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融入三生教育研討
時間:2022-02-20 04:51:00
導語:數學教學中融入三生教育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不僅是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是學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與完善。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實現由枯燥乏味的“知識課堂”向充滿生機的“生命課堂”的轉變?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嘗試。
一、滲透生命教育
數學是內在美很強的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數學的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藝術美,數學美是一種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捕捉和挖掘數學中的美,讓學生感受、體驗以至探索數學之美,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楓葉、蜘蛛、鯨、蝴蝶、臉譜、中國結等具有對稱特點的圖片,配上柔美的輕音樂,讓學生感受這些圖案的美與和諧。然后和學生一起找人體上的對稱美,進而感到對稱性對于人,不僅僅是外在的美,也是健康和生存的需要。
二、滲透生存教育
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生存需求,把“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的永恒目標?;谶@樣的認識,數學教學就不應僅僅著眼于知識的積累,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主動進行觀察、推理、驗證、合作與交流等一系列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結合學校的地震演習引入課題:抗震救災中發現,有不少遇難者常常死在門后,為什么?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由此,學生展開了大膽的猜想。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踐:利用分發的7根筷子、橡皮筋等材料做一個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拉一拉兩個圖形,發現了什么?學生制作圖形后拉一拉,就會切身體會到三角形不易變形和四邊形不穩定的特性。于是,學生不但悟出了“遇難者常常死在門后”的道理: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地震的晃動造成門窗借位,打不開門。學生還提出了發生地震時逃生的重要原則:“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教師就應趁熱打鐵補充講解“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則”,適時教給學生生存技能。通過這個教學過程,滲透生存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了學生在應急狀況下自救、自護和逃生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滲透生活教育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要求,與通過體驗進行“三生教育”的要求是契合的。有如下例子:
“找規律”。從低年級學生熟悉的聯歡會的情景入手。聯歡會裝飾的東西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小朋友也有規律地圍成圈跳舞。學生先觀察這一情景,再從數學的角度探索事物的排列規律,課后找找生活中存在的規律美?!芭帕薪M合”。從衣服的搭配入手,讓學生借助連線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穿法。還有用數字卡片擺三位數的操作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不重不漏地找出所有三位數。
“數字編碼”。選取生活中的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中蘊含的客觀規律便于我們分類查詢和統計。
四、滲透感恩教育
通過感恩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理念,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提高生活質量。讓學生懂得人的一生中應該感謝的不僅有祖國,有自然,還有親朋好友。如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祖沖之的圓周率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數學的熱情;讓學生抽樣調查統計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總數占所調查孩子總數的百分比和父母知道孩子生日的總數占調查總數的百分比;結合旱情統計出水龍頭1分鐘內的漏水情況,說一說怎樣做到節約用水。通過這一系列的調查統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數學內容,又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兒女的智慧和才能,更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進而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學會與家人和睦相處,學會接受他人的愛和給予別人愛,學會感恩。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洋溢著生命活力的過程,把關愛生命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作為特殊生命體的肯定,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只有當數學課堂同學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世界相聯系、相溝通,才能使數學知識真正呈現出靈動的生命狀態,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和諧,學生的學習才會真正快樂。
- 上一篇:房地產發市場規范經驗交流
- 下一篇:民主和諧活力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