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研究

時間:2022-07-01 04:07:21

導語: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研究

摘要:中職教育既是我國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基礎階段,也是中職學生文化知識、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等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時期,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蘊含在專業發展和全面發展兩個方面。當前在我國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自主性欠缺、教師教學方法滯后和學校培養目標功利性等突出現象。這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為此,應當研究有效的對策,通過綜合素質培養體系優化設計,來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提升中職院校的教育水平。

關鍵詞: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素質培養體系;設計

新時期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種教育類型,承載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1]。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中職教育是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主力軍,每年大量具有技術、技藝的畢業生走出校門,成為支持我國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職教育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關鍵階段,綜合素質實則是從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對中職學生理應具備的文化知識、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等多種要素的有機融合體[2]。中職院校對口單招的學生與一般中職學生有所不同,他們既有學好專業技術的訴求,也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潛意識和緊迫感。

1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現狀

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影響到中等職業教育的水平。有學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近年來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與前幾年相比有降低的趨勢,學生的求學精神、態度、熱情也不如以前,整體綜合素質不是很好[3]。具體而言,當前階段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1中職學生學習自主性欠缺

我國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表現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靈活、學習策略欠科學等現象。這與中職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與知識體系有關,以初中生源來說,他們的年齡在15-18歲之間,還是未成年人,剛從基礎教育階段跨入職業教育階段。另外,學校對于進入中職門檻在逐年的降低,從各年份的入學成績中可見端倪。中職學生的自學意識欠缺表現的比較明顯,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都不認真聽課,在課下更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1]。

1.2中職院校教師教學方法滯后

中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與公共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中傾向于固守傳統模式,以及習慣于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有的方法已沿用了許多年,已滯后于時展的步伐。如專業課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目的,但教學方法只注重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缺乏專業實踐性,無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專業知識,只能死記硬背專業課程,因此在學生自習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專業技能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加重;而公共基礎課教師慣用課堂講授法,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應用多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效果評價都根本上信息化時代的教育體系的整體發展步伐。

1.3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功利性

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方向的定向性特征顯著,為制造企業培養高水平技工和技術員的主要方向,因此,中職教育尤其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由于過度強調專業性和應用性教育教學,弱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有些學生只能懂財務會計領域某一個環節的實用操作,而對相關知識、原理和理論等一知半解。包含文化知識、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的綜合素質培養是中職教育的短板,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的背景下,重技能而輕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氛圍需要改善,這就要求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多方面改變對中職教育的片面認識[2]。

2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影響因素分析

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主要影響因素是學生個人、教師及學校三個方面。

2.1學生個體因素

中職學生作為中職教育對象,其自身素養和思維意識是制約綜合素質培養的根本因素。相比于經歷過中考門檻的學生,中職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面臨身份認同危機[4];相比于高中學生,中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弱化。受到認識水平及年齡階段等條件限制,在出現自卑心理和身份認同危機時,若家長和教師未能及時給予輔導,容易讓中職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和早戀等事情中,大部分學生尚不能自我發揮綜合素質建構的能動性[3]。另外,隨著學校對于進入中職門檻在逐年的下降,學生的整體素質也隨之降低。相比較以前而言,自學意識明顯欠缺,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都不認真聽課,并逐步影響一些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

2.2教師因素

中職院校教師傾向于給學生貼“中職學生”標簽,他們奉行“技能導向”的教學信念,過度重視對學生操作技能方面的培養,而忽視了教育要實現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這一種落后的學生發展觀,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強調專業課程而不重視綜合能力培養[4]。在教學模式上,教師通常將中職學生視為“施教”的對象,卻不將他們視為人才培養和人才開發的資源,有一些教師認為自己“管不住”學生,所以也不愿意去管,主觀規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3學校因素

中職院校堅持以夯實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提升專業能力為辦學根本所在。因此,在中職教育的課程設置中,增加職業技能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課時量,壓縮公共基礎類課程的課時量,影響到對中職學生人才培養的規格和結構。此外,在學校資源配置中,學校更注重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方面的投入,縮減對綜合素質培養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等資源的支持[5]。

3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設計的建議

結合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能夠為探索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設計提供基本支撐。

3.1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全面發展

為增強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其全面發展,體系設計需要從內外兩方面推動轉變思維和行動。一方面,鼓勵學生自學,鞏固和提升專業技能訓練;另一方面,要科學認識人的發展的全面性,不斷豐富文化知識、提升職業素質,提高就業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對“中職生”的身份認同感和平常心態,培育職業理想信念,使其認識專業與發展全面之間的關系。教師和學校支持對口單招的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拓展學習范圍,向綜合技術人才發展。

3.2變革教師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手段

中職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中職學生文化知識較欠缺的現狀,建構科學的學生發展觀,精心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要及時反思教學成效,加強對中職學生教學的針對性;新時期中職院校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確立起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以促使學生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教學觀念[5]。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6]。

3.3完善學校培養目標,更新辦學理念

中職學校重視學生培養的專業性是其辦學的基本保證,同時也應當有效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探索新型職業教育觀,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需要。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精神和人文素養高度融合,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6]。全人教育是一種更適合人的發展的職業教育觀,能夠彌補目前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缺失,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7]。因此,學校要完善培養目標,更新辦學理念,以及加強軟件和硬件設施建設。中職院校也應結合自身特色,進一步完善中職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以評價教學改革與管理,在測評和改革中實現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良性循環與互動。

4結語

中職學生既要發展專業能力,提高專業技能,也要實現全面發展。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既有利于學生個人發展,也為社會發展注入優質人力資源。故而在教育實踐中,應充分調動中職院校的教育資源,發揮中職學生能動性,引導中職教師探索有效教學,并與教學管理者配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此外,學校主導實施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也可改善社會輿論氛圍,實現更高的人才培養目標[7]。

參考文獻

[1]全,石獻記.從層次到類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百年[J].西南大學學報,2021,47(02):103-117+228.

[2]王敬杰,孫誠.綜合素質本位的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建設芻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0):22-29.

[3]湯光偉.中職學校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2(15):50-55.

[4]王卓琳.中職學生的身份認同:危機與應對[J].教育學術月刊,2014(10):49-54+99.

[5]張拴云,楊翠.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27-28.

[6]杜德昌.深化公共基礎課程改革促進中職學生可持續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5):10-13.

[7]於芳.中職全人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02):46-47.

作者:王璟璟 單位: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