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07 11:15:21
導語:高校舞蹈教育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代的不斷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培養高水平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對提升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當前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實際狀況,探析了舞蹈教育的審美價值,從教學、育人兩個方面指出高校舞蹈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最后提升強化高校舞蹈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幾條策略。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審美教育
舞蹈是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體,包括舞者的肢體動作、優美的舞臺布置、動人的背景音樂等,多元素的結合彰顯了舞蹈藝術的魅力和內涵,給觀眾以美的享受。現代高校的舞蹈教學,對審美教育尤為重視,因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美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舞蹈教學的質量,審美價值的體現有助于進一步表現舞蹈的魅力所在,因此對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開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舞蹈教育中的審美價值探析
由于舞蹈本身融合了多種類型的藝術元素,因此舞蹈審美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第一,舞蹈的形象之美。通常舞蹈給觀眾帶來的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舞蹈演員的美麗形象,身著特制的表演服飾,裝扮成生動的、鮮明的人物形象,然后在燈光、音樂、舞臺背景的襯托下,以豐富的肢體動作和靈越的表情,向觀眾詮釋舞蹈作品的藝術內涵,展現舞蹈的獨特魅力。第二,舞蹈的力量之美。舞蹈演員主要是通過豐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特點和故事內涵,因此力量美在舞蹈動作中得以完美的體現,特別是在一些由男演員完成的舞蹈作品中,力量感是非常重要的審美標準之一,強悍有力的肢體動作有助于彰顯舞蹈作品的藝術風格。第三,舞蹈的神韻之美。優秀的舞蹈作品能夠帶給觀眾強烈的情感體驗,這要求舞蹈演員將情感融合在肢體動作中,在藝術演繹過程中逐步的抒發和呈現出來,進而將舞蹈作品的神韻傳遞給觀眾。神韻也可以稱之為舞蹈作品的精髓,是舞蹈作品最為核心的審美價值所在。
二、高校舞蹈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教學意義?,F代化高校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年來高校非常重視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美育的作用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而且還有助于推進德育和智育。高校舞蹈教學是美育的一種方式,隨著舞蹈教學的廣泛化開展,審美教育逐漸發揮現實的教育價值。舞蹈作品通常來源于現實生活,并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加以藝術創造,最后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向觀眾呈現。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感知人生的美好,培養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完成對舞蹈動作的學習之后,學生可以利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個人情感,從而進行藝術創作,換句話說從發現和感受美上升到創造美的層次。(二)育人意義。在審美教育的眾多形式中,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學生普遍對舞蹈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舞蹈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用個人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體驗舞蹈之美、創造舞蹈之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美的鑒定標準、鑒定能力都隨之提升。而且舞蹈教學的審美教育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這對藝術創造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優秀的舞蹈作品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和觀眾完成情感傳遞,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和聯想,感知舞蹈作品的藝術內涵,感悟故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進而利用自身的動作和表情進行詮釋,這個藝術創造的過程能夠進一步開發學生智力,深入挖掘學生的創作潛力。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還能夠提升學生氣質,氣質體現在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上,是除個人素質、知識水平之外,表現個人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氣質可以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因此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對提升文化事業主力軍的整體素質水平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有效融入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欣賞舞蹈作品、觀察舞蹈動作是學生學習舞蹈的開端,因此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設計舞蹈欣賞的環節,使學生充分感受舞蹈之美,把握舞蹈作品特有的風格特征?,F代化的多媒體設備為舞蹈作品鑒賞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作為輔助教學設備,多媒體能夠把音樂、圖像及影視結合起來進行播放,對于重點的動作可以進行慢放,或者重復播放,因此學生在欣賞舞蹈作品時,可以通過細致反復的觀察,分析舞蹈動作的藝術表現力,總結舞蹈作品所抒發的思想情感,直至學生真正把握舞蹈作品中各肢體動作的技巧。不斷地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舞蹈作品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培養綜合性的藝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掌握能力。(二)結合生活實際,豐富教學素材。舞蹈作品不僅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激發人們對于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對學生來說,舞蹈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逐步美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舞蹈雖然是一種藝術形式,但是和現實生活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高校舞蹈教育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在教材中融入現實類的題材。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反,來自于社會生活、接近大自然的教學題材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學生更容易在這類題材中獲得美的體驗,因而能夠愉悅地、熱情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其對舞蹈藝術的欣賞力。(三)通過課程優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高校傳統的舞蹈教學課程在某些方面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化的教育需求,因此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是當前提升高校舞蹈教育中審美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以提升學生創造力為目標進行課程優化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1)鼓勵學生自編自排舞蹈作品。傳統舞蹈教學的重點在于教授環節,學生創造所占的教育比重比較少,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而且具有良好舞蹈功底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動作、編排舞蹈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舞蹈內涵的理解,檢查和修正的過程中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將得到有效的提升。(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舞蹈表演和評比。舞蹈表演和評比的過程,既是對學生表演能力的檢驗和提升過程,同時也是進一步完善學生舞蹈作品的過程。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互相切磋和交流,找出舞蹈動作的缺陷以及故事情節上的不足,并通過合作交流進行完善和改進,同時小組和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作品的表現力,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3)鑒賞著名的舞蹈作品。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欣賞和學習舞蹈大家的成名作品,分析和研究舞蹈動作的技巧性,交流舞蹈作品抒發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通過對優秀舞蹈作品進行鑒賞,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結語
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改善舞蹈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舞蹈作品本身來源于現實生活,同時以現實為基礎進一步進行了藝術加工和創作,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同時將豐富的情感寄托于肢體動作,以藝術的方式向觀眾呈現,與觀眾進行美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曹可環.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探討[J].藝術評鑒,2018,570(19):128-129.
[2]賴瓊瓊.談舞蹈教育與審美教育的科學整合[J].青春歲月,2017(6):196.
作者:殷芳園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上一篇:語文童話教學審美教育研究
- 下一篇: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新詩教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