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婺商人才人文教育策略研究

時間:2022-11-27 03:23:13

導語:現代婺商人才人文教育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婺商人才人文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通過梳理相關概念,剖析了商貿類職業院校人文教育現狀與缺失的原因,提出從文化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商貿類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提出營造人文教育氛圍、建設人文素養課程體系和搭建人文教育實踐育人等策略來開展商貿類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文教育。

關鍵詞:文化認同;商貿類專業;現代婺商;人文教育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文化認同和文化認同理論?!拔幕J同”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對事物的肯定性認同并產生歸屬感,并產生內化、保持和發展自身文化的過程。其核心是對一個個體或群體對于所屬文化的基本價值的認同。文化認同的依據是個體或群體要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二)現代婺商。婺商一般指金華八婺大地的商人,婺商精神的核心是厚德、重信、吃苦耐勞,而現代婺商的“現代”性,是在國家新的戰略和時代背景下,除傳統婺商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外,還具有“國際視野”“包容”“開放”“創新”等特性。因此,“現代婺商”人才即指具備“厚德、信義、堅毅、包容、開放”特質的商貿類專業技能型人才。(三)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實踐活動和意識活動進行一種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與之相對應的是科學/職業教育??茖W/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掌握科學技術和職業技術,獲得一定的社會生產能力和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能力。簡單地說,人文教育是關于“做人”的教育,是“價值觀”的教育,是追求“善”的德育教育,那么,科學/職業教育是關于“做事”的教育,是“方法論”的教育,是追求“真”的能力教育。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自古以來,我國提倡的教育是以德育為重,人文精神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通過長期的多途徑多措施來進行,包括文化知識內化、文化氛圍浸潤、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

二、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現狀與原因分析

(一)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現狀。筆者對金華某商貿類職業院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當前商貿類專業學生人文教育培養現狀非常滿意或滿意的僅占22.5%,基本滿意的占55.8%,非常不滿意或不滿意的占21.7%。這說明商貿類專業學生的人文教育存在缺失。商貿人才培養過程中,發現了三個普遍現象:一是現在的學生存在著理想信念淡漠、社會責任感不強、怕吃苦、沒擔當、抗挫折能力的下降、對生命尊重的缺乏、心理疾患的增多、法制觀念的淡薄等的現象。二是傳統職業教育偏向于重技能培養輕人文教育、重做事輕做人的情況。三是學校專業教育與本土商業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承與研討不足等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商貿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不高,作為學校教育者不得不反思當下的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和實踐。職業學校德育面臨的困境固然有多種具體的因素,但人文教育的缺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忽視了人文精神培養的德育,是難以承擔起培養健康人性、陶鑄道德理想人格的重任的,現代婺商人才培養呼喚人文教育的回歸。(二)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1.市場經濟帶來的負效益。市場經濟是一種利益導向型經濟,職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一方面,職業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盡管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文件來規范職業教育的發展,但缺少與人文教育有關的政策引導;另一方面,一些職業院校將“職業教育”片面的理解為“就業教育”,單純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按照市場的需要決定職業院校的發展與專業建設,忽視人文教育的意義,是造成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2.學校人才培養規劃欠科學。長期以來,職業院校往往以社會的適應性為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忽略傳統人文教育和人文情懷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一些職業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只設置了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課程幾乎沒有開設。在人才培養中仍然停留在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專業技能培養,輕視人文教育的培育。從這個角度來看,既阻礙了職業院校的長遠發展,又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也造成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低效性的重要原因。3.教師對人文教育認知不足。職業院校教育中教師擔任著教育主力軍的角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但有些教師依然停留在“授業”這個層面,大部分教師認為教會學生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是教師的本分,專業技能和人文教育是分割開的,加之很多專業教師人文素養不高,忽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人性培養”,忽視學生人生導航的作用。教師對人文教育認知和先天不足導致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沒有良好的氛圍,造成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缺失的關鍵因素。4.學生對人文教育認識存在偏差一般學生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目的性很明顯,就是為了將來從事某一職業而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很強的指向性。因此這種目的性明確的學習造成了積極地學習專業技能而消極對待其他課程的學習,學生對人文教育的評價是“假、大、空”。是造成現代婺商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三、現代婺商人才人教育策略研究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商貿類職業院校要積極落實浙江省選擇性課改精神,以婺商文化教育為切入點,通過營造人文教育環境氛圍、建設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搭建人文教育實踐平臺三條主線,提升專業內涵,培養懂商道、悟商策,培養具有現代婺商特質、人文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一)營造人文教育氛圍策略。要達到文化認同的目的,應將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理念中去,因此校園人文環境的營造,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從而發揮人文環境的教育力量。作為育人、樹人主陣地的職業院校中校園文化是一個大環境,學生浸潤其間,在點點滴滴受教中成人、成才,既體現著社會文化的共同職能,又發揮著對社會文化的促進作用,同時對塑造學生優良品德至關重要。一個充滿文化的校園一定是文化能根植于師生內心的關鍵因素。金華某商貿學校歷經四校三次合并,在繼承和創新中開展商景校園建設,創設親商人文教育氛圍,努力營造濃厚的商貿文化特色:將優秀傳統商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通過“和”與“合”立體化的景觀展示,體現商貿流通行業和氣生財、合作競爭的商貿特點,繼而上升為“和諧共生、合作共贏”的校園核心理念;弘揚婺商文化精神,引企入校,將婺商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成立婺商陳列館、婺文化體驗中心,創建商創大道、創業街區、優秀畢業生墻;在教學樓內張貼婺商宣傳畫,鐫刻婺商名言,進行商貿創意教室建設,校訓、校歌、校服的“婺商味”設計。積極營造深厚的行業企業文化氛圍,讓師生親近婺商和婺商文化,感受婺商文化的熏陶,使校園成為“婺商”精神的聚集地、輻射源,為培養現代婺商特質人才意義重大。(二)建設人文素養課程體系策略。要達到文化認同的目的,除從教育氛圍進行營造之外,還必須建設一個能夠滿足理性能能力培養的全方位課程體系,見圖1。課堂是人文教育的主陣地,文化認同的基礎是本土文化,職業教育人文課程體系建設也應以本土的商業文化、現代化文化為基礎。作為商貿學校,要在商言商,積極將“婺商文化”融入商貿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內:開設了“我是金華人”“我愛婺商”“婺商經營之道”“浙商發展史”“婺商創業史”“商務禮儀技能”“走進一帶一路”等課程;教師開發了《信義婺商》《婺商創業故事》《婺商精神與浙中崛起》《走進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婺商文化》《漫步世界看風情》等一系列婺商文化校本教材;開展了多項婺商文化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學校將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有機整合,通過開設計婺商文化、生活文化、跨文化等課程形式構建了三元化的人文素養課程體系,為培養具有現代婺商特質人才奠定了基礎。(三)搭建人文教育實踐育人策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作為商貿類職業院校,在商言商,要實現文化認同與內化,只有學商與親商是不夠的,他不能只停留在知識接納與服從階段,還需要踐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塑造和固化。為了發揮人文教育的作用,需要我們開展以“婺商文化”為載體的人文素質實踐教育,讓學生親身體驗婺商文化,踐行婺商文化。如主動接軌義烏國際商貿城、菜鳥金義電商產業園等企業,形成接軌國際的“體驗窗口”;推進婺商文化與和合文化、產業文化與技能文化、行為文化與制度文化共通共融,成立婺商陳列館、“婺商”精神與婺文化展示與體驗中心,結對行業企業,成立婺商總會學校分會;開展校園婺商宣傳畫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鐫刻、清廉校園文化上墻、優秀畢業生墻設置和創意教室建設,及商貿實訓文化和財經管理文化長廊改造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婺商文化氛圍,不斷彰顯現代婺商特質;開展跨國游學活動,開展區域、世域文化交流與合作等系列親商活動。把婺商特質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訓實習中,讓校園真正成為“婺商”精神的聚集地、輻射源,培養具有“信義、堅毅、開放、包容”的婺商特質、懂商道、悟商策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張岸嬪 施清理 單位:金華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