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核心能力構建與評估分析

時間:2022-03-18 03:39:21

導語:商務英語核心能力構建與評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核心能力構建與評估分析

[摘要]為進一步掌握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的實際需求和期望,文章運用需求分析理論,以用人單位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構成和其在職業崗位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和改革課程設置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實證研究

根據2000年教育部《關于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高職教育要培養職業型、技能型、實踐型和應用型的人才。但是由于國內各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起步較晚,對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社會需求和學生應達到的水平未進行深入探討和廣泛的調查,課程設置基本上是借鑒中職的課程或者是本科內容的縮減,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使教和學的內容及過程不能充分體現“高職”特色,無法保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熟悉英語、掌握英語的國際商務技能人才。另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單位對于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的要求也需要與時俱進。研究中,我們將從職業崗位分析出發,首先根據市場調查確定專業適用職業崗位(群);其次再分析崗位(群)必須具備的崗位專業核心能力和基礎職業能力;最后綜合考慮崗位專業核心能力和基礎職業能力、教育對象現有能力水平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確定商務英語的核心能力培養目標,基于筆者(2014)構建的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基礎上,提出高職商務英語核心能力的“綜合人文素質模塊”“商務知識與技能”“語言綜合知識與技能”“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四個模塊設想,然后對這些模塊再進行細分,確定各小模塊。為了解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模式構成是否合理以及了解用人單位對核心能力構成要素的重要性的評估,我們針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四大模塊”的具體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一、商務英語核心能力需求分析調查

(一)問卷內容和目的。問卷的內容設計根據職業崗位(群)必須具備的崗位專業能力、綜合語言知識與技能、綜合人文素質、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要求,形成了“綜合人文素質”“語言綜合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的“四大模塊”。根據RobertStone(1997)的模塊化設計方法,遵循《意見》中的模塊劃分方法(陳準民、王立非,2009),形成了“四大模塊”下的“子模塊”內容,這些“子模塊”內容與職業崗位要求的各項知識與技能基本形成對應關系。問卷中的每個“子模塊”的內容基本上都考慮到了大模塊所覆蓋的點和面,盡量做到了全面化。此外,在此基礎上還設計了15道開放式問答題,以更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評價情況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現狀。(二)數據來源。本文的調查對象為廣東珠三角地區從事商貿的用人單位的人事主管以及部門主管。這些人員對工作崗位的實際狀況和客觀評價對高職商務英語核心能力的需求和評價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這些用人單位所屬行業覆蓋面較為廣泛,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保證調查數據的質量,我們通過單位人事部門以紙質和電子文檔方式發放和回收問卷,共發出問卷90份,收回82份,回收率為92.2%;無效2份,有效88份,有效率97%。(三)調查方法。本文采用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1998)框架對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體系的“四大模塊”進行細分,以形成與職業崗位所需能力相匹配的若干“子模塊”。本調查研究需要用人單位針對“四大模塊”下的子模塊的重要性進行選擇。根據不同的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這“四大模塊”被細分成了42個不同的“子模塊”,每個“子模塊”的內容按照調查問卷話語特征進行了改寫,使之成為調查對象可以完全理解的問題。參與調查的用人單位和在校生從“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個選項中選擇工作崗位中子模塊內容的重要性。5個選項依次被賦值為“5”“4”“3”“2”“1”,分值再輸入SPSS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結果的平均值越高,表示此項內容越重要。定性研究采用了開放式問卷的形式,請企事業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對一些開放式問題進行填答。(四)調查結果分析。1.用人單位對四大模塊的重要性認知為了解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的四大模塊是否符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我們基于四大模塊下的子模塊數據,統計了用人單位對“四大模塊”的整體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Oxford(1990)所述,5分量表中平均值大于等于3.5分屬于高級水平,2.5至3.4分屬于中級水平,小于等于2.4分屬于低級水平。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職商務英語核心能力構成“四大模塊”從整體上都高于2.4分,因此該模式構成比較合理,符合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核心能力的需求期望。根據用人單位調查結果,我們將每個大模塊下的“子模塊”內容按結構體系分別進行分析。2.用人單位對綜合人文素質內容的認知在設置綜合人文素質模塊時,借鑒了本科階段的《全國高等學校商務英語本科教學標準(試行)》,根據該《教學標準》,綜合人文素質模塊細分的子模塊包括:思想公德、個性特征、工作態度、后續學習的意識、溝通能力、人文知識、時事政治知識、藝術素養、對企業的忠誠度、跨文化交際技能和心理素質等。以下是用人單位對子模塊內容重要性的評估數據情況(如表2)。“思想公德”“企業忠誠度”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三個子模塊。與此同時,在開放問卷所給出的答案中,92.5%的部門主管認為不會考慮錄用思想品德低下、人文素質不高的員工。還有大部分的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是“德才兼備”,而對“有才無德”和“無才無德”的員工采取慎用和不用的用人原則;其中,用人單位認為“思想公德”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占92.5%和88.6%,排在所有數據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他因素占比分別為“通曉跨文化交際能力”(76.5%)、“后續學習意識或能力”(68.6%)、“信息技術應用能力”(77.8%)、“時事政治知識”(20.5%)。3.用人單位對語言綜合知識與技能模塊的認知這一模塊是商務英語區別于一般商科最主要的標志。此部分調查內容的設定主要是為了把握用人單位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語言綜合技能的最實用的要求有哪些,從而確定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語言綜合知識和能力方面應達到的最基本要求。4.用人單位對英語各項技能的期望用人單位對英語聽說、閱讀、寫作和翻譯各項技能的期望,選擇從高到低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依次賦值“4、3、2、1”,經統計結果顯示:英語聽說(3.71)、英語閱讀(2.38)、英語寫作(2.70)以及翻譯(2.01)。其中,聽說和閱讀是用人單位最期望畢業生提高的技能。盡管各層面的員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頻率都不高,中低層更為“較少”和“從來不”,但一旦要運用英語就變得極為迫切。在聽說技能方面,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認為員工應該能就一般或業務性的話題較為流利、準確地進行討論交流,這與《基本要求》(2000年)“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的交流”的聽說教學目標有較大的距離;讀和翻譯方面,夠用就行,大多數單位認為:能夠基本讀懂并翻譯與本行業有關的常見的英語應用文體的材料;寫的技能要求不高,希望能填寫簡短的英語應用文,如填寫表格與單證等;但在綜合運用英語技能方面則希望員工能熟練和較熟練地“實際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5.用人單位對語言綜合技能認證的要求及對各類認證的認知在所調查單位中,對英語水平認證(A、B級,4、6級,PETS,BEC以及翻譯資格證書等)提出要求的約占總數的89.4%,明確表示無要求的約占8.1%,其余的未作選擇,另有用人單位附加表示“崗位不同要求不同”。可見,英語水平認證在畢業生就業上起到的作用比較高。有許多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獲得大學英語4、6級證書,也有單位表示崗位不同要求不同。一些比較著名的認證,如:大學英語4、6級和劍橋商務英語,獲得比較高的認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和翻譯資格證書的含金量獲得比較勉強的認可;公共英語考試(PETS)認同率相對較低;劍橋商務英語資格證書認同率很高。6.用人單位對商務知識與技能內容的認知商務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是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體系的關鍵。商務英語的實質在于它的“雙重知識”與“雙重技能”的雙重復合,這是商務英語專業特征和本質。從調查情況來看,用人單位非常重視或重視“商務專業知識和商務聽、說、讀、寫的能力”(88.6%);“擬訂合同、發票和進行國際貿易、國際結算能力”(76.8%)和“熟悉海外貿易規則和進行海外推銷、銷售產品的能力”(73.6%)。這些知識投射到商務課程主要內容中,我們發現這幾門課程的調查數據也比較高:“國際貿易實務”(74.5%)“外貿函電”(81.5%)“涉外合同與單證”(72.5%)“國際貿易概論”(73.4%)“外貿翻譯教程”(64.5%)。相對而言,國際商法、國際金融、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重要程度較低。根據這些數據可做進一步研究,以完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調整。與此同時,用人單位特別注重實訓課程,認為“函電模擬實訓”與“單證制作實訓”非常重要或重要的比例達86.8%、85.5%。7.用人單位對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模塊的認知職業技能指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零距離”就業能力。根據教育部《意見》,高職教育要培養職業型、技能型、實踐型和應用型的人才。因此,職業技能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高職“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高職區別于一般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標準。此項調查內容設計主要是根據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在2005年明確的就業力(Em-ployability)概念(江巖等,2013),結合了《意見》對高職教育的定位而設計的,并組織了專家將職業就業能力分成了若干個子模塊,盡量做到了全面和客觀(見表3)。從表3可見,用人單位很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這充分說明“專業知識與技能”始終是用人單位最重視的一項技能。在開放問卷中,在回答“與本科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相比,具有哪些優勢與不足?”時,88.5%的用人單位認為高職沒有很好的品牌影響力;還有78.5%的用人單位認為高職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理論知識不如重點本科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卻比本科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強;值得注意的是,從用人單位對“簡歷制作”“面試”“應聘技能”重要性的選擇來看,數據分別是26.3%、36.5%和19.7%,這說明用人單位對于面試者面試技能不是非常看重。

二、討論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高職商務英語專業需要適當修訂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改善教學模式,使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核心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崗位能力需求實現最佳對接。根據調查研究數據和開放式問卷的回答,針對目前高職商務英語核心能力培養模式提出以下建議:(一)綜合人文素質方面。企業從事涉外商務,特別是外銷人員都與企業的商業秘密息息相關,而涉外商務人員的薪水在各個企業相差甚大,這就造成了涉外商務人員頻繁跳槽的現象,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企業特別強調涉外商務人員的個人職業道德。這就要求高職在商務英語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綜合人文素質和文化素養的培養,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語言和商務知識教學中;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研和實踐活動以及院系部舉辦的各種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二)語言綜合知識與能力方面。通過調查與分析,社會的需求已經起了變化,作為培養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語言教學也應適應變化,以適合工作崗位要求、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課程設置來取代傳統的設置。高職基礎英語課程應重新確定教學模式,重新規劃和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1)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必須緊跟市場、緊貼學生實際、緊密圍繞行業和企業對外語技能的要求,強化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2)在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基本功的同時,應輔助以商務背景的材料進行口語和聽力的練習,以提高學生在商務背景條件下的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三)商務知識與技能方面。商務知識和技能主要以專業能力的培養為主,主要目標是使學生能順利通過劍橋商務英語考試以及報關員、單證員、跟單員、外貿業務員等資格認證考試,做到“雙證結合”,同時為學生就業打下技能基礎。與此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多考取專業資格證并獲得相應的商務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進行專業教學時,除了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模式上,應加強案例情景分析教學,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親身體驗公司的商務操作流程,從而培養學生動手實操能力,以實現“零距離就業”。(四)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方面。從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他們往往需要一經上崗就能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發揮作用,而同時又具備比較高的商務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商務專業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就業能力,以提高人才職業就業競爭力。培養學生的職業就業能力,可以通過相關課程、課外實踐和開展相關比賽進行培養,也可以將一些職業能力培養,比如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相關的課程中,依靠專業的教師進行培養,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職業就業能力提供保障。

三、結語

高職商務英語核心能力的構建是一個動態且開放的模式。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也隨著不斷變化。但是,就業導向、能力本位始終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和主線。本調查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調研對象主要是面向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企業單位,調查結果可能與其他區域的用人單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調研結論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作者:蔣麗平 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