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素質教育和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融合
時間:2022-02-16 08:33:00
導語:淺探素質教育和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更新觀念是關鍵,學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養,發展思維,培育創新;既重視學會,更重視會學,這是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
關鍵詞:課堂教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其固有特點就是以傳授學科知識的方式進行的。傳授知識是手段,提高學生素質是目的。只要教學思想是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合乎規律的,教師切實擺正了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課堂就必定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文化課也必定是素質教育的文化課,在傳授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時時處處無一不是名副其實的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著眼點應放在學生的基礎上,數學課堂要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天地。要放手讓學生做主,使她們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學習興趣、情感同步得到發展。
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
更新教育觀念,認同素質教育,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要把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與理解落實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掌握好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要的教育觀念轉變是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進行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著眼于每一個“人”的發展。培養的是特殊的精神產品,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當教師的心靈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使之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才能駛入成功的港灣。所以,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受到適當的教育,使人人都能成才,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的觀念之一。用教育教學活動的新趨勢來改造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
二、教學方法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教學方法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數學學科課程中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學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一項工作。
教學方法要科學化,就必須與心理學建立密切聯系,教學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學為基礎,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心理科學為基礎,就是要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既要發展學生的因素,又要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過程。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的內部活動,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之下,指向多元目標,學生主動參與、充滿情趣的實踐活動。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種內在的動力,如果學生對所教知識感興趣時,會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記憶力增強、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讓學生隨意報一個兩位數、一個三位數,要求都能被3整除。這頓時難住了學生,而老師卻輕松說出了一連串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學生感到神奇和驚訝,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如果教師能不斷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學生都會喜歡數學,這就為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條件。
2.2著眼于人,優化心理。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平等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意識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勞動。使學生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要真誠地為學生服務。多征求學生的意見,盡量滿足學生學習心理上的需求。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習面前人人平等,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3著力于用,培養能力。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基礎,我們要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教學中,一要重視暴露思維過程。獲取知識、訓練技能都要重視培養學生能夠有條有理有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和操作步驟。如二年級教“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18÷3=?其思維過程是:①想什么?(做除法想乘法);②想的依據(除數、被除數);③想的順序(先看除數3,想3和幾乘i再看被除數18,想3和6相乘得18,最后想3的乘法口訣三六十八,商6)。二要重視暴露學習方法?,F代數學教學理論指出,數學學習有兩個方面,一是數學內容的學習,二是數學方法的學習。我國小學數學教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隱藏在教材有之中,只要我們深入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相應的好教法往往會應運而生。
三、以學生為中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會學習”,而不是接受知識。呂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既然是“教”學生“學”,就應該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變“教”的課堂結構為“學”的課堂結構。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實現“民主化”,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變“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為“學生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索,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設協作化的學習環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指導;對大多數學生的共性問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交流以及教師的從旁指導來共同解決問題。
這樣。學生不但從自己的獨立思考中獲得知識,還從其它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自主學習中,重要的不只是對目標課題的學習,而是學習者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同時,自主學習還可以使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方法自定步調,進行個別化學習,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刀切”的弊端。
四、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創新是時代和國民對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靈魂?,F代教育觀念認為:創新是現代人的根本特征。創造能力不是自發地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培養、發現與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否則學生許多可喜的創見就會被扼殺、被埋沒,學生也終生只會模仿而已。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如下兩點:一是注重對學生一般能力的培養,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表達力、操作力等,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打好基礎。二是充分挖掘創新活動的內容,把握機遇,利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都是進行創新培養的過程。教學中要積極活躍學生的思維情緒,鼓勵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別出心裁”、敢于“獨樹一幟”,這樣就能培養出獨具見地的新苗。獨立思考要反復多想,所謂“多想出智慧”。多想將導致人們走向創造性的道路,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因為只有多想,才能超越常規,不為前人的結論所局限;只有多想,才能深入事物的精髓,得出新的結論。一個經常動腦、勤于思考的人,就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創造性的成果。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要重視他們的創見,這樣學生才有勇氣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和“別出心裁”的念頭。有時候學生提出一種新的見解或方法,但是與教師原來想的不一樣,教師不是認真研究、積極給予鼓勵,而是橫加批駁、冷嘲熱諷,這必然嚴重挫傷學生的獨創精神。只有徹底解放思想,破除種種清規戒律,學生的獨創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養。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更新觀念是關鍵,學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養,發展思維,培育創新;既重視學會,更重視會學,這是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
- 上一篇:老師創優先進事跡
- 下一篇:黨員干部創先爭優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