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體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8 06:04:00
導語:現代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體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為社會所深刻認識,加強素質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共識。本文以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及內涵為基點,從體育教學的角度,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內容進行闡述。并對體育教學體制應如何適應素質教育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終身體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上總書記、朱鎔基總理均發表講話,黨中央和國務院還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會后教育部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認真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和《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振興教育事業?!稕Q定》中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薄皩嵤┧刭|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等有機的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边@就明確了體育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有效手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歷史的必然。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要跨入新世紀素質教育是“入場券”,而教師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振興教育事業的希望所在,我們有必要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基本內容及要求有所了解,這樣體育教育才能在學校體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學體育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以體促質、以體輔德、以體益智、以體育美、以體娛樂的目的,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這樣的認識,我在自己多年的體育課教學的思考和實踐中,對學校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所謂“素質教育”,按《決定》表述:“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們黨一貫強調的教育方針是一致的。素質教育著眼于受教育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承認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
一、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1.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學科教學。學校領導十分重視體育教學:抓體育常規教學管理,檢查督促學校體育工作;抓師資隊伍建設,選送年輕教師學習深造;抓科研能力培養,倡導向“科研型"教師轉軌;抓課堂教學改革,增加教學資源投入。總之,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充分發揮體育教研組的職能。
2.學校體育工作不僅是強身健體的途徑,更是學生終身體育形成的重要環節,是開啟學生健康之門的金鑰匙,對提高學生競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學校體育對學生禮儀教育的培養
體育教學是開放式的教學,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受外界干擾的機會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增強抗干擾的能力,注意力要集中。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規范的行為習慣;特別是體育常規教學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在教師整隊、講解示范時,學生知道應該認真聽講、不做無關的事、不隨意說笑、不亂走動等;養成尊敬師長,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在學習期間各小組的每一個人都要互相協作;愛護使用好器材等;在組織游戲和競賽時,要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勝不驕敗不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②學校體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要搞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個性。這對于學校體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他學科無與倫比的優勢。因為體育教學獨有的教學過程和環境,即形式上以身體練習為主、方法上以示范掌握為主、組織上以分組單練為主。這種傳習式的教學方式,易給教師的教育帶來有利條件,使教育能根據學生的顯性表現,因勢利導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又給學生提供了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團結協作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懂友情、講協作、能寬容的博大胸懷;有助于培養學生活潑、開朗、勇敢,有獨立性、有同情心、善于交際的良好性格,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③學校體育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在現實社會中,能否處于良好的健全狀態,關鍵取決于他的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和自我心里調適能力等。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看,有人把體育課堂稱之為“課堂社會”,并把體育精神視為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所以學校體育在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同樣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如在熱火朝天的運動場上,良好的群體氛圍激發著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戰勝困難和阻力、戰勝自我,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在體育競賽中面對激烈的對抗和競爭,學生們將體驗到奮斗的艱辛、失敗痛苦;在競賽小勝后,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自信心,又提高了耐挫折、抗競爭的能力。這些難得的心理體驗將使他們更快成熟起來,坦然面對未來的競爭。運用體育競爭的公正性,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他人;利用體育競爭中勝利和失敗并存的特性,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氣概,培養他們正確地對待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從而養成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自己成為永恒不敗的強者。素質教育是關注主體性發展的教育,體育教學的開放性與活動性為發展學生主體人格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供了客觀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法的使用上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體育知識。在體育教學的雙邊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可行性,組織教法的開放性、自動性和創造性,把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二、學校體育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作用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體育教學要圍繞學生的生理、心理的協調發展進行,全面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塑造個性品格,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思想品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嚴格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行為,在開展各項體育游戲競賽的時候,利用對規則的學習、理解,培養他們遵紀守法,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根據各種不同的教材特點,培養他們的各種意志品質。陳嘉庚曾指出:“體育運動,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學,雖主旨在訓練、健身,然對于道德精神關系更為密切,若注重體育而忘道德之現象,深可慨嘆者也?!痹趹敉膺M行體育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論課中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隊列隊形練習可培養學生嚴明的組織性、紀律性,“令行禁止”體現得淋漓盡致;耐久跑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體操項目可培養學生團結互助,互幫互學的作風;球類項目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體育競賽則更有凝聚力,能使學生空前團結,并能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因此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的教育來得更直接,更易讓學生接受并牢記,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品質。
3.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間的交往是一種能力,未來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協調配合,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協調好老師與學生間的相互關系,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另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學生個體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小集體之間的關系,應著重培養學生擺正個人位置,妥善處理好與他人和集體的關系,增強合作意識。
4.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激烈的競爭性是現代體育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體育運動之所以被人狂熱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爭方式,呼喚著人的本質力量。學校體育可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可通過比賽和游戲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進取,超越自我。在體育比賽中,勝利與失敗并存,對學生進行勝敗觀教育尤為重要。勝不驕、敗不餒,在勝利中找不足,繼續前進;在失敗中找教訓,以頑強的毅力去爭取勝利,使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中、生活中遇到的失敗與挫折,振奮精神,克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
5.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體魄
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這句話深刻揭示了體質的重要性?,F代學校體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從而增強體質,適應快節奏的社會運轉。人的基本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性等方面,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全面的發展這些基本素質,而不能單純的或過分注重發展一種或幾種素質。
6.在體育教育中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
體育課上要讓學生在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善于動腦,通過自己的理解,盡快掌握技術關鍵。對高中部的學生可運用所學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的知識來解釋所學動作的原理,使學生的求知欲得以滿足的同時培養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此外還可以利用室內課加強體育保健、自我評價、醫務監督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相關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熏陶,使學生加深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得到文化品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促進體育運動的開展。
7.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學生個性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體育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有些項目如短跑、投擲、跳躍等在各個年級重復出現,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動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去解決,或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去完成。在一些技術細節上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示范,然而后放手讓學生去練。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練習過程中應允許學生自己有創意。在進行準備活動時,也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學生在組織時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師從中也可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同樣,結束時的放松內容也可讓學生自己組織,甚至課堂中一些內容也可讓學生自行組織練習,并且給每個學生機會,教師作適當引導。這樣他們的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課外體育活動課可以讓學生自由鍛煉,更好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練習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這就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在運動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讓學生加深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我鍛煉的意識,培養自我實踐的能力。
8.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
隨著全面建設運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如何科學的進行自我鍛煉,警惕偽科學的滲透,就成為當前人們的迫切需要。體育教學也應充分適應當前形勢,加強學生自我科學鍛煉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學不能停留在課堂,要把青少年課余自我鍛煉習慣的培養當作一個重要的課題來開展,只有在學校期間打下自我科學鍛煉的基礎,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我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才能得以健康穩定的發展。
總之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體育教學中以提高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嚴格的體育課堂常規,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競賽、隊列隊形、球類等可全面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在學生學習動作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所學動作原理,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全體性、發展性、主體性。公務員之家
三、學校體育如何深化改革,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1.針對情感危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個體化趨勢的顯露,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加重,使得人們千方百計地尋找緩解情感危機的途徑,增加情感交流的渠道,學校體育不管是課堂教學或是課外活動,由于它的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使學校體育功能的作用會得到更充分地發揮。學校體育應抓住這種契機,有意識地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互相幫助,使學生在體驗運動情感的同時,進行感情交流。
2.擺脫純生物觀點的桎梏
體育的本質功能在于增進健康,于是,有些人把體育理解為肌肉粗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把研究發展人體的科學列入另冊,陷入純生物觀點的泥潭。因此,現代學校體育有必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這一現狀,使學校體育不僅增進學生的健康,更要完善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使學校體育真正達到“強筋骨"、“長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的目的。
3.培養興趣,養成終身愛好
體育作為一種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形式,它是一種有趣的、有益的、有效的活動,體育過程給人的體驗是歡娛的、強烈的,學校體育多數活動內容是能使學生感興趣的,較難的是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征。只有對內容、過程有了興趣,才能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因而學校體育一定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使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直至相伴終身。
4.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體育教師要有科學的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首先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懂得辨證法,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教育的各項法規,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其次,要全面掌握現代教學理論,能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開展體育教學,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從理論到實踐能全面掌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努力掌握一切最新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等。體育教學還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為宗旨,使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并能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法的使用上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抓好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現代化的體育觀。體育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內的教學,還要加強課外活動的輔導、指引,使學生真正樂意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參加鍛煉。
5.體育教學中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吃苦耐勞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和競爭意識,從而更好的落實素質教育。為推動素質教育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體育教學中將青少年的業余自我鍛煉拓展、延伸,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培養其終身體育能力,讓我們的全民健身計劃得以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全民健身綱要》新體育1995年第8期
[2]劉兆厚《高校體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報,1992年第2期
[3]賴勇泉《談體育素質教育》[J]體育師友,1999年第2期
[4]馬治強《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J]體育教學1998年第1期
[5]劉?!稖\談體育教學如何與素質教育相接軌》[J]體育師友,1999年第2期
[4]賴天德《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J]《素質教育與體育》新世紀出版社2000年4月[39]
[5]王正倫《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現代化》[J]《素質教育與體育》新世紀出版社2000年4月[53]
[6]于磊杰《體育教育對推進素質教育的作用》[J]《素質教育與體育》新世紀出版社2000年4月[405]
[7]吳志超、曲宗湖《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204]
[8]金欽昌《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58]
[9]黃漢升、容仕霖《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1]
- 上一篇:國有資產流失現狀研究論文
- 下一篇:小企業信息系統管理存在的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