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29 03:05:18
導語: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光明燦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和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而文化則是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基石。總書記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蔽幕?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szhjylw/202007/725279.html" target="_blank">自信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是高校工作者及大學生們應當去了解并做到的。本文就高校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建設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問題進行了簡單探究。
關鍵詞:高校;文化自信;文化素質
在黨的期間,向廣大教育工作者闡述了文化及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新時代對待文化應該堅持的立場和態度、發展文化的思路和舉措、推進文化建設應該堅持的方向和目標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對于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強烈的時代意義,我們應當牢牢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引言
《易經》中有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治國理政者若能夠很好體會社會人文意識的變化,將優秀文化傳承下去,發展創新,想民之所想,便能夠引領百姓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社會也將更加和諧。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全面小康即將到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斷提升,在物質發展的基礎上,要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基礎上對精神生活的期待,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國家和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則是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基石。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就把文化建設擺在了一個具有發展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位置,也將文化建設提升到了新高度。文化建設是決定國家民族未來命運的因素,我們所熟知的文化包括語言、信仰、思想、宗教、風俗習慣、法規、制度、禮儀、文藝等等,這些對于民眾來說都能夠起到感召的作用,能夠增強整個民族的歸屬感、尊嚴感和認同感,從而形成一個國家、民族的集體意識,能夠對人民的價值觀起到積極影響。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它自己特定的文化,當今世界,國家核心競爭力中的文化因素越來越突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本國的國際地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何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呢?文化就是答案。提高文化軟實力,將關系到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同樣與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密切相關。因此,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文化自信,對展現我國獨特的中華民族魅力,加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中華民族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二、淺析文化自信建設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是一種態度,我們所倡導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自己的文化,驕傲自大,而是看到文化最為客觀的一面,這一面可以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以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因此,文化自信也有一個度。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特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蔽幕孕攀且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文化自信還是一種軟實力,擁有這種堅定的自信,就擁有力量,為了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大學生要不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繼承近代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勿忘歷史,我們必須在建設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中實施這兩種文化,對于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獨特的價值,鮮明的特色,并認識它的歷史。(二)大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F如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遍布大街小巷,耳濡目染的讓我們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在倡導共筑“中國夢”的新時代,人民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與日俱增,在藝術鑒賞方面,從高雅藝術進校園,到欣賞話劇舞臺劇,從各式各樣的電影題材,到抖音和快手的普及,方方面面都體現了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加強文化自信,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需要做到如下兩點:第一,提升大學生文化自覺性,第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強感。文化自覺是指針對文化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等對文化正確的認識和把握,這也是對文化價值的一種體會和感悟。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性,是要使其明白文化的地位作用、發展規律以及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識,準確把握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必須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識,保持高度的意識,積極承擔和促進文化發展的歷史責任。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也離不開文化素質培養,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應當擔負起培育文化自覺意識強的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另一方面而言,要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同樣必不可少,使其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產生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喚起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文化自強是指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對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實踐。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強感,是要在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偉大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基礎上,使其牢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歷史使命。文化自強和文化的自我完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提高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實踐過程。中國文化涵蓋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豐富壯大中華文化,就是要著力挖掘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繁榮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大學生文化素質建設
新時代下,推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應當先將其融入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當中,強化實踐導向,使大學生能更早更好地投身于社會實踐和文化建設。(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中融入恰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利于文化建設,更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支持。我們所熟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思想文化,如“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等思想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傳承性的部分,需要我們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地繼承和創新,在摒棄文化糟粕的同時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當今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易造成大學生思想不堅定,自身無法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甚至被歪曲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F階段我國大學生出現的主要思想問題出現在的個人主義和自我觀念較強,主要表現為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這樣的思想一旦產生,對于大學生的人格塑造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物質文明不斷提高的社會中,更要緊抓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他們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能夠產生積極作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建設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將文化課程與文化活動相結合。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學??梢蚤_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系列講座,如某些高校每個季度會開展“博雅論壇”,某些高校會開展“中文之光”等等,在系列講座中,可以傳達更學術性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自己的文化深度;其次,在課程設置中添加中華文化的選修課程,或在其他科目中滲透文化教育,讓文化走進課堂。第二,開展傳統文化校園實踐活動。游戲、活動、比賽、展演等等一系列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的校園實踐活動,會更容易讓學生參與到文化的學習中去。(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應積極推進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堅持理論教育與文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是實現高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首先,高校要培養一支進行文化教育的教師骨干隊伍,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言傳身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進行講解,不斷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傳遞下去。不斷促進傳統文化的再認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好更深入的扎根大學生的思想領域,同時,還要加強對高校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從教師自身隊伍建設上提升水平,為學校文化底蘊的建設儲備力量。理論知識的積累能夠為其次,積極拓展校外實踐,校園和課堂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第一課堂。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研究和文化成果的提高是基于課堂和實踐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理論知識,還要深化理論知識。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樣也必須是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播者。
四、堅持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意義
對于許多在校大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及道德觀念了解甚少,這是由于目前多元的文化環境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能發現,很多事情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甚至出現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而人們對于這樣的現象和事件大多漠不關心,評價也相對模糊。在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會不斷發生變化,這些現象可能會削弱他們的內心道德意識和情感,減弱他們的社會觀念以及道德觀念。而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未來優秀人才的重任,這就要求高校必須發揮強有力的積極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羅英俠.關于加強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2]張軍.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貴州日報:理論周刊,2018(01).
[3]鄭小風.關于增強當代中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考[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5(8).
[4]薛軒.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黨史文苑,2018(08).
作者:王浩力 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頂崗實習分析
- 下一篇:少兒傳統陶藝素質教育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