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建工作素質教育探討
時間:2022-02-16 03:02:00
導語:學生黨建工作素質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全國中學共青團的工作都圍繞著《共青團中央關于實施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見》精神如火如荼地展開,我校的團工作也不例外,幾年來,我校的團工作以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拓展為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的一些工作:
一、抓強中學生黨建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我校把中學生黨建中的教育培養工作貫穿于整個高中段學習的全過程,我們稱之為“中學生黨建成長鏈”,主要方法步驟如下:
1.高一年級建立學生團校,吸收高一年級學生團員中的積極分子和要求加入團組織的積極分子參加學習培訓。
2.高二年級建立學生業余黨校,吸收高一年級學生團校中的先進分子參加學習培訓,期滿后推薦優秀者參加“入黨積極分子活動小組”和確定第一批“學生建黨對象”。
3.高三年級組織“入黨積極分子活動小組”開展黨性實踐活動,并在第二學期確定第二批“學生建黨對象”和在第一批“學生建黨對象”中確定“發展對象”。
4.高三畢業時,做好“發展對象”的發展入黨工作和所有中學生黨建材料的歸檔工作。
5.高三畢業后,要求學生黨員和建黨對象到新單位的一年內給學校團委寄回一封信,報告本人一年來的政治和學習情況,以總結完善“成長鏈”的做法。
近幾年來,每一期團校學員有300余名;黨校學員150余人,其中有約70%的黨校學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每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0余名,發展預備黨員20余名。發展黨員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我校在黨員的發展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程序,注意把好“四關”:即推優關、考察關、材料關、支部大會關。
二、抓好社團建設與研究性學習互動體系的構建,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學生社團作為青年學生自愿組成的群眾性組織,成為青年學生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能在激發學生的“自主潛能”,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方面發揮較大作用。但很長時間以來,學生社團化身于第二課程、興趣小組等組織建設中,往往是老師組織,學生參加,通過建立“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制度,確保社團的順利開展,致使社團形式單一化,多數同學對社團缺乏積極性,制約了社團的健康發展。我校的社團建設變“自上而下”為“自下而上”,打破原有的老師組織、制定教學計劃,發動學生參與來建立學生社團的模式。針對學生自身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來創建學生社團,變“教師需要”為“學生需要”,讓學生從自身發展的需要,自己的特長、愛好和興趣出發,來確定組織何種社團,開展哪些活動,邀請誰來指導等等,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保證了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團委在學生自主申報社團的基礎上,加強對社團設置的宏觀調控,使社團的結構更加合理。在社團成立之后,指導各社團制定好本社團的章程。為方便社團管理,由各社團負責人或發起人集中開會,選舉產生社團部管理人員,并制定出總的社團章程,報學生社團工作指導委員會審核批準。目前已成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小組、心靈驛站、星語愛心社等45個學生社團。
社團成立之后,聘請指導老師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現在的學生社團是“學生需要”,而不一定是“教師需要”。為此我校成立了學生社團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構建社團建設與研究性學習的互動體系,要求每位任課教師都參與此項工作。每學年初,由社團的成員經過討論,提出他們想開設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然后由教務處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的對口認領。
三、抓活社團與學生會的民主開放管理,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健康審美素質
學生會是學校領導、教師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反饋學生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的主要渠道,是校團委開展學生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各種學生活動的帶頭人,在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團委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團委學生會工作一體化的思路,確定了“合理分工、各有側重,擴大交叉,充分融合”的格局。團委書記擔任學生會總指導老師,校團委委員(學生)通過競選參與學生會工作,從而形成了團委、學生會高度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我校近年學生會共設監察部、學習部、社團部、宣傳部、體育部、衛生部、生活部、文娛部、男生紀檢部、女生紀檢部、保衛部、外聯部、寢管部等共十三個部。學生會根據“首戰告捷,樹立形象;全面開花,擴大影響;善始善終,最后沖刺”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針,積極有序開展工作。如:外聯部創辦的書報亭既為同學們購書報提供了便利,又成為了學生會創收的渠道之一;體育部開展的“金中吉尼斯”活動,組織的籃球賽、排球賽、足球賽備受同學的青睞;生活部參與管理的膳委會起到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衛生部“整潔示范寢室”、“星級文明教室”的評比,學習部的評教查學活動,文娛部組織的“金中十佳歌手”比賽、校歌合唱比賽、元旦文藝匯演等各種活動,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社團在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活動,但團委決不能包辦,而應該充分發揮社團成員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干。團委在把握政策和大局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自己創設活動,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大的發揮。每個社團除了定期開展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外,還在上半年組織一次“社團秀”、下半年舉行社團文化藝術活動周。
四、抓準參與健康促進學校建設的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
校團委積極配合學校參與心理健康促進學校建設:組織教工團支部的青年教師“師生結對幫扶”活動,讓少數“學困生”感受到溫暖;專門設置了心理咨詢辦公室,指定青年教師定期給有需要的同學進行學習輔導和心理輔導,從學習上、生活上關心幫助他們;指導“心靈驛站”社團開展心理健康調查、網上談心等工作。
五、抓實中學生素質拓展的保障機制——《金華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電子檔案》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體現了對中學生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加強了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自尊自愛、誠實守信、文明禮貌、遵規守紀等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提高思想和行為素養的有效途徑。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首先是思想認識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平時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養成教育一是倡導和引導良好行為,二是督促糾正不良行為。根據這樣的養成教育特點,吸取多年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經驗,經認真研討、論證,學校決定建立《金華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電子檔案》,全面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包括獎勵情況、處分情況、不良行為記錄、好人好事、學生會和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內容。該電子檔案能客觀評價學生的日常操行,糾正對學生的評價不客觀、不公正、太隨意的狀況,為學校評優、推薦、學生黨建、建立學生檔案提供真實的依據,同時也方便了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家長可上網查詢該電子檔案中自己子女的情況)。團委作為電子檔案材料提供和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力軍,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努力使電子檔案更公正、更充實。
- 上一篇:信息營銷理念在圖書館的運用探索
- 下一篇: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特征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