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與藝術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時間:2022-06-09 03:20:25

導語:歷史教育與藝術生人文素質的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育與藝術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也迎來了大發展的時期。在此背景下,高校擴招人數不斷增加,也給許許多多懷抱藝術夢想的高考考生帶來了實現藝術夢想的機會。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高校藝術生數量的不斷增加,理應帶來高校藝術生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高校藝術生的培養質量在下降,特別是人文素質出現了下滑。歷史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具有自身的學科體系和廣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國際關系、社會風俗等,是研究人與社會的集體發展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因此,歷史教育對于高校藝術生的人文質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旨在這一方面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一、人文素質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人文素質是由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構成,包括人的語言、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倫理學等,是人們對人類文化的掌握和了解。而現代學術界把人文精神定義為依靠語言、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等社會學科,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內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批判和超越精神及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判斷和思考。人文精神是以對人生價值的終極關懷現實關切相結合為原則,以實現完整人性為基礎,以全面而自由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文化精神和生活規范。當一個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識,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時,他必然會通過語言、行為等表現出來,這種外顯的素質就是一種人文素質。培養人文素質就是要加強人的文化修養、理論修養、道德修養,就是要教會學生怎么做人。而人文素質教育對于高校藝術生的培養而言,又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首先是當今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根本是人才的競爭。高校藝術生培養也面臨新的挑戰,加強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助于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我國是燦爛的文明古國,擁有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加強對高校藝術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繼承和創新民族藝術的需要,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也是高校藝術生加強專業發展的需要。眾所周知,要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依賴于創作者高超的專業技能技法,也要求創作者具有高素質的自身修養,只有“器”“道”相統一,才能有效提高藝術創作及其作品的內涵和藝術品位。(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既是高校藝術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高校藝術生自身道德修養、文化修養的提高,也是其綜合素質的具體表現之一。

二、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現狀及其原因剖析

目前,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缺失情況比較普遍,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1)受市場經濟影響,政治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社會適應能力差,不適于社會發展要求。對人生意義思考不夠,對生命缺乏敬畏之情。(2)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功利心較強;價值取向偏離正常軌道,理想信念模糊,人文意識及精神淡薄;缺乏上進心,惰性較強。(3)文化素質偏低,不重視文化理論,人文知識欠缺;偏向注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進而導致藝術視野狹窄,藝術創作難以創新、深入;自主學習能力差,審美情趣低俗,哲學思維缺失;(4)道德水平滑坡嚴重,日常行為舉止失當;法律意識淡薄,誠信規則意識差,個人修養有待提高。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缺失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1)受我國教育體制制約,高校藝術生的招生政策有所偏差。高校藝術生的高考錄取分數普遍偏低,自身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人文素質起點較低。(2)受社會轉型時期的影響,高校藝術教育的辦學目的及培養目標出現偏差。功利主義嚴重,片面追求市場效益及短期就業效果。(3)高校藝術教育模式不完善,課程設置不合理,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程,且藝術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也有待提高。

三、歷史教育對于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的影響

歷史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是通過授予受教育者以歷史知識,使其認識自我、認識和適應社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在審美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通過歷史的渲染,提高其自身修養與素質,學會做人。歷史學科雖然不像今天一些實用學科和熱門學科那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某種物質財富或實用技術,但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世界,給人一種道德判斷、一種價值取向、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內在的精神、一種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它能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面對人生、社會等。這一切便是隱藏在歷史知識之下的深層次的內涵所在,也正是這些內涵能夠賦予學生以人文精神。談及歷史教育對于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提升的作用,主要有:歷史教育有助于豐富高校藝術生的人文知識,培育其察古知今的歷史智慧,開拓其知識面,提升其人文素養。歷史學科涵蓋的深度和廣度都非常的大,從古代到現代,從中國到外國,包羅萬象,政治、經濟、文學、藝術、軍事、教育、宗教、民族、地理等等。這一切,從另一個角度為高校藝術生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大門。透過這扇大門,高校藝術生不必身臨其境,就可以感知許許多多的體會與歷經,充實自己的頭腦,進而充實自己的思想??缭綍r間的長河,感受千年的滄桑巨變,傳承人類文明沉淀的永恒智慧之光!培養高校藝術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是大學生教育中的必要環節,自然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要點之一。通過歷史教育加強高校藝術生的人文素質,自然也可以在高校藝術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有所建樹。高尚的道德情操來自何處?堅定的理想信念來自何處?優秀的倫理道德遺產來自于對歷史的積累與沉淀,而它的傳播和繼承,則需要通過歷史教育的方式來加以實現。歷史教學能夠改造人的思想方法,提高認識能力;能夠改造人的思想意識,提高思想覺悟;能夠塑造人的品質,提高道德水平。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古今中外的各類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留下了深深的啟迪,其中既有名垂千古的,也有遺臭萬年的。這一切活生生的事例,都會對高校藝術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教育影響。有助于高校藝術生的專業學習。歷史學科的涵蓋面廣是眾所周知的,但人們廣為熟知的卻依然是傳統歷史課本中以政治史為主線的歷史知識。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歷史學科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在對高校藝術生進行歷史教育時,也可以注重對其進行專業化的歷史教育。例如,了解西歐自中世紀向近代的過渡歷史,便可對西方音樂從宗教向世俗的轉變認識更加深刻。如果了解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統治,便會理解為何維也納會變成“音樂之都”。同樣的道理,學習美術的學生在了解了美第奇家族與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聯系后,便會明白西方文藝復興時,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這些大師是怎樣登上歷史舞臺并永載史冊的。如此這般,不僅有助于歷史教育在高校藝術生中的課堂展開,使其受到人文教育,更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自身專業的熱情和興趣。而論及歷史教育提升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的主要途徑,主要有:挖掘歷史教材中的人文資源、人文內涵,滲透人文教育,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豐富教學內容,拓寬知識范圍。歷史教材囊括的諸多內容,歸根結底是人的歷史,是人與人之間結成的社會的歷史,是人與社會發展的歷史,自然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寶藏。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學習的歷史知識越多,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也就越強,歷史人文素養就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養成,歷史思維能力也逐漸增強。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在挖掘歷史所蘊藏的人文寶藏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沐浴著人文主義的風尚。更新教育觀念、理念,提高教師人文素質,樹立現代大學理念,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教育也自然而然地要隨著時代的潮流向前邁進。傳統的教育觀念、理念必須得到更新,在歷史教學中,也是如此。原來的教學,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積累和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很是死板,再加上歷史學科表述方式的文字性、史實內容的枯燥性、體系設置的陳舊性等缺陷,常常導致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梢赞D變教學思維,建立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體系,考慮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設計教學,提高教學的接受效果,因材施教。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本來的初衷。同時,作為歷史這門人文素質課程教學的具體一線執行者,教師本人也有進一步提高自身人文素質的責任與義務。

如果沒有功底深厚的教師,那就也很難有學有所成的學生。深化歷史課堂教學改革,調整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式,合理進行課程設置,密切關注教學雙方的互動。具體到實際操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調節課堂氣氛,改變過去的死板氛圍,努力營造寬松活潑的環境。改變過去一味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手段,積極啟發學生的主動性,比如某些教學環節可采取討論式的方式進行,并加以適時引導,同時,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設備,增強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感染力。對于課程安排,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調整,多增加適應教學對象需要的教學內容,減少與人文素質教育不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對高校藝術生的培養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方面,這其中不僅是專業素質的培養,還應該包括人文素質的培養,如果忽視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的積累,那么他們將無法回應改革開放轉型時期的各種社會現象、社會思潮的沖擊,無法正確地在人與世界、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基本關系中思考和確立人生的目標,更無法在藝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而歷史教育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藝術生人文素質提升方面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作者:張筱青 單位:四川省汶川縣水磨鎮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音樂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