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人才培訓通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27 08:25:57
導語:高職院校人才培訓通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在高職院校開展通識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改革中,存在認識不明、重此輕彼的現象。筆者從理順二者的關系出發,明確了通識教育有利于創新人格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形成以及創新教育的良性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只有加強通識教育,才能真正推進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通識教育;創新教育;高職院校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目前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很多學校都在積極推行通識教育和創新教育。但這二者到底是什么關系?應如何去開展和推進?很多教師在實踐中都仍存在認識不明、行動盲目的現象。筆者旨在幫助大家理順關系,明確認識,從而更有效地推進教育改革,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兩種教育的內涵及關系
創新教育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它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其根本點在于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即通過教育的手段,使個體的創新素質得到更充分、全面的發揮。而通識教育又譯為普遍教育,一般教育,既是大學的一種理念,又是一種人才的培養模式,它以人為本,強調培養全人,而不是工具人。既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又注重培養學生廣闊的視野、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了解不難看出,創新教育與通識教育并不互相排斥,前者包容在后者之中,是后者的組成部分,因此具體實踐中,不應將二者分裂開來,而是應以通識教育來做宏觀統領的規劃設計同時凸顯創新教育部分。
二、兩種教育的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總理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后,創新教育得到了全國上下的高度重視。教育部[2015]12號文件明確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目前,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各地學校依據自身實際都在紛紛編制教材、講義,配置雙創師資力量,開設雙創課程,場面如火如荼。但相較而言,通識教育就顯得冷清一些。雖然推行通識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主流方向,但在高職教育領域,通識教育從理論到實踐,仍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究其原因,受辦學理念影響,多數高職院校都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方針,并且在高職院校各類績效評估的指揮棒下,大家更關注眼前、當下的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多高職院校淡化甚至忽視了通識教育的開展。
三、要真正推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加強通識教育
各地開展創新教育,普遍的做法就是開發一本教材,找一些兼職的教師,設置一門雙創的專門必修課或選修課,保證一學期的學時。實際上,真正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根本離不開其他課程的支撐與配合,離不開通識教育的宏觀規劃與設計,否則,單談創新教育,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魚。1.通識教育利于創新人格的培養。通識教育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利于創新人格的培養。通識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它以學生為主體,更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它重“育”而非“教”,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也不是“產品”,改變了先前“標準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恰恰這種尊重個性,非標準統一的模式正是創新人格培養最有益的土壤。2.通識教育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通識教育的知識結構,更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我國著名教育家,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魯杰,在《通識教育與人格陶冶》一文中曾指出,通識教育的首義是“通”,即貫通,即學能通達不同領域之識。所以,通識教育強調人文、社會與自然科技領域的融合,強調跨學科、科際的整合,而這樣的知識結構,恰恰益于突破長期潛心于某一專業領域而形成的思維定勢。另外,通識教育著眼于拓寬知識面,擴展學生的視野,恰恰也是創新思維形成的核心與本質,即多角度的發散思維。因而,創新思維如果想得到實質的訓練并產生實效,必須要依托通識教育所提供的寬厚的知識構架,否則就會成為虛妄的空談。3.通識教育利于創新教育的良性發展。通識教育中的情感道德教育,更利于創新教育的良性發展。香港中文大學何秀煌教授曾在文章中有這樣的闡述“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養成平衡的心智、健全的識野和開朗的理性,繼而涵養人心感情,發揚人間道義。”“我們關心的是人的發展或人性的開啟,我們希望人類是通博及均衡的,而非認知怪物或科技動物之類?!蔽阌怪靡?,創新能力的提升會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但創造力本身既可以用于善的目的,亦可用于惡的目的,而只有創造者本人首先是一個富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在創新的軌道上才不會失衡,以致成為一個科技的怪物或惡魔。
四、結語
各類高職院校只有加強了通識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哈佛大學哈瑞•劉易斯教授在其《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文中曾寫道“如果中國大學課程強調了通識教育,大學生將變得更有創造性、更富想象力嗎?”答案是肯定的。高等職業院校理應肩負起教育使命,依托通識教育,為社會培養真正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呂玉鵬 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龐海芍.通識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現代大學教育,2007(1).
[2]敖福軍.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1).
[3]尹萌芽.通識教育的本質特征與實施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5).
[4]陳媛.我國通識教育的理論誤區[J].復旦教育論壇,2003(6).
[5]任偉偉.通識教育的現狀審思與路徑探尋[J].教育發展研究,2011(Z1).
- 上一篇: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對策探討
- 下一篇:高校通識教育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