職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途徑

1)倡導自主學習,使教與學更為緊密,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環境。加強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生存、學會獨立,清醒認識自身學習的目的,主動自覺地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學習型個人、學習型組織的推進,促進人文素質教育,倡導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意識,使教與學的互動更加緊密。在教學方法上,嘗試實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開展老師講評活動,對學生進行闡發、引導、深化。先講理論知識,再給一些實例,讓學生去分析,然后老師指導大家開展討論,交流各自的認識。在人文課程教學中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離社會生活近,使學生更能看到知識的應用效果,從而激發學習欲望與興趣?!磅r活”的素材與例子直接運用于教學,做到教學相長,不僅讓學生擴大知識面,也編輯整理出體現本校專業特色、代表本校文化的書籍和資料成果。2)鼓勵學生個性的張揚和能力的提升,開展多樣化的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發揮課堂的教育主戰場作用,通過多樣性的課堂發言交流,創造機會,鼓勵和引導學生經受鍛煉。發言環節要求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組織語言,表達心中所想,避免人文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一堂灌的弊病,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反應能力,使學生不僅是聽眾,更是教學的主體,自如地表達觀點與設想。同時針對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比較強的特點,塑造踏實學習踏實工作的職業精神和團隊精神。如完成綜合性大作業時強調個人與團隊的分工協作,加強同專業之間以及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每個班可設一名“社交委員”任班級聯絡員,專門帶動大家選擇新鮮話題開展交流討論。學校還可設立多個綜合優秀和單項優秀的獎學金活動,鼓勵個性的張揚和能力的提升,如大張旗鼓地表彰先進,以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勵志獎學金獲得者、校園創業者、校園歌手、校園舞者、校園書法家等正面典型形象,形成素質出眾而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3)從學習到生活各個環節,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到人文素質教育中。通過校訓石、?;?、宣傳櫥窗、宣傳標語等方式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環境文化、班級教室文化、學生寢室文化、學生社團活動文化等結合在一起,并實現互動補充,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素質的教育與寬口徑的專業通識教育相結合,能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做好職業規劃,進而作出職業方向選擇。圍繞職業目標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擴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和適應性??己丝荚嚪椒ㄒ部梢赃M行相應的改革,如開卷考試、寫調查報告、設計調查表、組織專項調查活動、寫作小論文等方式,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水平,提高考查課教學的趣味性、連貫性,進一步加大平時學習狀況考核的比重,達到糾正偏科和平時學習不認真的不良習慣;同時基本分加上特長分的綜合考評,也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放在實處;還可以借助社會“考證”的方式,既滿足學生職業上崗的需要,又能夠通過考證方式檢驗學生的職業能力,把隱形的素質教育體現為顯性的能力結構證明上,不斷適應社會選用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3結束語

教育的成果終將接受社會的檢驗,筆者所在學校組織了“社會滿意的學校,學生滿意的教師、企業滿意的學生”的“三滿意活動”,與企業結對、與社會需要聯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職校工科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與職業能力結構有著良好的影響與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思想、能力以及教育技術水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科目選擇、課時安排、活動組織等方面還將進一步努力,為職校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作更多有益的探索與創新。

作者:李心安左建國單位: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