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通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27 11:10:38

導語:思想政治通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通識教育論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基本概念

通識教育與通識均屬于外來詞匯,在我國古漢語中是不存在的,通識教育實際上是指一種與職業教育不相關的教育內容,強調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識、理論基礎上促使學生形成對外界事物的正確判斷能力,通識教育也可以說是普通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比較

(一)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為明顯的目的性,并且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特點,思想政治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提供高素質人才,促使學生能夠全面、協調的發展,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通識教育是與專業課程教育相背離的,其教育目的主要是為了有效擴展學生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促使學生未來成為合格公民。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生活、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育內容

通識教育覆蓋了專業課程教育之外的其他學科的內容,通過教育就能夠促使學生具備這方面的修養,不斷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較為側重理想信念、政治觀點方面的內容,當學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就能夠掌握相應的學習理論與方式,在腦海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較為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相比較而言,其內容更為廣泛、豐富,通識教育更加關注思想修養、道德情操以及人身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

(三)教育方式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仍舊將開設政治思想教育課程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通過開展思想政治理論這一系列課程,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但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以及能力培養,但這種教學模式較為沉悶,學生掌握知識之后很難有效將這種知識轉化為一種實踐能力。

三、目前我國通識教育基本情況

在二十世紀末期,通識教育逐步被我國高校教育認可、并將其接納,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通識教育在高校環境中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通識教育課程種類越來越多。現階段我國高校對通識教育的學習形式主要有三種:必修、限選、自由選修等,一般情況下,公共選修課程占據通識教育總課程量百分之七十以上,占據人文類課程百分之三十以上。雖然我國通識教育取得一系列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通識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雖然我國內地高校普遍實施了通識教育,但部分師生仍未充分認識到通識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綜合性人才的重要意義。從教育哲學上來說,通識教育是為了培養全方位的人才而設置,但部分高校僅僅是為了迎合教學改革的總趨勢而改革,沒有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二)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有待探索

目前高校的通識課程主要有必修課和選修課組成,然而這兩張課程比例設置卻不平衡,大部分高校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嚴重試題,選修課比例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不利于學生的自由選擇和知識面的拓寬。這樣的課程設置,勢必會違背通識教育的真正目的,也達不到相應的目的,不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三)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與教學經驗的不足

由于我國開設通識教育實踐有限,硬軟件設施與師資力量的配備以及教學經驗還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結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課程學習方面結合起來,國外一些大學在這一方面也有較為成功的研究方式與實踐經驗,所以,我們應該要積極探索怎么樣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識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能夠相互滲透、共同促進發展,然后不斷加強與推動思想政治,以通識教育中哲學、歷史以及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基礎與思想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原理以及方法,聯系我國社會發展實際,有效充實通識教育課程內容,不斷加強對通識教育的政治指引作用,發揮通識教育在政治理論、思想道德修養、人格品質塑造等方面的作用,繼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在教育功能、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實際教學環境中,不能夠因為政治理論課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就將其與通識教育對立起來,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

作者:鄧舒雨王云鵬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