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政治人文教育論文

時間:2022-10-18 03:40:10

導語:中職政治人文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政治人文教育論文

[摘要]中職教育是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但在教育實踐中,人文教育沒有得到重視或實效不大。從解析人文教育的內涵入手,說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在中職政治教學中如何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

[關鍵詞]人文教育;中職政治;教學

一、人文教育的內涵

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教育,旨在促進受教育者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通過自我體悟與心靈覺解達到人性境界的提升: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還要善待自然,充分理解人生的意義,并把人生意義升華和社會價值實現統一起來,具體表現為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格完美、與他人和環境和諧相處、為社會與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把人文教育視為人性教育,首先是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性,即使人先“成人”,再“成才”,而不是“成器”。關于“成人”的教育有著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為人;較高要求是使人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和諧之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為一個完美之人,這當然是一種理想追求。人性中有善也有惡,還有境界高低的不同,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脫離只講物質不講精神的低級趣味,棄惡揚善,做一個高尚之人,不斷走向完美。隨著教育的專業化發展及人們求職生存的需要,加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在教育中的盛行,“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為時尚,人們逐漸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靈魂。我們應當把被肢解成專業教育與“人”的教育兩部分的教育整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教育作為教育的靈魂貫穿于教育的始終,否則我們的專業教育很難成功,因為不會做人,做事也不會長遠。學會做人與做事都是教育的目的,缺一不可,學會做人更是做事的基礎。究根到底,人文教育教人“做人”,專業教育教人“做事”,只有把兩種教育結合起來,才會教育出完整的人,才能造就幸福的個人人生與和諧的人類社會。把人文教育視為人性教育,其次是指教育目的的達成過程應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要符合人的身心特點。它是通過文化知識的滋養、文化氛圍的陶冶和人生實踐的體驗而達成的。知識學習是人文教育的基本內容,起著基礎作用,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人文教育涉及人類文化的知識領域非常廣,不僅限于人文學科,而且包括人類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里所沉淀的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與認識自我的思想精華,人們可以從中受到智慧的啟迪與心靈的撞擊,而且所有這些,都要透過其層層外殼而深入內核去吸取其中的精神養分。所以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的教學都包含著人文教育,其中,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等人文類學科的人文教育作用更為直接,更為凸顯,應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不管哪種知識的學習,都是為完善人性服務的,都要把做人與做事統一起來。知識的學習方法與過程必須符合人的智力技能發展與精神境界提升的規律,死記硬背人文知識絕非人文教育之道,因為這樣獲得的知識不能激發人的情感,從而不能內化為信念,所以就談不上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外化行動。

二、中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職生進入社會后,既要為企業服務,也要對社會負責,這兩個角色都離不開一定的人文精神。作為企業員工,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與語言溝通能力,還需要較強的敬業精神、協作精神等;作為社會公民則需要融洽的社會關系,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具有社會公德是對社會公民的基本要求。企業和社會的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精神之上。如果中職教育只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性和技術性教育,忽視對中職生的人文教育,就使得中職生走入社會后,只會在工作崗位上操作機器,并沒有成長為完善的人。沒有完善人格的中職生,就沒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悟能力,就不會有強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對社會的貢獻也將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會影響到他個人的生活幸福??傊瑢χ新毶鷮嵭袑I教育的同時加強人文教育,關系到個人工作生活的順暢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中職政治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中職人文教育需通過多途徑、多方面的努力來開展,如校園環境氛圍的熏陶、第二課堂活動的實踐體驗,政治教學則是中職人文教育的主陣地。因為政治是重要的中職德育課程,中職政治教材如《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都屬于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綜合性強,所涉知識面廣。這些學科所包含的人文知識是人文教育的基礎內容,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沒有人文知識的學習,人文教育就是空談,無所依附。政治教學所包含的人文知識很重要,但這些人文知識的傳授方法更重要。要提高中職政治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就應改變我國現行“填鴨式”的政治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中職政治教學,我摸索出幾個有效的政治教學原則與方法來滲透人文教育。(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身教。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與保障。老師注意自身言行,時刻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要求自己,心懷對學生的關愛與賞識,追求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特別要注意幫助中職生從中考的失利中重建信心,加強對他們學習方法的引導,使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進行專業學習,迎接美好的就業前景。老師的自律與寬容、尊重與關愛對學生都是最為直接、最為深刻的人文教育。(二)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老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問題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都能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意識,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熱情。(三)開設課前三分鐘的學生演講活動。課前三分鐘讓一個學生上臺自選題材來演講,講故事或新聞、闡述名言、分享自身經歷或心里話等,雖然時間短,但可達到多方面的人文教育效果。如,增強老師對學生及學生對學生的了解,增長學生的見聞與時事感,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與是非判斷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儀態禮節修養,還能融洽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習興趣。(四)創設啟迪思維、引發興趣的課堂導入。好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或興趣,為知識的學習打下心理基礎,讓學生樂于學習。如,案例分析導入、故事導入、音樂導入、生活情景導入等都能為知識的學習營造積極、輕松的心理氛圍。(五)運用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視聽感受。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等各種信息為一體,有著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豐富、生動,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心情感,從而取得更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六)實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專題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是各學科都應遵循的基本教學原則,體現著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性和化抽象為具體的認知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對政治教學尤為重要。因為通過政治教學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生活有著根本性和全面性的影響,而政治理論又較枯燥,只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圖景來闡述理論,挖掘理論對現實的指導運用作用,學生才能體會到生活時事與歷史風云其實都內含著政治理論依據,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采用專題教學是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的有效方式。專題教學是在對教材內容全面、系統把握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特點和社會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將教材知識點用專題的形式貫穿起來,重在每個專題內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對學生思想困惑問題的回答,因為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所以更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作者:譚素桂 胡星星 單位:湖南省婁底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

參考文獻:

[1]關艷,楊玉艷.論人文教育、價值教育與人文價值教育[J].蘭州學刊,2009(3).

[2]張玉梅.淺談政治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科學大眾,200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