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

時間:2022-11-20 03:58:12

導語: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

【摘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要采取恰當的方法策略。恰當的方法策略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可能適得其反。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課;審美教育

一、審美教育的含義及審美教育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意義

(一)審美教育的含義

為了準確理解審美教育的含義,首先需要理解審美的含義。審美就是人類對于事物應用美的標準進行審視、判斷最終得出美與丑結論的特殊認知方式。不同人對美的評判標準不同,但是所有人看待美的大致標準是一致的,就如大家普遍認可花朵是漂亮的,初生的小草是具有生命力的。審美教育則是指通過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美與丑的區別,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形成學生自身的審美觀,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美的標準。

(二)審美教育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意義

審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萍佳杆侔l展,利用各種電子產品聽音樂已經十分便捷。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各種思想以及判別能力還不夠成熟。教師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容易導致學生被一些不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品味不高的音樂所吸引。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中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有助于學生判別音樂是否適合自己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感悟音樂中存在的美,引導學生向善向美。音樂學習中教師一味地講解理論知識容易導致課堂乏味無趣,學生三喪失學習興趣。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體悟感知。在體悟感知中發覺音樂中存在的美好,使其能夠從中體驗到快樂,感受到音樂美。在音樂學習中促進學生接受程度、能力、眼光、標準的形成,最終能夠自己發現音樂以至于生活中存在的美。

二、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音樂審美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教學環境不僅僅包括外在的物理環境,還包括文化心里環境。音樂學習要盡可能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學習,例如學校的綠化以及教室內的布置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審美體驗。除此外教師內還需要一些必備的硬件設施,例如多謀體設備要能夠播放音頻視頻等,在播放過程中保證播放的音質效果,避免雜音的出現。外在環境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優質的享受。

(二)激發學生賞美興趣,提高審美感知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自身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推動審美教育在音樂鑒賞課中順利開展。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豐富課堂內容,滿足學生多樣需求。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旋律入手,通過旋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學生喜歡上一首音樂主要是由于它的旋律符合自己的審美需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特點,讓學生體會不同旋律的音樂,在接觸不同音樂后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同時,教師通過播放不同旋律音樂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某些學生一直難以融入到課堂學習中;第二,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將音樂用外在的肢體動作展現出來。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自身可能比較靦腆害羞,在鑒賞音樂過程中國他們羞于將自己對音樂的感悟表達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自身的進步,學生自身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更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自我。音樂配合動作可以完美詮釋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為鼓勵學生勇敢展現自我,教師可以先讓班級中有一定表演基礎的學生進行示范,在示范過程中鼓勵其他學生模仿表演。

(三)創設想象情境,啟發學生審美情趣

音樂不同于一般的表演或者實物,它自身的美很難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音樂的美感通常從旋律和節奏來表現,這就導致音樂本身無法將其內在的情感和聯系到現實的具體形象表達出來。為了克服音樂自身的缺點,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其他學科內容作為啟發審美聯想材料,其他教材中會有許多涉及音樂的相關內容;為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音樂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入其他學科內容;通過其他學科內容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聯想中體會音樂中所展現的情境與表達的情感。在平時注意積累文化常識,音樂多于文化相結合;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所展現的內容,從而聯系音樂基礎進行想象學習。例如,在教學中教師要講解不同民族音樂,讓學生接觸到不同民族音樂,開闊視野,在開闊視野中理解音樂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欣.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2]李霜.中學音樂審美教育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

作者:萬敏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