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與心理健康培養初探

時間:2022-05-10 10:24:07

導語:賞識教育與心理健康培養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賞識教育與心理健康培養初探

【摘要】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普通高中生不同,他們大都經歷過挫折體驗,不良行為較多,接受到的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也常偏向于負面,這就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更為易發和高發。在了解中職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探索賞識教育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中的實際應用,就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生;賞識教育;心理健康培養

一、賞識教育的理念及其作用

賞識,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通過這樣一種行為來調動他人的積極性,使作用的對象心理上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教育上,賞識教育并不是表情加鼓勵的硬性操作,而是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學生的行為;是賞識學生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學生發展的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賞識教育最早是一位父親為了教育培養自己全聾的女兒而出現的,所以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愛和付出。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推廣和發展之后,賞識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有效、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一)教師的賞識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自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生活、對學習都抱有極大的熱情,這讓他們在學習工作的時候干勁十足、事半功倍。教師的賞識教育就是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之一。賞識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學生的行為和品質,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對學生良好行為的維持和穩定起到了積極正面的強化作用,多次強化后,學生的這種“好•行為”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自信心也在教師的賞識和學生自我的不斷進步中得到了累積和提升。(二)教師的賞識能夠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大多數中職學生常常有這樣一種心理:“反正我都是差生,學不學都是那樣,干脆就不學了”,這樣的心理認知作用下,學生體驗不到成功,覺得學習可有可無,平常表現就會十分的懶散,有些干脆就不學習。這種時候,賞識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創設合理的環境,在環境中鼓勵和贊賞學生,肯定他的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樂趣并擁有“成功體驗”,消除學“反正就這樣了”的認知偏差,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三)教師的賞識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針對學生好勝心較強而耐性較差的心理特點,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行為的肯定和贊揚,能夠激起其他學生的好勝心,這樣整個班級都環繞著一個健康向上、積極活躍的競爭氛圍,有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二、賞識教育在中職學生心理素養培養中的應用探索

(一)關注學生、了解學生,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面對學生,無論是好是壞,教師都應一視同仁。特別是“差生”,教師更應該付諸更多的關注,了解到學生的需求。中職學生學習上有著和普通高中不一樣的特殊性,普通高中的目標是成績,成績決定一切。而中職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目標是技術,需要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涯內學會一定的職業技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控制情緒,處理事情,這才是我們中職教師需要關注的地方。學習成績不好,上課又調皮的“差生”動手能力未必低于“優等生”。他們仍然有許多值得挖掘的“閃光點”,同樣有著積極向上,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更應該耐心地尋找他們的優點,了解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優點,在適當的時機給予賞識和強化。(二)師生之間構建一個平等和諧的互動關系。想要了解一個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前提。只有雙方能夠進行溝通交流,教師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大多數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就經歷了許多的批評和教育,因此特別討厭說教和管制的教育模式。在實行賞識教育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更加溫和的言語和態度,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師生雙方關系不是傳統的上下級關系,而是更加親密的朋友和伙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容易接受教師的規勸,在得到教師賞識的同時也能爆發出極大的喜悅和激情,并進一步發展處更多的令人賞識之處。(三)在賞識教育的同時,也需要適當的批評教育。賞識要客觀,在適當的時機,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表揚和鼓勵,不能為了賞識而賞識。在不適宜的情境下牽強賞識,只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不僅對當事人起不到作用,同時也會讓周圍的學生形成一種賞識的虛偽性,教師不可信的印象。賞識同樣需要適量,不能時時刻刻都給予學生賞識,這樣會讓學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仍需要適當的批評教育,但是有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一次的錯誤就否定學生的全部。客觀正確的賞識,客觀正確的批評,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才能達到一個良好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運用賞識教育,在恰當、適度的范圍內給予學生肯定和欣賞,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并進一步自我悅納,將良好的行為發展成習慣,促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自然,賞識教育并不意味著一味地容忍和放縱,也非讓學生產生自負情緒,對于特殊的學生個體,還應當靈活采取適當的、合理的、有效的懲罰教育方式來達成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江金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視野中的賞識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5.

[2]徐光明.職校生常見心理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7,(10).

[3]郭卓群.淺談賞識教育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J].文化與教育技術,2009,(14).

[4]劉勝華.如何加強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5]杜桂萍.對職校生心理教育的點滴認識[J].中等醫學教育,2001.

[6]肖文斌.淺談賞識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J].新課程雜志社,2012,(2).

[7]趙淑華.賞識教育及其應用原則[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8).

[8]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廣東科技出版社,2010.

作者:陳珣珣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心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