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教育融合賞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31 02:59:48
導語:懲戒教育融合賞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緣起
不批評學生如何上好課,這是中國高校教師值得研究的問題?!安慌u學生”這里是指教師只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不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賞識教育強調“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特點來贊揚學生,使學生“喜聞樂見”得到更好教育[1]。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基本理由有兩個。第一,當前我國廣大高校教師的權威性已經變得極為脆弱,社會地位與聲譽日趨下降[2]。這種教師威信日漸走向式微的趨勢導致的極端情況是學生不尊重教師和教學工作,高校教師很難有效地管理教學工作,對學生聽之任之,“不批評只表揚”逐漸成為高校教學的一個常態。第二,與少數優秀學生相比,多數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和自控能力差,面臨的困難較多,可能存在厭學情緒和逃課行為。這時候“用贊美把學生留在課堂”,賞識教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不批評”不是萬能的[3],賞識教育往往導致教師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強調對學生“有錯必糾”,使之明辨是非“,知錯能改”,它有利于維護校紀校規[2,4]。因此,研究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融合情況下如何上好課的問題更有必要。我們選定了A院校經濟班和金融班學生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進行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融合研究。毋庸置疑,我們深受以往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研究的啟發,但本研究有三點重要的不同:(1)選取學習風氣較好,教師喜愛的班級與學習風氣較差而讓教師頭疼的班級做比較,便于識別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的適用條件和效果;(2)指出賞識教育在好班,懲戒教育在差班實施的利弊,強調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指出二者融合的最高境界是情、理、法在教學中的融合。本研究總結了教師從片面的賞識教育過渡到賞識與懲戒并用的完整教育的基本經驗,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的“保障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的目標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識別不同班級的學風,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
根據課堂和課間學生的表現,識別不同班級的學風差異性是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做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任課教師發現,金融班學生與經濟班學生存在著異質性,經濟班學習風氣不如金融班。從課堂考勤看,金融班學生到課率遠高于經濟班學生。從課堂問答看,金融班學生比經濟班學生有較好的統計學和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在課堂上,金融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明顯比經濟班學生好。在課外,經濟班學生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熱衷于校園社會活動,而金融班學生非常重視課堂理論學習,討論話題主要是“出國”或“考研”?;谶@些差異,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在經濟班實施以懲戒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金融班實施以賞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并且努力實現二者融合。
三、以賞識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
在賞識教育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甚至從學生的錯誤中去發現所蘊含的積極元素,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在贊揚聲中找到自信,獲得前進的動力。賞識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勵學生學以致用。誠如奧古斯特•羅丹所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應該具有這么一雙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尤其是教師的贊美和表揚。一滴蜂蜜比一滴苦汁能吸引更多的昆蟲!林肯總統的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賞識教育對學生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睂W生真心的賞識,就如一劑甜甜良藥激勵學生不斷奮進。賞識教育突出了學生的優點,但是容易掩蓋和忽視他們的缺點。在金融班我們實施以賞識教育為主教學模式,這是因為教師對課堂表現好的班級,表揚、贊美、鼓勵自然而然就會多一些。教師采取以下幾種具體方式實現了賞識教育:第一,教師在課堂上表揚金融班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班優秀,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比如:“你們班同學的‘統計與概率論‘’微觀經濟學基礎’比其他班學得要好的多,相信大家一定會學好‘計量經濟學’!”第二,教師激勵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創造一種使學生敢想、敢做、敢說、敢爭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設立了一個“激勵規則”:對能夠主動舉手、準確回答教師提問,或者給教師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給他們的平時成績加10分。教師鼓勵那些不自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回答”“通過字面意思來推斷”。這些不僅很好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思考、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提高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建立了牢固的尊重與信賴關系。第三,教師要求以優秀學生為核心組建科研團隊,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教師要求所有學生組成6-7人的科研小組,每組共同完成一份“計量經濟學”的學術論文。這種科研小組能夠很好地把學生團結起來,消除彼此隔閡,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四、以懲戒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
懲戒教育就是教師要客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或者毛病,促使學生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控制學生,進而利用強化手段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過程。傅維利教授指出:懲罰在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方面的價值和功能是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使用懲罰手段能夠維護學校規范的嚴肅性,有效保證教育工作的有序運行。凡是需要懲罰的時候教師有權利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是權力也是義務[5];教師懲戒權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法擁有的糾學生之“偏誤”,還學生之“規范”的一種權力,是教師的職權之一[6]。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正確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懲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機械地運用懲戒會使我們的一切工作受損失?!苯處熢诮逃^程中進行懲戒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具體實施中要把握好“度”:懲戒應體現現代法治精神,莫把懲戒當體罰,要讓受懲戒者感受到懲戒中蘊涵的平等、尊重和愛[7-8]。在經濟班實施以懲戒教育為主教學模式,這符合教師對頭疼班級的告誡、批評等行為習慣。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教師在課堂上指出經濟班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說:“你們是經濟學專業學生,按理應該經濟學基礎比其他專業學生更好,但是抽查結果不太理想?!钡诙?,針對學生在課堂交頭接耳、擅自離開課堂等不良行為,教師及時批評其錯誤,警告不能再犯。比如有4名女生擅自離開教室時,教師當堂制止了學生的這種行為,指出她們違背了教學規定,要求她們承認錯誤。這不僅維護了教學的正常秩序,嚴肅了課堂紀律,而且警示其他學生以此為戒!在懲戒教育中,批評要做到有理有據,以說服教育為手段,以校紀校規為準則,讓學生心理認同,知錯、認錯、改錯。第三,教師科學治理考勤中學生“替人答到”的現象。在大學課堂點名時,到課學生替沒有來的學生答到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師采取以下辦法治理這種現象。首先,教師指出這種行為看似“幫助同學”實則“損人不利己”“……按照學校教學紀律,對于逃課情況嚴重者可以給予不及格、取消考試資格、警告、開除等處分。今天你替他答到,你是在鼓勵他遠離學習,久而久之,他極可能荒廢學業;替人答到破壞教學秩序,導致教學與考試中的不公平,會造成一種以弄虛作假為榮,以曠課逃課為榮的不良學風”。其次,教師要求班長每次列出缺勤學生名單,并且當堂核對。這些有理有據的說服教育和嚴格的監督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替人答到”的現象,學生到課率明顯提升。
五、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融合
教學是師生共同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喜怒哀樂聯系在一起,因此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系,一味地強調和使用其中任何一個都有失偏頗,二者融合是教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每個班級和學生都存在著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教師既要發現和賞識他們的優點,又要指出并糾正他們的缺點,運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實現教育目的。非洲諺語說得好:“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這里“胡蘿卜加大棒”是指運用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以誘發人們所要求的行為的一種激勵方式。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完美融合要從情、理、法三個層次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情、理、法的交替運用可以相得益彰。教師只要做到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學生就會逐步成長為知識與道德統一的人[9]。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須堅持以情動人的原則。賞識和懲戒的融合過程不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教師通過自己的熱情、激情及幽默詼諧的語言等,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從而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營造一個輕松、溫暖、有安全感的教學氛圍。情感決定著教師愿意不愿意采取這些行為,回答喜歡不喜歡這樣做的問題[10]。在情感世界里,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忘年交”,進行充分交流,尊重學生情感的表達與宣泄,并且引導他們把這種情感力量轉化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指導學生要正確處理情感糾紛與沖突,批評和糾正學生某些錯誤和草率的處理方式,及時疏導學生走出消極情緒。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須堅持以理服人的原則。理性決定著教師該不該表揚或者批評學生的某一行動,回答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問題。在理性世界里,教師因“學業有先知,術業有專攻”而在某門功課與某個科學領域具有權威性,要充分利用這種權威性來吸引學生對課程與科學的熱愛,讓學生心服口服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享受課堂的美好時光;同時,教師又要對課程毫無興致的學生旁敲側擊,“胡蘿卜加大棒”,盡力使他們回到課堂里來。大學教學要培養具有理性精神(即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批判精神)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要合理地懷疑,注重事實,重視客觀的依據,重視多元的思考[11]。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須堅持以法治人的原則。以法治人不僅意味著以法為手段來管理學生,而且強調要用法的精神約束師生。法的精神就是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其核心是教師以人為本,尊重每個學生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以法律保護師生群體和監察教師行使權力,使其必須符合程序、自由和實質性公正[12]。在法制世界里,維護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服從教學管理活動,保證教學工作順利的進行,這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鼓勵每位學生遵守規則,順利完成學業是教師的義務,制止和糾正學生違反校紀校規、社會道德和國家法律的行為,是教師的權利。
六、總結與啟示
我們選擇A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做實驗,在學習風氣較好,深受教師喜愛的班級使用了以賞識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學習風氣較差而讓教師頭疼的班級使用了懲戒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并且根據學生不同反應嘗試融合懲戒教育和賞識教育。我們發現了四條基本經驗:第一,識別上課班級的學風類型,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第二,以“賞識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適合于基礎和學風較好的班級,教師主要通過表揚、贊美、鼓勵的語言和行動發現學生的“閃觀點”,教師也可以得到學生的喜愛、尊重和贊揚。賞識教育可以通過表揚班級學風、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組建科研團隊、創造學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等方式來實現。其不足是師生容易忽視自身的缺點和弱點。第三,以“懲戒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適用于基礎和學風較差的班級,教師主要通過告誡、批評、警告的語言和行動發現、減少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教育懲戒中蘊涵著師生之間的平等、尊重和愛。教師要明確指出學生在課堂表現和學習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使學生“聞過則喜”、形成善于接受別人批評的寬容心,養成犯了錯誤要勇于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的好習慣。但是,即使是適度而合理的批評,也可能使某些學生變得很敏感、自卑,甚至產生抵制行為。第四,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的融合會形成“胡蘿卜加大棒”的激勵。教師運用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來誘導學生行為,既要發現和賞識學生的優點,又要指出并糾正他們的缺點。充分了解教學在情、理、法三個層次的內涵,教師努力對學生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和依法治人,這才是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融合的最高境界。
作者:淮建軍工作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上一篇:高職賞識教育論文
- 下一篇:校本課程開發下的賞識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