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計算機通識教育研究
時間:2022-12-04 11:03:20
導語:全英文計算機通識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內外高校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全英文教學作為對接國外高等教育、培養雙語人才的一種手段,越來越受到國內各大高校的重視,通識教育在其中又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學校寄希望于通過全英文的通識教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計算思維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不斷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計算機的通識教育為例,闡述了提升全英文教學教師能力的幾點措施:提高教師自身英文教學思維能力,多采用案例教學以及設置多元化的實驗環節。這些舉措在華僑大學的實施,證明了這些舉措不僅對教師的能力提升有所裨益,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未來與國外高校的交流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全英教學;計算機通識教育;計算思維;科學實踐
國際化辦學越來越成為國內高校占據國家“雙一流大學發展平臺”的制高點、打造國際影響力、搶奪生源的一個重要籌碼。高校都已開始積極地響應這個發展趨勢,開展部分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對一些課程的講授、板書、討論、作業、案例分析、考試、答疑等環節均采用英文完成[1][2][3]。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通識教育為例,很多學校開展了信息技術應用(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及高級程序設計語言(ProgrammingLanguage)的全英文通識教育。這兩門計算機專業的全英文通識教育課程的開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思維邏輯,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石。計算機課程的知識體系大部分來源于歐美,原始資料多以英文作為載體,學生通過對這些全英文通識教育的學習,能夠為將來的查閱科技文獻資料、專著,更進一步地進行國際交流、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這幾年來全英文通識教育課程的開設,也暴露出了教學上的一些問題,如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教與學之間如何形成良性的互動、全英教學的實驗如何開展等。這些都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改革的策略
為了提高承擔全英文通識教育的教師的能力,根據近三年來對在華僑大學擔任全英文教學的27位教師的問卷調查,總結出可提升全英文通識教育教師能力的幾點措施。(一)教師應培養自身的英語教學思維。要培養學生能夠以英語的思維和邏輯習慣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教師首先要培養出自己的英語教學思維,采納原版的英文教材是一個好辦法,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英文原版教材。但培養英語教學思維不能原封不動的把英文原版教材照抄給學生,而應該認真的書寫英文教案和課程授課PPT。經過近年來的全英文教學經驗表明,全英文課程的備課時間與授課時間比為20:1是合理的,特別是從未承擔過該課程的新教師更應如此。這個數字盡管看起來有些驚人,但它恰恰反映出要培養教師自身的英語教學思維是件非常艱苦和枯燥的事。只有通過反復讀懂、理解英文原版教材中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深刻理解作者對該教材的編排思路及編排方法,做到能夠脫稿而講授,才是真正做到了以原作者的英語思維方式授課。(二)重視教學中的重點詞匯。有些教師認為參加全英文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生是來自于國際學院,或其他學院具有較好英文基礎的學生,通識教育課程本身又不是英文語法課,因此不太注重對課程中一些重點詞匯的講解。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以華僑大學的計算機全英文通識教育課程為例,對象多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計算機基礎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專業詞匯學生讀中文都非常拗口難懂,如果英文授課中只是簡單帶過,學生很容易一頭霧水。關鍵詞匯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出現課上聽不懂,課下讀不懂的狀態,進而產生畏難情緒,這種情緒有時會伴隨到課程結束,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要解決此問題,提高全英文通識教育的水平,教師就應該重視教學中的重點詞匯,提前在上一節課就圈出下一節課的重點詞匯,讓學生課下預習,查閱資料,在下一次授課時對重點詞匯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師自身也要注意重點詞匯的發音,授課中個別單詞的發音不準或語法不合乎規范也許不會影響知識的傳授,但對重點詞匯的表述,要力爭準確清晰,通過不斷的重復,達到強迫學生記憶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降低專業知識學習的難度,同時專業詞匯的累積也可以為學生未來撰寫計算機方面的文件、信函或申請書等奠定良好的基礎[4][5][6]。(三)多采用案例教學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剖析。一門全英文通識教育的授課真正成功與否,不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英文專業詞匯,是否聽懂了這一門課,而在于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這門課的知識體系,激發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全英文的信息技術應用課程為例,聽懂這門課是一個層次,而更高的層次還應該是激發學生在聽完這門課后,用培養出的創新思維主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以講授到的大數據、物聯網知識去描述和理解日常生活中共享單車、支付寶、亞馬遜購物等互聯網技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育中以理論事的方法,培養以事論理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采用的有效方法是案例教學分析法:對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煉出教學主題,指出學習的重點[7][8]。教師應找到一些案例,采用抽絲剝繭的方法對案例中所需要涉及的技術逐一做出描述和剖析,從而跟課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相對應。由于案例學習的對象明確,應用背景清晰,學生很容易有學以致用的感覺,能夠更好的融入通識教育的學習。(四)指導學生積極開展動手實驗。要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舉一反三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就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而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應該涉獵大量的專業領域知識,閱讀各種文獻,為學生提煉出可行的題目,規劃出可實施的方案,進而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和互聯網資源進行相關專題的英語文獻檢索和閱讀,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閱讀與寫作能力,這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延伸和補充。(五)積極進行英文教學的交流和研討。教師應該利用空閑時間多旁聽一些外籍教師的授課,或一些英文的報告,從中學習對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9],有條件的情況下參與學校或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外派留學項目,承擔國外課程的助教或講師工作,學習國外一些好的教學經驗及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外語教學水平。
二、改革的難點
(一)如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計算機通識教育全英文教學要考慮到一個矛盾。由于計算機通識教育往往開設于大學一年級新生,這些剛剛經歷高考的學生還習慣于被動式教育,不太習慣于主動去發現問題,還對結合所學的知識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含有畏難的情緒。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向國際一流院校的計算機通識教育靠攏,要讓學生從原來被動的推(Push)式教育演變成為主動的拉(Pull)式教育,迸發出解決問題的熱情,從而形成創新性計算思維[10][11][12]。這是實現全英教學改革的目的,也是改革中所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二)如何培養創新性計算思維能力。進行計算機通識教育全英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輔助環節就是要加大實踐,讓學生主動的從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但實驗器材的更新、實訓基地的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另外全新的實踐環節的設計也會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希望能夠按部就班,不愿做太大改動的實驗人員的抵制,這些也都是改革的難點。(三)如何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班級人數過多會導致教師無法準確快速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能準確掌握教學狀況,就無法有的放矢地采取教學改進措施,進行相應的教學互動。華僑大學近年來開展的全英文教學經驗顯示,全英文教學的班級學生數量不宜過大,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較為合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如圖1所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實施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主動接受多種渠道下的自身能力提升培訓。教師應結合目前流行的慕課和翻轉課堂授課,積極借鑒國外著名高等院校的MOOCs課程(如圖2所示),如美國斯坦福、耶魯大學的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重新編寫或翻譯借鑒國外的經典教材,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及教學思維。(二)借助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在完成一定的基礎知識教學后,學校的教學環節將允許學生接受任務課題,主動去搜集資料,分組分工完成相應的研究報告,并做出相應的PPT供全班同學評論。這樣,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讓學生從原來被動的推(Push)式教育演變成為主動的拉(Pull)式教育,慢慢的培養學生能用英文撰寫報告,學以致用的思維能力。(三)改變傳統改變傳統“一考定成績”的思維模式??荚嚥⒎菍嵤┤⑽慕虒W的目的,更不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本意。片面的追求分數和通過率,只會讓“教與學”最終淪為高分低能的幫兇。全英文課程教學往往能夠得到學校更多的教學支持,因此,如學生針對某些問題所提出的獨創性思維、開拓性的新算法,對一些課題的完整解決方案等,學生研究小組之間的互相評定分數,都可以申請學校允許,最終納入課程的評定成績。(四)借助翻轉課堂的優勢借助翻轉課堂的優勢,將教學的精髓改成精講和留白并存。教師應只用課堂一半的時間進行講授,不向學生提問,也不組織討論。教師應只對知識點做引導性、框架性的講授,主要講解學習目標、章節內容的邏輯框架、與其他內容的聯系等,不對知識進行全面覆蓋,留出時間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常5人一組,時間為5~15分鐘。要求學生圍繞作業、知識點,互相切磋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再通過全班討論解決,全程要求學生用英文作答和討論。
四、總結
全英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進入校園就能夠高起點地早日形成英文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狀態,通識教育在其中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計算機的全英文通識教育為例,教師需要展示的不僅僅是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應從中真正展現出通識教育所需傳遞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體現不同文化、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展示出計算機學科的學術魅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擔任這些課程的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本論文根據近三年來對多位承擔全英教學教師的問卷調查,總結出了在全英文教學模式下如何提升教師的自身能力的一些方法和舉措,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并以此為契機,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作者:葉劍虹 葉雙 蔣文賢 單位: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上一篇: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理念初探
- 下一篇:大學英語課程通識教育論文