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9 05:26:49
導語:初中物理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緊抓字面含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從字面得到解釋,對于這些概念,學生可以從字面含義出發,斟字酌句,由淺入深.比如:磁感線,磁-磁場,感-感應,線-曲線,即感應磁場的曲線.再比如:勻速直線運動,勻-均勻,速-速度,即速度均勻不變的運動.進一步延伸則表示在一條直線中,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在解釋字面意思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相同的詞在不同的概念中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意思.學生在斟字酌句的時候,經常會陷入迷茫的死胡同.此時,就需要拓寬視野,發揮想象.如“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和“勻速直線運動”中的“勻速”,大部分學生在看到這兩個概念中的“勻速”時都覺得應該是速度不變的,實則不然,“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指物體運動的速率大小不變,但運動的方向時刻改變,而“勻速直線運動”中的“勻速”是指物體運動的速率大小不變.因此,學生在從字面上理解概念的含義時,一定要確保詞義的正確理解.
二、從區別中尋找聯系學習物理概念
要想真正的理解物理概念,就要學會把相似的概念放到一起進行分析比較,找到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比如速度和速率兩個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有些學生在學習完初中物理教材之后也不能完全的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因而剛接觸這兩個概念時,就要做出明確的區分.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二者的不同點.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而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速度與位移相聯系,平均速度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是矢量,而速率與路程相聯系,平均速率是單位時間內的路程,是標量.但是二者之間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勻速直線運動中或者是變速運動中的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的大?。纱耍瑢W生通過對二者的比較,更加深入的理解了速度和速率這兩個概念.
三、利用理想模型強化物理概念
理想模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忽略了研究對象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即研究對象的本質問題,或者是在一個研究系統中,忽略了研究對象本身并不影響研究系統效果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通常將研究對象化繁為簡,有利于更直觀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點電荷的概念.很多學生剛接觸點電荷的概念時并不能快速的描繪出點電荷的樣子,學生的腦中,電荷往往是雜亂無章、看不見、摸不到的,它們毫無規律的運動著,但是隨著不斷的研究會發現:在一個研究系統中,我們只關心點電荷電荷量的多少,因此完全可以忽視電荷的質量、大小、形狀和電荷的分布情況,把這些電荷看成簡單的集合點,就稱為點電荷.如此,學生便在腦中建立了點電荷的理想模型,理想模型的建立為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四、巧用多媒體領會物理概念
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給物理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聽到原本聽不到的聲音,讓這些抽象和難以想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形象而直觀.例如教師在教學靜電的概念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生活中靜電的案例,如用剛梳過頭發的梳子去吸引紙屑的場景和夜里脫毛衣的場景,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靜電事例,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再例如,教師在講解電流的概念時,可以調用電流產生和運動的模擬動畫,讓學生清楚的看到電流的產生及運動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電流的計算公式和電流的微觀表達式.所以巧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保證物理教學有質有量完成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從實際生活中引入物理概念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物理概念,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重力勢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例.首先教師可以提問:“如果把一個四歲的孩子拋到空中,你們敢去接嗎?”學生肯定會回答:“接”.緊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如果這個孩子是從五樓高的高度拋出,你們敢去接嗎?”這時,學生就不會那么輕易的回答了.學生自然了解其中的緣由.教師由此巧妙的引出了重力勢能的概念.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列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便會列舉出大量的例子:“書包長時間的背在身上會很累.”、“在水位的低處建立水電站,利用高度差讓水產生重力勢能,進而利用水的重力勢能進行發電.”、“將錘子舉高釘釘子是利用錘子的重力勢能”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例子,學生可以深刻的理解重力勢能的含義,并了解重力勢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追求新的教學方法,才能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有所突破,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含義,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作者:曹慶春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初級中學
- 上一篇:中職語文教學的新課改論文
- 下一篇:我國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