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11:22:00

導語: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學觀念;實踐能力;轉變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高職高專會計教學還存在許多陳規陋習,深化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關鍵在于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學觀。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樹立教學新觀念、構建教學新體系、探索教學新模式。

一、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關鍵在于轉變教學觀念

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F代會計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實踐綜合能力。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的用人標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會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不斷提高。作為培養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的高職高專會計教育,只有改革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訓練,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會計專門人才。

為了培養會計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幾乎每個高校都在會計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任何一項改革都必須以思想觀念的變革為先導,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正確的教學觀是指導會計教學改革及教學活動的指南。深化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關鍵在于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學觀。

二、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應樹立的新觀念

(一)樹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兼顧的共振教學觀

教與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都不可忽視。離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離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共振效應,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著眼于引導,當好“導演”,而不是“主演”。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實現“教,是為了不語要教”的目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學會獨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以達到離開教師能夠獨立研究、創造性勞動的目的??傊缜疤K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當師生的積極性水乳交融的時候,就為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創造了條件,而實現了教學最優化”。

(二)樹立傳授知識與培養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發展教學觀

知識與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知識是能力的基礎,離開知識則談不上能力。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知識多未必能力強。知識,只有加上運用知識的智慧和才能,通過實踐方能轉化為能力,離開思維的知識只能成為一種僵化的東西。同時,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高職高專會計教學也不可能把滾滾而來的新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同時又給學生畢業后帶來知識陳舊的問題。近年來,我國會計改革不斷拓展和深化,會計發展十分迅速,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因此,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著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結構。這種對培養能力的要求,要同傳授知識的要求一樣納入教學計劃,寫進教學大綱,安排在教學全過程之中,并使之系統化、科學化、制度化。

(三)樹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啟發式教學觀

課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問題的場所,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既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課堂教學應該堅持“少而精、啟發式”,“學為主、教為導”的原則,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變序——訓練思維的多向性。即不按教材順序,而是從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入手,通過邏輯推理,層層分析,逆向地向學生闡述有關理論和方法。將逆向教學法與順向教學法相結合,不僅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還可以加深記憶,增強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2、抓點——訓練思維的聚焦性。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著重闡述重點、難點和疑點,對于學生能夠看懂的一般內容,有的可以簡單地加以概括,有的則可以讓學生自學。

3、求異——訓練思維的發散性。即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4、求同——訓練思維的遷移性。訓練這種思維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學會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知識。

5、設疑——訓練思維的創見性。設疑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問題式地講授,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另一種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敢于向權威挑戰,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四)樹立以培養創造能力為核心的創新教學觀

培養學生能力,關鍵在于培養創造能力。如果我們把高職高專生的智能結構比做一座金字塔,那么知識是塔基,智力是塔身,能力是塔頂,而建立在優秀的思想素質和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之上的創造能力,則是令人仰慕的塔頂明珠。“創造是一切東西的本源”,也是成功的本源。會計人才不僅要有較強的處理會計實務的能力,還必須具有創造能力。其既表現為對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等具體會計工作的變革與創新,又表現為適應社會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會計改革的深入,創造能力在會計人才智能結構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

創新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其基本要求是:通過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訓練和創造方法的教育?;舅枷胧牵鹤兏镪惻f落后的“知識”型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人本”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在創造中學會創造。

(五)樹立全面發展的素質教學觀

加強素質教育是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會計人才的客觀要求。高職高專會計教學必須重視和加強素質教育,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辯證統一與協調發展,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業務、身體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生動活潑地發展。

(六)樹立理論與實務并重的全面教學觀

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性教學,逐步形成了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科學,因而會計教學的目的應落腳于“實用”二字,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會計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理論作為實踐的指導基礎也是不容忽視,樹立理論與實務并重的教學觀念,在進行實務教學的同時,重視和加強基本理論介紹,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會計人才,從而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會計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性教學首先要有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必需緊扣住高職教育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這一基本特征,多方設法,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用以指導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馬曉華.論穩健會計原則在商業銀行財務政策中的有效運用.金融會計,2001.12

[2]唐國云.解決穩健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沖突的對策.會計研究1998,7

[3]杜興強.關于穩健性慣例的在思考.財會月刊,1999

[4]杜興強,會計信息產權的邏輯及其博弈.會計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