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轉變論文
時間:2022-05-27 09:46:00
導語:素質教育轉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并強調: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個根本性問題,廣大勞動者和優秀人才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關系到我國在21世紀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一所學校辦得好壞,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與這所學校校長的素質和教師文化專業水平、理論素養、道德修養、教學技能有關。一個企業發展得好壞,與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有關……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主要目的的違反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模式。它根生于小農經濟和我國封建制度、科舉制度的基礎之上,長達1300余年,根深蒂固,影響極深。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雖有所扭轉,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基本學制仍沒有根本的突破。
要轉變它,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問題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是應試教育思想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學校的一切工作圍繞升學轉。為了升學,課程可以偏開;對學生可以偏教;五育可以偏抓;評價可以偏項。應試教育是一種痛苦的教育,使學校、學生、老師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背著沉重的包袱,每年七月各種應試蜂涌而至,給老師和學生壓得沒有“喘氣”的機會。應試教育偏離了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針,背離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嚴重摧殘了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人格的萎縮。國家教委三令五申,強調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屢禁不止,均與應試教育有關,給我國的基礎教育帶來嚴重后果。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按照教育規律進行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教育的完整結合。
素質教育立足于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和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著眼于教育的長期效應,把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活動的整體性和學生發展的多樣性。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主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不同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是: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它特別強調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促使學生全面、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應試教育把學生完全置于被動地位,以過重的課業負擔、無休止的題海戰術、頻繁地考試排隊來提高分數,提高升學率。性質和目的不同素質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教育基礎,以提高素質為目的的育人,面向全體學生,具有全面性、和諧性、基礎性等特點,重視學生良好個性培養,是對社會的發展負責。應試教育是淘汰選拔的教育,以汰劣來“選才”,面向的是少數尖子學生,它把逐級升入高一級學校當作出發點和唯一的目的。教育的內容不同素質教育是全面的結合的完整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品德素質、智能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
應試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具有片面性,怎樣考就怎樣教,怎樣教就怎樣學。是以是否有利于升學為取舍依據,一味地抓智育,不顧其它。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能得到和諧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應試教育在教育效果上的虛假性,為了應考暗渡陳倉,用教師的能力代替學生能力,以分數為唯一標志的水平,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素質水平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培養社會主義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的,是著眼于社會發展的長期效益的;后者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目的,不顧及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忽視社會發展需要的短期行為。應試教育在一段時間內造成了相當的影響,要真正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軌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育環境等,但至關重要的是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最根本的,要實現這一轉變,必須力求實現“四個轉變”、“四個確立”、“四個統一”和“五個堅持”。要實現思想上的“四個轉變”“四個確立”,即:轉變基礎教育單純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念,確立基礎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提高民族素質服務的目標觀念;轉變唯升學是人才,唯升學能成才的人才觀,確立多渠道成才,多規格育才的人才觀念;轉變分數掛帥,以分數看學生,以升學率論英雄的教育質量觀念,確立德育為首,全面發展,個性特點充分發展的質量觀念;轉變愛有差等,只對少數學生升學負責的施教觀念,確立愛無差等,對每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施教觀念。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四個統一”和“五個堅持”,即:一是社會需要與個體發展的統一;二是群體目標和個性發展目標的統一;三是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的統一;四是教育結果和教育過程的統一。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做到五個堅持:即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素質,為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作用,必須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必須堅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態平衡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表現為階段性、連續性和漸進性等特點,必須堅持教育目標的層次要求,以便做好統一要求下的因材施教發展個性;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賦予了新的內容,教師在評價學生上,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以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心態。改革勢在必行,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我們只有用堅持改革的實際行動,才能迎接新的更大的勝利。
- 上一篇:組織科學發展觀指導經驗交流
- 下一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