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質教育建設實踐與思考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0 03:37:00

導語:高校素質教育建設實踐與思考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素質教育建設實踐與思考探究論文

學校教育的特點是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學生的特點是具有發展潛能的廣闊性和不確定性。

我校作為天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先進單位,不斷加強科普能力建設,通過由天津市科委資助的“天津市實驗中學科學素質教育綜合示范校建設實踐研究,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建立健全科學素質教育機構,營造科學素質教育氛圍

1.“文化”、“理念”引領,構建科學素質教育生態環境。

“求真求實,思學思新”是實驗中學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培養具有良好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是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在此基礎上積極構建科學素質教育的生態環境。

2.構建教育管理體系,為科學素質教育的實施保駕護航。

成立科學素質教育領導小組,設立科學素質教育工作例會制,建立科學素質教育發展性評價機制,學??萍冀逃齾f會不斷吸納新的科技教育教師,幾乎涵蓋中學所有學科,形成科技教育骨干教師團隊。

3.完善軟、硬件建設,為科學素質教育搭建平臺。

軟件建設上,為提高我??茖W素質教育教師隊伍的素養及教學水平,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顧問制”等方式,先后邀請北京市天文館,天津市氣象局、地震局、環保局等部門的專家到我校做專題講座,并聘請北京市天文館景海榮副館長、天津市科技館李玉明館長作為我??茖W素質教育的“首席顧問”。同時,先后派56人次參加由華東師大霍益萍教授主持、中國科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師訓計劃”,并選派教師赴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瑞典等國家進行學訪,旨在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科學素質教育師資隊伍。

硬件建設上,先后投資近百萬元,建設了“紫微垣天文研究室”、“生物創新實驗室”等33間創新實驗室,為科學素質教育活動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創建具有實驗中學特色、高效的科學素質教育體系

1.多學科交叉滲透,構建科學素質教育課程研發體系。

各學科教師深挖與科學素質教育有關的內容,充分整合學科教學進行科學素質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

2.科學素質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中內含著科技創新教育的潛能,在活動中自然地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

3.科學素質教育與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整合。

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注重對科學素質教育具有重要引導作用的課程的開發,根據我校具體情況,研發了一系列科學素質教育校本課程,自編科學素質教育教科書,如“創新思維”系列天文篇、生物篇、物理篇、IT篇等百余門校本課程。公務員之家

4.科學素質教育與德育工作、團隊活動的整合。

①科學素質教育活動“主題化”。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展示師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我校每學年舉辦一屆有鮮明主題的校園“科技節”或“科技活動月”活動,依據學生特點和教育主題,分別開展了以“水”、“天象”、“建筑”、“橋”等為主題的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全員參與,感受到科技無處不在的魅力。

②學校、家庭和社會相融合,實現科學素質教育無縫鏈接。為了調動家庭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積極性,我校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形式指導家長共同學習,更新觀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長在網上獲取有效信息、學習知識的能力;定期舉辦家庭科普知識講座和擂臺賽。

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校內科學素質教育必要的延伸和補充。我校十分重視社會科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學??茖W素質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平臺。

三、構建“六維度”科學素質教育評估體系,提升科學素質教育的高效性

在確定科學素質教育的評價標準時,我們注意到了學校教育的特點是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學生的特點是具有發展潛能的廣闊性和不確定性,經過反復實踐最終確定采用評價指標從模糊到清晰的三級指標的方式,這樣既保證了評價角度的全面與包容,又保證了第三級指標清晰可操作。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確定性和發展性并重,評價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并重,評價表的作用是指導和激勵并重。

評價表的第一級指標設定六個評價維度,這是學校對科學素質教育課程的總體要求,也是教師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切入點。第二級指標共18項,是對第一級指標的操作分解,是對教師提出的比較清晰的操作要求。第三級指標共48項,是對學生提出的清晰要求,以及對教師教育教學指導中重點關注點的清晰要求。為了便于定量給出評價的結果,以各項賦分的方式給出課程的最終評價。

學生科學素養提升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工程,我們在“科學素質教育綜合示范校建設”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思考和探索,長期、系統地開展好科學素質教育,使之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