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交通安全教育模式探究
時間:2022-06-05 10:29:49
導語:社區交通安全教育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基層社區發展的特點,在前期推動社區交通協同治理的基礎上,深圳市桃源街道以民生微實事項目為抓手,通過建立交通安全督導隊伍,以多媒體宣傳為手段,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推動社區交通安全教育宣傳,探索了社區交通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關鍵詞:交通安全;教育;社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以深圳市為例,截至2019年5月,深圳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48萬輛,每公里道路車輛密度510輛(國際警戒線是270輛)。這其中私家車進入更多的家庭是其主要因素。私家車越來越多的進入普通家庭,中國的新生兒一代成為真正意義上“坐在車輪上長大的一代”。防范交通安全事故,加強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成為各國政府、社會的重要課題。深圳在探索出臺了地方性法律的基礎上,強調交通安全事故防范的立體系統治理摸索,探索建立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交安機制,全市11個區、78個街道全部建立交安委會及交安委辦,在充分貫徹上級領導要求的基礎上,桃源街道結合自身特點,推動交通綜合整治治理的協同模式。同時,為進一步鞏固成果,將道路交通隱患的“硬”整治與社區居民交通安全意識的“軟”教育集合起來,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推廣價值。
一、深圳市桃源街道交通綜合整治路徑選擇
在借鑒“馬巒模式”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和深入分析,深圳市桃源街道以提升區域發展質量為出發點,以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為中心,委托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全面排查區域內交通安全隱患點,提出整改措施。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通過與街道、轄區交通、交警、城管及重點單位深入探討,調研轄區內近年來交通安全事故情況,包括事故的數量、分布、原因及造成的損失情況,準確分辨事故高發區域,并作為下一步現場安全隱患普查工作重點,從道路設施建設的科學性、交通標志的規范性、交通安全設施的完備性、交通科技裝備的先進性以及重點車輛(工程車、快遞電動車等)、重點地區(學校、醫院、商貿市場、居住小區出口)等方面正對性調研,發現安全隱患;根據發現的問題,借鑒國內外城市先進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手段,提出相關改善建議;從加強組織領導、明確權責分工、保障經費投入、強化效果評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通過深入調研和實地排查,課題組排查了82處安全隱患,在向相關部門作出專門匯報后,交由南山區應急辦進行牽頭治理,街道協調辦理,按照事權對相關隱患點進行了相關分配,通過定期督導制度指導項目的落實。這種協同治理模式得到了南山區的大力推廣。在此基礎上,桃源街道深入探討基層交通治理的模式,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推動各級社會組織力量參與社區交通治理之中,通過宣傳教育、建立團隊、寓教于樂的形式,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交通安全治理之中,實行交通治理社區化,在探索基層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成效。
二、社區交通安全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一)桃源街道社區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著重點。2018年,深圳市桃源街道交通安全事故頻發,造成多人死亡事件,人數位列南山區各街道第一。綜合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除了本身交通規劃、建設較為滯后外,社區居民交通安全意識較差,群眾參與安全治理積極性不高為主要原因。同時桃源片區因為房價相對較低、環境優美,隨著深圳市宜居宜業城市的不斷建立,聚集的教育資源較多,使得本片區居住人口較多,老人兒童較多,特別是因為距離科技園等大型智力密集辦公區較近的特點,形成了老人陪伴兒童時間較長,而因為老人交通意識淡薄,公共空間不足,極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深圳市人口結構特點,外來人口較多,各社區來深帶小孩兒的老人較多,受教育程度不一,交通安全意識參差不齊。而且,由于中國社區教育發展的程度較低,社區工作站承擔了大量繁重的工作,社區教育的覆蓋面不夠,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外,這部分人員往往成為交通安全教育的盲點。(二)社區交通安全教育的難點。國內普遍的社區教育較為認同的概念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以基層社區組織為依托,以全體社區成員為教育對象,以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和促進社區發展為宗旨,以服務于社區建設為目標,利用社區自身的資源優勢,通過啟發、溝通、塑造、輻射等特殊功能的發揮,以開展符合社區特點和居民需要的多樣化活動為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過程。在具體的交通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中,社區教育因為專業隊伍的參與,缺少經費的有效保障,交通安全教育往往存在受眾群體不明,教育形式單一、居民參與性低的特點。桃源街道根據前期項目調查的結果,瞄準重點人群,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鼓勵社會組織團體參與到基層交通安全整治之中。(三)社區交通安全教育的抓手。民生微實事最初由福田區在2014年創新推出,2015年9月,深圳市政府公布《全面推廣實施民生微實事指導意見》,每個社區每年最高可申請200萬元民生微實事經費。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4年來累計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4.2萬余個,市、區財政累計總投入超47億元。目前,深圳市市級民生微實事項目庫擁有項目115個,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接地氣,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訴求為目標,以“短、平、快”的方式解決社區居民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四)項目內容。在桃源街道邀請及鼓勵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交通規劃中心經過充分調研和深入分析,將前序研究成果進一步深化,以桃源街道下轄的8個社區為陣地,構建整治——教育雙輪驅動,交通治理微整治與居民教育強推進,貫徹政府、校區、社區三區融合理念,探索了以民微項目為抓手,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多媒體宣傳為陣地,以寓教于樂為主要形式的多主體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項目方針對交通宣傳教育缺少專業隊伍,沒有發動社區組量的問題,將建立一支交通安全督導員隊伍,成為社區、園區安全教育的重要力量。通過將社區居民引入高校內、園區企業內,引入高校、園區力量資源,共同建立一整套社區交通安全督導員選拔機制、培養機制、工作機制,為社區建立一支30余人具有交通安全意識,對交通隱患有排查能力,對不文明交通行為有規勸能力,對交通安全知識有宣傳能力的督導體系隊伍。同時針對社區組織隊伍建設缺乏標準的問題,將輸出一整套針對本社區的督導員隊伍建設文案。針對交通安全教育宣傳缺乏傳播性的問題,一條高質量、具有廣泛傳播新的社區交通安全視頻;“請拉緊我的小手”——交通安全視頻制作。近年來深圳市頻發的老人兒童因為不遵守相關交通規則引發的交通安全事故,制作“請拉緊我的小手”專題宣傳視頻,在社區公共空間、網絡平臺不間斷播放,引爆話題,引起相關群體廣泛關注,形成較強的傳播效果,從而達到警示作用。針對安全教育缺少專業平臺的問題,建立一個公眾交通安全教育平臺,通過定期推送交通安全知識、交通教育活動報道等形式,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快速、積極傳播交通領域的熱點以及相關知識。針對交通安全模式單一的問題,開展一次主題安全教育活動,帶領社區安全督導隊赴南山區安全教育體驗館進行主題安全教育學習活動一次;以寓教于樂,互動參與的形式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五)方案設計。在方案設計上,項目既突出交通安全隱患排查的主線,同時,更結合社區特點、民生微實事的特點,課程設置上,通過6次課程,1次參觀教育活動、1次宣傳教育活動,突出社區交通安全治理的普及性、適應性和可傳播性。(六)成效。經過不斷的溝通與實踐,桃源街道有8個社區選擇了此項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群眾參與性強,隊伍建設保障有力,宣傳教育活動互動性強,從活動受益方的反饋上看,項目評價較高,建立的督導隊伍成為社區交通治理的重要補充。
三、社區安全教育的未來發展思考
推進基層組織治理是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提出的重要內容,以民生微實事項目為抓手,是深圳探索民生領域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在不斷激發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群眾反響不高、活動類項目較多等問題。具體到本項目,盡管課程專門設計了團隊組織建設課程,建立了督導隊伍微信群,將社區一級交通安全聯絡員納入微信群中,使督導隊伍成為其工作的重要抓手,這樣既發揮居民參與社區家園治理的積極性,又保障隊伍長期開展活動,保持隊伍穩定的可能性。但社區交通安全教育未來的發展,仍有以下問題需要繼續思考:一是如何持續維持社區群眾隊伍的穩定性。深圳的居民來源特點使得社區老年隊伍具有流動率大、城市認同感低、熟悉程度不高的特點。如何保持隊伍的穩定性,保證其活動的持續開展,是社區教育的難點,更是重點。二是民微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經費少、審批繁瑣、事項眾多等特點,使得項目在設計上很難進行兼顧系統性。三是社區隊伍與交安站的有效銜接。根據規劃,深圳市各社區將建立交安站,其工作職責包括開展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交通安全大嚴管、交通安全大宣傳、組建交通安全文明義工隊等,每月至少要進行一次宣傳活動。如何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治理的有效結合,實現群眾自發組織對政府行政力量的有效補充,二者之間能否有效銜接,都是需要繼續觀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袁振龍.社區網絡與社區治安——關于北京社區治安狀況的一個實證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1).
[2]王書梅.交通出行安全行為養成與社區安全文化建設[J].傷害醫學,2019(2).
[3]魏雷,袁妙彧.城市社區“適老化”交通系統建設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14(2):311-314.
[4]張妮.大連市小學生社區安全教育現狀調查[D].遼寧師范大學,2012.
作者:張兵 王雪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社區預防接種與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分析
- 下一篇:社區藝術教育發展現狀及方向探索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