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研究

時間:2022-03-06 10:09:26

導語:商務英語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研究

【摘要】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外貿人才是教學重中之重。本文旨在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以市場為導向,構建校企協同技能認證機制平臺,實現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校企同行;協同技能

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現象,學生職業技能欠缺不能滿足就業企業的用人要求。筆者認為應該構建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的機制平臺,實現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銜接,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高職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的現狀和趨勢

校企行合作模式即以市場為導向,學校、企業和行業在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互補。目前高職教育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較弱,對校企行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校、企業和行業之間由于利益主體不同,合作動力不足,缺乏互利共生的運行機制。雙證書方面,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分別由勞動、人事、行業部門和教育部門各自負責,兩種證書體系相脫節。我國高職院校也正通過各種教學改革措施將技能教育引入高職教育中。但是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認證的含金量普遍不高,學生雖然取得證書但技能卻無法達到企業需求,雙證書體系遭遇瓶頸。如何把行業企業技能需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技能認證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校企行三者協同,把行業規范和企業崗位標準作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構建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的機制平臺,實現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銜接。

二、建立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的意義

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學校、企業和行業的資源優勢互補。對企業來說,高職院校根據行業規范和企業崗位標準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考核改革方案,培養出符合行企業要求的畢業生,可以減少企業對新進員工入職培訓的投入;對學生而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向企業證明自己的能力、體現競爭優勢,由過去擁有單純的崗位證書向技能操作證書轉變,達到零距離就業;對高職院校來說,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將課堂實訓搬到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中,實現學生技能培訓的無縫對接,可減少高職院校對實訓設備的資金投入。

三、建立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的研究和與實踐

1.創新雙證書制度

雙證書制度即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構建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通過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充分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同時組織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前培訓,從而提高學生的雙證即學歷證和職業資格證的獲取率。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主要的就業崗位有:商務行政助理、外貿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商務翻譯等,這些崗位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劍橋商務英語證書、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外銷員資格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資格證書、外貿跟單員資格證書、全國商務英語翻譯資格證書等。

2.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成立由校內專任老師和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其中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行業企業專家比例為1:1。指導委員會委員中校內專任教師要求講師以上職稱,對商務英語專業有較深的理論研究和實訓教學實踐;校外行業企業專家要求行業企業優秀人才,在行業企業一線工作時間至少5年。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每月召開1次例會,校內專任老師和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課時計劃的制定、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課程體系構建等進行深度討論。

3.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將高職職業資格認證納入期末考核評價體系中,引入“學分銀行”,賦予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一定的學分,與其他專業課程一樣可以享受學分累積,使其得到與專業課程同等的重視,同時有利于提高在校學生報名職業資格考試的積極性。改革傳統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加入職業技能認證考核評價,以行業企業工作任務為內容,考核內容實務化;考核方式多樣化,實現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變傳統的卷面考試為虛擬的行業企業外貿項目任務考核;考核主體多元化,形成專任教師、行業企業、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和第三方機構等共同組成的考核主體體系。比如《商務英語》、《商務談判》等課程,要求學生撰寫商務談判策劃書、設計商務活動文案等,考核形式以口語、寫作和案例分析為主,不再以傳統的填空、選擇、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為題型做卷面考試。

4.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注重在職專任教師的繼續教育。選派專任教師參加全國國際商務英語、商務翻譯、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等培訓師的培訓;對于缺乏在企業實踐工作鍛煉的教師,利用寒暑假安排到行業企業頂崗鍛煉;不定期對實訓教師進行實訓軟件的培訓。另一方面,引入具有豐富外貿一線實踐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做兼職教師或實訓實習指導教師。

5.校企行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

“筑巢引鳳”,校企行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外貿公司引入校園。雙方簽訂協議,高職院校在校園內為外貿公司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備,學生可以分批定期到該外貿公司實習參與一線外貿業務,實現從課堂到崗位、理論到實踐的零距離接觸,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又為外貿企業節省了辦公場所租賃和辦公設備購置費用,實現了企業與院校的“雙贏”。將專業人才培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二學期為基礎學習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第三、四、五學期為職業技能培養階段,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就業崗位(群)所需的核心技能和素養;第六學期為綜合能力提高階段,旨在通過頂崗實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單位簽訂了長期校企行合作協議,建設一批校外實習基地,從第二個學期末開始輸送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到行業企業頂崗實習。學生頂崗實習結束返校時上交有頂崗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簽署意見的實習材料。

6.建設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平臺

首先,應制定校企行合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保障校企行合作三方的合法利益,避免因單方毀約而對另一方造成重大損失。第二,要建立起學校、企業、行業、學生四方利益兼顧的共同發展機制,實現校企行三方的深度融合。第三,行業協會可以將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點與考點設置在高職院校內,利用高校軟、硬件資源為在校生以及在職人員提供培訓和考試,既能節約培訓成本又能提高培訓質量,實現認證機構和高校的“雙贏”。

總之,推行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平臺,給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行業發展和企業新員工的培養都帶來了諸多好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外貿人才。因此,筆者提倡在高職教學中開展技能認證,不應局限在商務英語專業,建議拓展到高職院校的其它專業。通過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開展技能認證,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水平,為企業提供優秀的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實現行業、企業和高校的“三贏”。

作者:劉文君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應用外語系

參考文獻:

[1]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2]葉鑒銘.校企共同體:企業主體學校主導兼評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J].中國高教研究,2011(3).

[3]崔彬.職業資格——大學生求職擇業必備的條件[J].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10,(4).

[4]呂蓮,朱永偉.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效銜接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5]徐瑜.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J].科技信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