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雙軌制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08:53:00

導語:素質雙軌制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雙軌制教育論文

小學畢業后,李林子就進入了一所很一般的中學,上了一年,他就轉學了。初二結束后,李林子又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在開學的壓力下,林子的學習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每天不停地看書做題考試,林子覺得自己的精力并沒有得到優化配置??既氡贝蟾街泻?,他先是在高一把班刊辦得有聲有色,高二又組織了自己的樂隊。搞搖滾,在周圍附近的學校搞巡演,他的樂隊不僅有自己的樂迷,出磁帶,還被音像公司看中,因為這些學習之外的活動,林子還和一位政協委員相識并成了忘年交。就是這樣一個“不安分”的學生,林子還是覺得在應試教育下學生的負擔太重了,不利于學生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

由此李林子開始思考現行的教育改革。聯系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他覺得如果不從考試的方式、內容入手進行改革,那么一切的改革也只能算是應試教育范疇內的改革。于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醞釀,林子寫出了這篇5000字的《實行素質教育不妨來一個雙軌制》的文章,并很快寄到了“征文組”。在他的這篇文章里,他提出實行素質教育也應來一個雙軌制:建立一套與現行教育體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質教育體系,實行雙軌制,讓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互競爭,并由市場(學生、招生單位和用人單位)調節,提高教育質量。

和其他進行教育改革、實行素質教育的呼聲不同的是,李林子在呼吁實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還提出了如何實行素質教育的建議。在他的雙軌制建議中,對應試教育不予徹底否認,而是在應試教育的同時實行并行的素質教育體系,并讓市場來選擇,看最終市場選擇誰,淘汰誰。李林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的教育體制就像鐵路線,每個站只埋頭管自己的一段,而沒有看到與它相連接的站。他希望教育改革能把各個段很好地連接起來,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割裂開。

一個普通中學生,如此強烈地說出在應試教育下他們的感受,對教育改革提出意見,讓人欣喜的背后,更多的是讓人去反思我們的教育現狀。

高考瘋狂作弊,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在應試教育體系中,高考最能體現這種教育制度的特點。應試教育所要應付的考試主要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為核心開展教育活動,高考就是指揮棒,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應試教育。

就像李林子在他文中所寫“隋唐的科教制度是一大杰出貢獻,而到了明清的八股就成了思想文化的桎梏”一樣,高考制度下的應試教育更注重知識的灌輸。但是在這種教育體系下,高考逐漸成了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在“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下,老師在正常的教學范圍外,不斷地給學生增加輔導資料、開輔導班。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眼鏡越來越厚,學習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是成了一種負擔,一種壓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正是在高考的壓力下,老師一心只看重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已經到了忽視不管的地步。在某些學校里甚至流傳著“寧做大姐大,不做班長、學習委員”的“做人原則”,一位家長就對記者憂心忡忡地說:“我們上學那會兒,老師經常家訪,還組織我們參加各種興趣活動。而現在我們家孩子上了兩年高中,老師一次家訪也沒有?!?/p>

近年來,應試教育的缺陷不斷暴露,2000年全國高考出現的問題更是發人深思。

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國高考語文考試,湖南嘉樂一中考場出現瘋狂作弊現象。考場內考生傳遞紙條,前后交流答案,打手勢,交頭接耳……手段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都在監考老師眼皮底下,但他們就是視而不見。在交卷鈴聲響過兩分鐘后,考場內甚至出現這樣一番情景:監考老師站在仍奮筆疾書的考生邊耐心等待。高考結束后,經調查查明,嘉樂的考試卷大面積雷同,涉及236份試卷192人次。最終該考點203名考生被取消當年高考資格,77名考生相關科目成績無效。

還是2000年高考,廣東電白水東中學高三數學老師、教導處主任并擔任高考監考人員的楊漢輝,在7月8日數學考試期間,在試卷啟封并發給學生后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就在他負責監考的考試教室內做出了數學試題選擇題的答案,然后用手機通知其表弟,再由其表弟把答案由尋呼臺發送到已向他們交錢的8位考生的BP機上。

仍然是這一年高考。河南確山縣第一高級中學上線人數多達213人,創下該縣近10年來最高紀錄。然而經有媒體調查采訪揭露,這所1999年還在駐馬店市排倒數第一的省級重點中學,能在短短一年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竟然是該校花錢“雇傭”大量外地學生參加高考取得的。該校校長在2000年4月的一次全體教職工會議上宣布:為了提高高考升學線,該校要全??倓訂T,每個老師都要出去“挖”學生。到時候,只要成績超過省級??品謹稻€的,誰“挖來”的學生獎勵誰2500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一支“雇傭軍”組成了,并且讓確山一高的成績“連跨3個臺階”。

嘉樂、電白舞弊案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嚴重的高考舞弊案件。河南確山一高的雇傭生高考事件被有關人士指出是應試教育結出的又一個怪胎。在這里,高考成了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場所;成了某些學校追求教學成績的徇私枉法的地方。面對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現象,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現在的教育怎么了?

3+X=?

隨著應試教育缺陷的不斷暴露,實行素質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在于服從高考,因而教育制度改革最受人關注的也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3+X”方案的出臺是我國改革高考制度的一項嘗試?!?+X”中的“3”指語文、數學、外語3門基礎科目,但是“X”在不同的省份范圍是不同的。有的省份如較早實施這一方案的廣東省,“X”是指綜合能力測試并加考一門任選科目;但在其他一些省市,“X”就是指文科或理科的綜合能力測試?!?+X”方案本意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破諸如高分低能的怪現象。但是從一些省市試行的情況來看,這個未知的“X”很可能會成為學生新的負擔。在李林子的文章里,他說到了“3+X”的“X”已由一個未知量變成了一個未知集合,結果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記者在采訪中有學生反映,綜合考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師就要督促他們學習,如此一來,作業多了,原來不用考的一些考試也有了。而且老師的教法也和別的科目大同小異:題山題海式的練習。有的學生擔心這會讓他們陷入另一個應試的“怪圈”。

3月6日,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薛守琴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表示,從中學的情況看,“3+X”的改革,從5門考到9門、10門,結果是負擔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因為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師就不敢不教,學生就不敢不學。

“3+X”的方案改變了原來單純的文理分科局面,但是它并沒有改變高考這一高校選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獨木橋還在,上去擠的人也沒有變少。正如人大代表薛守琴所言:“高校選拔人才還是一張試卷定終身,在這種情況下,素質教育無論多么重要,只要高考不考或無法考,學生就不會重視,家長也不會重視,社會也不會重視。就算校長、教師再重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