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小學生“減負問題”分析
時間:2022-07-17 08:45:29
導語:素質教育小學生“減負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任務是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在立德樹人的要求下,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勢在必行。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想要中小學生的減負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更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減負
2016年9月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首次提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017年,報告中首次提出要發展素質教育。即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只看重分數,機械做題。我們國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數大,以分數論高低是較為公平的一種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應試教育以分數論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漸顯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極為匱乏。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偱囵B不出杰出人才?這也深刻地反映出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是大勢所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一、減負的實質
1.“負擔”的涵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負擔”是指“承受的壓力或擔當的責任、費用等”[1],是指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stress)是一個外來詞,來源于拉丁“stringere”,原意是痛苦,現在所寫的單詞是“distress”(悲痛、窮困)的縮寫,有緊張、壓力、強調等意思。[2]2.中小學生的過重負擔。關于中小學生過重的負擔,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上給了明確的回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作負擔。在這個以內的,我們把它叫作課業、學業,叫作必須付出的努力。這一點,我覺得在這兒我們應當把它區分一下。不然誰都講負擔,但是很多人講的負擔又不是同一個負擔,我們要減的是這個負擔。”中小學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智育的培養,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德育方面我們卻很少涉及。尤其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揮棒下,初中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只能壓縮學生們的“德育時間”,以提高應試能力,即在各個科目的作業中,刷大量的真題,機械抄寫,給學生增加了額外的課業負擔。學生在這種體制之下背負過重的升學壓力和升學負擔,導致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嚴重降低。
二、“減負”面臨的現實困境
1.學校“不愿減”。學校和教師方面,主要是業績問題?,F在的考核,無論是教委對學校,還是學校對教師雖說指標繁多,但學生考試成績無疑是最重要的指標??己藘热菀唧w化,還要“量化”,除了考試分數外,還有什么呢?“素質”能“量化”么?所以大家嘴上喊“減負”而實際上仍然搞應試教育,否則“三率”(優生率、及格率、升學率)上不去,怎么評優晉級加薪?這種考核機制持續時間長,一時難以改變。地方政府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好壞的重要標準,這成為推行減負政策難以施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大初中和高中也都把本校的升學率作為自己招生的一個重要宣傳要點。在社會上形成了“中考狀元高考狀元”在哪所學校,家長就會一窩蜂地選擇那所學校。這種評價機制并不是一下形成的,它是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揮棒下自覺形成的。在如此的社會大背景下,學校不愿意放棄堅持了這么多年的考核機制,我們對學校的考核制度也沒有多樣化和其他的標準。2.家長“不想減”。給中小學生減負,在家長眼里看來就是放低要求。家長都明白,中考和高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雖然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學生的升學率大為提升,但是要考取一所重點高中和一所重點大學,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所以,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雖然在上面政策的要求下,學校不敢再給學生們補課,但是家長們自發組織起來要求學校給學生補課。就拿筆者當時所在的高中來講,雖然教育局三令五申不允許在假期給學生補課,學校就把補課這件事情轉化為家長的要求,讓學生把家長要求補課的簽名意愿書交上來,這樣就不是“學校強制給學生補課”,而是家長們要求學校給學生補課。家長們都非常愿意支持學校的工作,在這個時候,學校和家長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了學生能有一個更好的成績。家長們是非常不愿意讓孩子在假期里“閑”在家里的,家長們心里都明白,孩子自控力差,家里的手機、電腦、電視對孩子而言都是極富誘惑力,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假期這樣的時間段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下,家長們都明白減負可能意味著“淘汰”,他們不敢讓孩子去嘗試冒這種風險。3.學生“不敢減?!皽p負”的主體是廣大中小學生,對于學生而言,減負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我們在這里探討的不敢減的學生主要是中學生,就拿筆者所在的初中和高中來說,當聽到要給學生減負的消息時,學生們無不歡欣鼓舞,可高興過后冷靜思考,還是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如果真的給自己減負,就意味著要落后于其他同學。在中考和高考的大環境競爭下,學生即使想要給自己“減負”,周遭的環境也不允許。對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減負”減掉的可能是他們打破階級固化的機會。
三、有效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的辦法
既然中小學生在“減負”方面存在學校、家長和學生三層現實困境,那么我們就應該從這三方面著手,科學規劃,找出真正切實有效的辦法。1.學校要給教師“松綁”。學校要給教師松綁,要多方面考核老師,不能“只以升學人數論英雄”,把那些繁瑣的形式的條條框框去掉,讓老師有更多的精力去培育學生。只有學校給教師“松綁”,改變評價教師的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更好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德體美勞”上,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育”。學校應該重新思考“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所有的教學應該向培育人的方向回歸。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論教學過程最優化》一書中就指出:“要預防和克服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現象,就必須使整個教導過程最優化,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選擇最優的課堂教學結構,在教學中優化各種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和培養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盵3]2.家長要轉變“成功成才”觀念。家長衡量成功的標準就是成名成家賺大錢,這太過于單一。我們整個社會衡量成功的標準與金錢有著緊密的聯系。陳寶生部長也呼吁大家:“整個社會都要提高教育素養,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成功觀,使減負工作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學校層面“減負”真實有效,但家長也會將孩子送到各種補習培訓機構。所以,改變這樣的狀況,全社會都要提高教育素養,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辦事,讓他們健康成長。3.學生要注重發展自身素質。從主觀因素來考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沒有了興趣,那么學習對他們而言就是額外的負擔?,F在的中小學生可以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手機游戲上,并且樂此不疲,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墩撜Z•述而》中就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笨鬃有蕾p古樂能達到如此癡迷的程度全憑自己的興趣,現在很多學生沉迷于電子游戲,可以逃課、熬夜甚至不顧吃喝,毫無游戲是“負擔”感,道理是一致的。學生要提高學習的興趣,所謂的負擔自然就會轉化為動力,在主觀上一旦有了興趣,就不存在過重負擔的問題?!皽p負”的主體是中小學生,中小學生要對“減負”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F在我們出臺了很多關于“減負”的政策和措施,但是中小學生卻一無所知。中小學生處于一個迷茫的階段,我們的學校和老師要把“減負”的具體要求和舉措如實地告訴學生,讓學生對減負工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只有當學生了解之后,才能多方面地發展自己,拓展自己的視野,不再“死讀書、讀死書”,只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合乎人性、規律的,是大勢所趨,“減負”工作才能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93.
[2]許湘岳,吳強.自我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3.
[3]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61-163.
作者:程永建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民航職業教育教學研究
- 下一篇:素質教育收效甚微原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