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觀理念下藝術素質教育
時間:2022-07-17 05:01:25
導語:大工程觀理念下藝術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工程觀的核心其實是“工程系統學”,這個系統既是工程技術本身所形成的系統,又是工程與其相關的非技術因素所形成的系統[1]?!按蠊こ逃^”的性質是以責任意識為導向的價值綜合、操作綜合和審美綜合的統一。其中的靈魂是責任意識,價值綜合、操作綜合和審美綜合分別是大工程觀在社會、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的體現,三者的統一則是大工程觀的系統性的全面展現[2]。“大工程觀”所包含的技術系統和非技術系統要求工程師所具有的工程專業性和工程文化性是相輔相成的和諧要素,我們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教育活動中,不但要注重工程師的專業能力培養,而且要加強工程師的藝術素質教育,以培養出合格的現代工程師。藝術素質作為工科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置于大工程觀的理念下進行研究。
1.大工程觀是人類反思工業文明的結果大工程觀教育理念是現代工程理念的體現。大工程觀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要求工程師理性地認識和合理改造自然,追求人、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統一。大工程觀較好地反映了現代工程教育實踐化、寬泛化、整合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逐漸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的指導理念。這就要求工程師要從認識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哲學層面上去反思自身的工程價值取向,樹立“天人合一”的現代和諧工程理念,使工程與人、社會、自然之間達到和諧狀態。大工程觀與現代工程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大工程觀也是追求人———自然———社會之間和諧的教育價值觀,是社會和諧的保障。
2.提升藝術素質是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藝術素質是履行好工程師職責的重要前提。工程師是工程活動的多元主體之一,是工程的主要創造者、創新者。大工程觀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工程人才培養,應以培養學生具備優秀綜合素質為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不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在進行工程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展現出良好的藝術修養,能夠展現出道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質,成為在才智和社會成就上的佼佼者。近年來,我國的許多理工科院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強了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工程藝術素質。幫助大學生全面理解現代和諧工程理念的內涵、作用和意義,樹立先進的工程系統觀、工程社會觀、工程文化觀、工程生態觀、工程倫理觀,弘揚和落實現代和諧工程理念,提高大學生的價值綜合能力,是落實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不難看出,加強藝術素質教育是大工程觀的內在要求,提升工科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大工程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
二、加強藝術素質教育必須構建人文素質培養體系
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在工程教育中不僅關注工程學科知識體系,也要關注工程的文化內涵;教育不再以工程知識為中心,而要以人為中心,以人與工程的關系、人對工程的態度等為出發點;不僅關注學生學習和掌握已有的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受到包括工程知識在內的工程文化的全面熏陶,能成為新知識的創造者。要進一步加強藝術素質教育,必須構建和完善人文素質培養體系。
1.構建人文素質培養體系是培養現代工程師綜合能力的有力舉措培養學生工程綜合能力是落實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大工程觀以系統論為基礎,體現在培養工科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上。工程綜合能力培養不僅僅強調專業知識體系內的知識要素和技術要素,更強調人文要素和技術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不僅僅強調工程單元設計與管理的能力,更強調單元工程之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不僅僅強調工程設計與管理的能力,更強調工程與人類、社會、自然的關聯性和整體性。工程綜合能力的培養必須以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綜合性為前提,如果學生的知識結構過于單一,缺乏可供綜合的要素或元素,就談不上綜合。因此,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打破專業界限,拓寬專業領域,整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突出綜合性、整體性、系統性思維訓練,培養大工程觀所要求的工程綜合能力。在基礎學科層面上,培養學生扎實的工程理論基礎。在學科門類的綜合上,開設人文素質類系列課程,拓寬公共基礎類系列課程,真正體現融合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專業教育為一體的大工程觀教育思想。在學科專業的綜合上,打破學科壁壘,以工程技術為主線整合工程基礎類系列課程,建立工程綜合課程教學模塊,培養學生寬厚的工程基礎能力。在專業課程的綜合上,整合專業技術類系列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專業綜合能力訓練,為技術大綜合提供可供綜合的技術元素[3]。
2.構建人文素質培養體系是提升工程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人文素質教育目標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質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兩個層次:一是具備人文知識。即掌握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等人文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解包含其中的人文思想。二是培養人文精神。依靠人文學科的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內心反省、感悟和環境熏陶而形成道德、情感、價值觀以及自由、批判的精神。人文精神是主體對精神世界的最崇高的追求,是完美人格的主要標志,是人文素質的核心。人文知識只有內化為人文精神,其價值才能得以體現。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歸根結底是一個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問題。具體而言,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問題。
三、藝術素質教育的實現途徑
藝術素質教育是基于工程文化的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以人為本,以人與工程的關系、人對工程的態度等為出發點,加強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質培養,把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包括工程學科知識體系在內的藝術文化的熏陶,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大學文化育人功能。
1.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首先要確立校級藝術素質教育制度,搭建校級藝術素質課程平臺。構建藝術素質課程體系應放寬視野,把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結合起來,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的統一。課堂教學應做到“一修多選”?!耙恍蕖笔侵搁_設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知識及修養的課程作為必修課。這種綜合性的必修課在內容體系上以講解基本的藝術理論為基礎,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分析,并以工程觀的角度評價、鑒賞藝術作品。要充分調動學生發表評價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將其作為本門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和結果。“多選”,即按藝術門類,根據各工科院校的實際條件,開設各類藝術選修課。如音樂(包括聲樂與器樂、外國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等)、曲藝(包括說唱、相聲、評書等)、美術(包括繪畫、平面設計、雕塑、工藝、書法、攝影等)、舞蹈(包括街舞、民族舞、現代舞、交誼舞等)、電影(包括動畫、電視劇等)。課外教育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是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環節。課外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組織的各類藝術團體和藝術活動都是提高藝術素質的重要媒介,也是藝術素質教育結果的重要體現。
2.建立高效的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藝術素質教育的實施涉及課程設置、教務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內容,這是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單獨完成的復雜工作,必須建立起學校黨委、行政統一領導部署,以教務處、二級學院、學工處、校團委為主導,其他職能部門和教學部門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藝術素質教育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是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耳濡目染熏陶的過程。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文化、體育和藝術活動,加強大學生人文社團建設,調動學生自覺提升藝術素質的積極性,以濃郁健康、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彰顯大學精神,熏陶和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他們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協調發展的人,而藝術素質教育是其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一個方面,不論是通過哪種藝術形式,都是通過藝術本身的特性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確立正確人生觀。
- 上一篇: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環境
- 下一篇:肝移植后肝膿腫患兒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